这种胸痛会要命!医生争分夺秒,厦门这名患者却迟迟不肯……

文 / 厦门晚报健康周报
2018-09-15 21:10

45岁的阿明(化名)是到门诊看病后,直接被送到冠心病重症监护室(简称CCU)的。当时他已经是高危症状,随时都有心肌梗塞或猝死的危险,必须尽快手术。

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心内科主治医师孟凡琦说,医生这边争分夺秒,阿明却非常不情愿,觉得现在又不痛,没必要做手术,开点药回去吃就行了,让医生又急又气。好在他最后听了劝说,接受了手术,闯过了“鬼门关”。

口述/ 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

心内科主治医师孟凡琦

整理/记者 厦门晚报记者龚小莞

因为就诊时不觉得痛

劝说15分钟才同意手术

一年多以前,阿明就有了胸闷胸痛的症状,经常在跑步等运动过后,或者太过劳累时发作,一阵一阵地痛,是阵发性的前胸压榨性疼痛感觉,疼痛主要位于胸骨后部,每次持续七八分钟,但休息后就会好,他自己并没有太当回事。

大概十天前,症状加重了,只要走一走,或者稍稍活动一下就会痛,而且越来越严重,放射到了后背,持续时间也超过了十分钟。

网络图片

阿明终于意识到身体出现问题,来到我们医院就诊,当时门诊接诊的是心血管内科主任戴翠莲教授,她根据阿明的症状判断,是非常典型的心绞痛,属于急性冠脉综合征,并且近期症状加重,应该是冠状动脉有比较严重的堵塞,考虑到很可能会进展到心肌梗塞或者心脏骤停,猝死风险很高,她建议阿明直接住院,住在监护病房。

因为阿明是自己到医院来看病,一开始他不愿意住院,经过戴主任劝说,一再说明情况特别严重才同意。为了节省时间,戴翠莲教授让他直接到CCU,住院手续是护士为他办的。

网络图片

阿明到CCU是下午4点,我们立即准备给他做手术,他却拒绝了。一个大老爷们,执拗起来像孩子一样,任凭我们好说歹说,他都坚持:“我现在一点都不痛,没有那么严重,不需要住监护病房,不需要手术!”还闹起情绪,说不住院了,要回家去。

这样的病人我也见过不少,因为当时不痛就放松警惕,觉得没有什么大问题。实际上一旦痛起来,随时可能要了命。

15分钟过去了,再这样拖下去不是办法。为了让他尽快接受检查和手术,我给他的太太打了电话,将病情的严重程度和做手术的必要性告诉她。还是太太的话比较管用,他总算同意做手术,自己签了字。

网络图片

微创手术只用了25分钟

心肌坏死指标已经升高

阿明的症状很典型,不需要完全等到其他检查结果出来。我们立即通过胸痛绿色通道,急诊安排了冠脉造影检查和手术

4点25分,开始术前准备

4点40分,阿明被送进了导管室

从和病人谈话、签字到术前药物准备,整个过程只用了40分钟。这还是因为他不肯配合延误了,有的急诊病人进来后,10到15分钟就可以安排手术。

手术的第一步是做冠脉造影的检查,其实手术没有大家想象的那样可怕,是微创手术,往右手手腕的动脉打针,没有切口,属于介入手术,将导管伸进去做。不需要全麻、开刀,患者意识是清楚的。冠脉造影的检查结果显示,心脏有一条主要血管几乎完全闭塞。我们立刻给他放了支架,把那条血管开通了,整个手术25分钟就结束了

网络图片

手术结束后,抽血结果也出来了,有一个心肌坏死的指标已经升高了,如果阿明当时执意回家,后果不堪设想。知道血管病变这么严重后,阿明自己也有点后怕。手术后,他没有再出现胸闷胸痛的情况,住院6天,做了其他检查及观察后,他就出院了。

医生提醒

心肌坏死不可逆,该手术就要手术

孟凡琦医师提醒,出现胸痛的症状,就要尽早到医院就诊,不要等到病情加重了再去。像阿明的情况,原来没有那么严重,也许早点吃药就可以控制,不会发展到需要手术这么严重。拖得越久,心脏功能的损坏越大,心肌坏死是不可逆的,越早治疗越好。

网络图片

冠心病人男性居多,要戒烟和控制体重

孟凡琦介绍,冠心病病人以男性居多。年龄45岁以上,爱抽烟的男性,就要小心冠心病,这些因素阿明都具备。此外阿明血脂偏高、尿酸偏高,有轻度的高血压,这些因素也容易诱发冠心病,但都是入院检查后才发现的,他自己并不清楚,平常没有做检测,自我感觉还挺好。

有些因素是没法控制的,比如男性、年龄、家族史。但高血压、糖尿病、血脂高之类的都可以通过检测,好好控制。另外一定要戒烟,体重要控制,肥胖也是危险因素。

网络图片

出院后要定期复查,饮食宜清淡

孟凡琦说,阿明出院后需要定期复查,把血压、血脂等都控制好,按照医嘱吃药。饮食上要清淡、低盐、低脂。 如果没有按照嘱咐控制饮食,好好吃药,戒烟,以后血管还有可能再堵塞。不少病人都是因为没有好好吃药再次堵塞,再回医院情况就比较棘手了,有的甚至要在支架里面再放支架,很难处理。

阿明喜欢运动,我们也让他做了心肺运动实验,评估活动耐量,活动中是否有心肌缺血。经过评估,他今后可以慢跑、打球、游泳、骑自行车等,相对温和的运动都可以。不建议篮球、足球等剧烈的运动,马拉松也不能参加。

网络图片

厦门晚报记者 龚小莞 通讯员 刘云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