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肥与心脏病,应该减还是不应该减?胖些好还是瘦些好?

文 / 心内科喵医生
2018-06-13 10:20
夏天来了,喵医生整理衣橱,发现好多衣服都小了,明星们也都忙着减肥,整天“白水煮菜”,昨天又惊闻“大S快速瘦身,癫痫复发”。今天喵医生就聊聊减肥

一、肥胖的定义。

通常以BMI(体重指数)表示,≥30为肥胖,简单讲男性腰围≥85厘米女性腰围≥80厘米为肥胖。

二、肥胖的危害。

2015年统计,我国肥胖人口已经超过3亿。肥胖可以导致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胆囊疾病、骨关节病和某些癌症。

三、减肥过程中常见的几种现象

1、体重忽高忽低,减肥又反弹。

减肥一段时间后又恢复了原来的重量不仅是十分灰心丧气的事情,科学研究表明:体重波动越大,心脏病发生风险越大!

2、减肥过程中只吃蔬菜。

人体所需要的三大营养成分是:蛋白质、脂肪和糖类。其中糖类的主要来源于米饭、面条等主食。如果不吃或者少吃主食就等于拒绝接受“糖类”。这样极易引起动脉硬化,严重缺糖还可引起心脏病。

四、如何科学减肥。

1、每天坚持30分钟以上有氧运动。

2、饮食上多吃蔬果和粗粮,避免高油高脂,限吃糖果甜品,戒掉碳酸饮料。

3、常备体重秤和腰围尺,定期测量,管理好自己的体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