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冠心病,中医有妙招
在中医学中,冠心病被称为“真心痛”、“胸痹”、“心痛”等。经历漫长的历史沿革,中医对该病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今天,我院消化内科唐启盛主任医师结合对该病病因病机的认识,为我们介绍中医治疗冠心病十法。
1
一、宣痹通阳法:
适用于:素体阳气不足,胸阳不振,外寒乘虚侵袭,以致阴寒凝滞,痹阻脉络所致。
常见证有:终日伏安少动,心痛彻背,背痛彻胸,痛剧则肢冷而厥,面色苍白,舌苔白,脉沉细。
代表方剂:栝蒌薤白白酒汤。
二、涤痰活络法:
适用于:证为胸中气塞,重压感,短气心悸,形体肥胖,痰多,苔白腻,脉弦滑。此为脾失健运,痰浊内生;或郁怒伤肝,肝郁气结,气郁化火,灼津成痰,顽痰结于胸中所致。
代表方剂:瓜蒌薤白半夏汤。
三、理气止痛法:
适用于:情志所伤,气机郁结,脉络瘀滞,气血痹阻心络而发心痛。
临证所见:胸闷胀痛,常引及胁肋,或向左肩背、左前臂内侧放射,疼痛随情绪变化而增减,食少,舌薄苔,脉弦。
代表方剂:柴胡疏肝散。
四、活血化瘀法:
适用于:证见胸痛如刺如绞,痛有定处,面色晦暗,舌质紫暗,舌尖边有瘀点,脉沉涩。因血统于心,与五脏功能有关,若五脏功能失调,气机运行失常,均导致瘀血内生,瘀塞心窍。
代表方剂:丹参饮。
五、通窍散结法:
适用于:心痛急发作,痛剧较重者,主要针对痰瘀交阻,寒痹脉络,用辛香走窜药,宣通心窍,散痹消结,利气止痛,而作急救措施用。
此类药市售常用的成药有冠心苏合丸、益心丸、速效救心丸等。
六、心胃同治法:
据现代医学资料记载,急性心肌梗塞,早期约有1/3病例可伴有不同程度的恶心、腹胀、便秘等胃肠道症状。中医把这些以胃肠道症状表现为主的急性心肌梗塞称为心胃同病。
代表方剂:草豆蔻丸。
七、滋阴益肾法:
心痛急性发作多为标实,但其病根多因人体虚弱所致。心肾阴虚的心痛证见:胸窒闷痛,心悸盗汗,心烦不寐,耳鸣头晕,腰膝酸软,手足心热,舌边尖红,少苔,脉细数。
代表方剂:天王补心丹。
八、补气养血法:
适用于:素体气血虚弱,或久病不愈,气血两伤,不能运行营血,血不能养心所致。证见胸闷痛,遇劳而发,气短懒言,神疲倦怠,食欲不振,面色萎黄,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无力。
代表方剂:炙甘草汤。
九、益气养阴法:
适用于:心痛日久,气阴两伤,气虚则无以行血,阴虚则脉络空虚,引发心痛。证见:胸闷隐痛,时发时止,心悸短气,面色少华,舌淡有齿痕,脉细缓。
代表方剂:生脉散。
十、回阳救逆法:
适用于:阳气虚衰,心阳欲脱之危急重证。证见:胸痛彻背,短气,汗出肢冷,面色苍白,甚至暴上气而喘,昏厥,手足青至节,舌淡白,脉沉细弱或脉微欲绝,应以回阳救逆固脱。
代表方剂:参附汤。
2
唐启盛主任医师还为我们介绍了针灸、按摩治疗冠心病的方法:
1、针刺
取穴:主穴心俞、巨阙、厥阴俞、膻中、内关;
配穴:阴虚配三阴交;气虚配气海、足三里;阳虚配关元或大椎;痰阻配丰隆;血瘀配膈俞。
操作:背部穴,斜向脊柱椎体深刺,提插捻转至有酸麻感串到前胸,刮针柄2分钟。留针5-20分钟,每隔5分钟运针1次,每日1次,发作频繁者可2-3次。
2、艾灸
取穴:膻中、膈俞。
操作:纯艾条在离皮肤1寸处固定不动,使病人有温热舒适感,局部皮肤红润、潮湿。每穴15分钟左右,每日1次,6天为一疗程。
3、按摩
(1)点按内关穴。中医学认为,心脏有邪,心包络代受,内关是手厥阴心包络经的合穴,所以能治冠心病等心脏病。当心绞痛、心律失常发作时,用力不停点按内关穴,每次3分钟,间歇1分钟,能迅速止痛或调整心律。
(2)揉灵道穴。灵道为手少阴心经的经穴。冠心病犯病时,可用拇指先轻揉灵道穴1分钟,重压按摩2分钟,最后轻揉1分钟,每天上下午各揉1次,10天为一疗程。
(3)选穴膻中或背部两侧膀胱经之肺俞、心俞、厥阴俞等穴,用拇指作按揉法,一指禅点按法,每次15分钟,每天1次,15次为一疗程。
最后,唐主任提醒大家,想要远离冠心病,就要有一个好的生活习惯,而且要定期体检,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对于长期从事脑力劳动者,要学会适当放松,不要让自己长期处于压力中。
供稿:北京东城中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