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急诊室第一“杀手”——冠心病发育机制,找出高危人群!

文 / 文汇网
2018-03-07 18:12
了解急诊室第一“杀手”——冠心病发育机制,找出高危人群!

冠状动脉疾病是全球范围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我国,冠心病更是急诊室第一“杀手”。了解冠状动脉的发育机制,对理解冠脉疾病的发生及开发新防治措施均有重要意义。近日国际知名期刊《科学》子刊《Science Signaling》报道了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张臻团队和上海第九人民医院胡振雷团队有关冠状动脉畸形致病新机制的合作研究成果。

这项新研究成果解释了纤毛基因Wdpcp突变可导致小鼠冠状动脉发育不良的机制,该成果有望应用于开发新的冠状动脉疾病的治疗手段,并提高此类疾病的防治水平。

先前研究发现,纤毛是哺乳动物细胞表面的细小突起,主要起到感知周围环境的作用。纤毛生成障碍或形态异常可导致一系列发育、生殖相关疾病。不过,针对纤毛是否影响冠脉发育及相关调控的机制,尚不清楚。

张臻、胡振雷团队通过实验研究证实了纤毛基因Wdpcp突变可导致小鼠冠状动脉发育不良这一假设。张臻解释,哺乳动物的冠状动脉发育大致分为两个阶段,首先形成管径均一的冠脉初级内皮网络,就像渔网呈现网格状骨架;第二个阶段是重塑,在内皮网络的基础上“招募”平滑肌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形成大小不一、等级构造的成熟冠脉网络。

了解急诊室第一“杀手”——冠心病发育机制,找出高危人群!

张臻、胡振雷团队在Wdpcp基因突变的小鼠中发现,尽管包裹心脏的初级内皮网络开始时发育正常,甚至加速形成,但在重塑阶段会出现缺陷,心外膜的上皮间充质转化过程异常,平滑肌细胞的前体细胞数目减少,并且有迁移障碍。这些异常导致了初级内皮网络重塑异常,并最终导致冠状动脉发育不良。

该研究提示,存在纤毛功能异常的人群可能也是冠状动脉疾病的高危人群,临床上有必要注意这两类疾病的关联,从而更好地防治这两类疾病。

文:唐闻佳 夏琳

编辑制作:郝梦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