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肝病患者如何预防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因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以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
骨质疏松的根源在于骨骼钙、磷沉积异常,机体钙磷代谢受多方因素调控,根据发病原因有所不同。
骨质疏松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病因为老年或绝经,主要发生于70岁以后的老年人及女性绝经后5-10年内;二是继发性骨质疏松症,病因包括内分泌代谢疾病、肝肾疾病、某些药物如激素副作用等。
研究数据表明,慢性肝脏疾病合并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率为9%-60%,其中,肝硬化患者较健康成人更易合并骨代谢异常(骨量减少、骨质疏松)。
这是为什么呢?原来,维生素D3对于骨骼的钙磷沉积至关重要,而维生素D3需要在肝细胞内代谢为活性形式,慢性肝病患者由于肝功能障碍,维生素D3代谢会相应受影响,继而发生钙吸收不良,最终发生骨量减低和骨质疏松。其中,以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酒精性肝硬化、慢性乙型肝炎、肝炎后肝硬化继发的骨质疏松最为常见。
慢性肝病患者是骨质疏松症的多发人群。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期规范化治疗,对预防骨质疏松型骨折的发生至关重要。
骨质疏松症的常见症状包括腰背酸痛或周身酸痛、脊柱变形、严重者出现身高缩短、驼背、骨折(胸椎、腰椎、髋部、桡、尺骨远端和肱骨近端为常见部位)。
骨密度检查是诊断骨质疏松的常用方法。如果没有条件检查骨密度,那么3年内身高变矮3cm以上、发生驼背及脊柱变形、X光片透亮、或有其他骨质疏松典型临床表现合并一项以上危险因素都可以判定为骨质疏松。
那么,慢性肝病患者如何预防骨质疏松症?
基础措施
1、调整生活方式,不要总关在屋子里,要多走向户外、接受充足的日光照射(阳光有利于维生素D3活化),并摄入含钙丰富的均衡饮食、适当锻炼、避免嗜烟、酗酒及慎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
2、可适量使用多维生素或营养补充剂(包含钙、维生素D3等)。对于钙元素,成人应每日摄入800mg,绝经期后妇女及老年人应每日摄入1000mg。对于维生素D,成人应每日摄入200IU,老年人应每日摄入400-800IU。慢性肝病患者建议应用活性维生素D3,如骨化三醇0.25-0.5μg每日,因为该药不受肝肾功能的影响。
早期发现
慢性肝病患者应将血钙、磷等纳入随访检查的必查项目。
对于曾经发生脆性骨折、绝经后、需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3个月)、肝硬化、肝移植术前患者,均应检测骨密度,具有上述危险因素而骨密度正常者应2-3年后复查,应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者,应1年后复查。
此外,使用阿德福韦酯抗病毒的慢乙肝患者应定期监测血磷水平,避免因长期低磷造成骨钙磷沉积异常而发生骨质疏松。
确诊后积极治疗
如果确诊骨质疏松,应该在使用钙剂和维生素D的基础上,联合使用抑制骨吸收药物(双膦酸盐、降钙素、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RMs、雌激素)或促进骨形成药物(甲状旁腺激素)等,此时最好到专科医院找医生进一步诊治。
(医学科普具有普适性,如有个性化需求,建议您就诊咨询。)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