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森发布上市后首份年报!与石药、中国生物制药2019业绩大PK:谁跑在前面?谁最有未来?
3月31日,翰森制药发布2019年财报,这是它上市后的第一份成绩单。 财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收86.83亿元,同比增长约12.4%,增速较上一年腰斩;溢利约人民币25.57亿元,同比增长约34.3%,净利率进一步提升。
2019年研发开支突破10亿元,为11.21亿元,同比增长约27.2%,占收入比例约12.9%,主要系创新药临床试验开支持续增长。截至今日收盘,翰森制药市值为1522亿港元。 而就在不久之前,同为港股医药上市公司的石药集团和中国生物制药也已经发布了2019年的业绩表现。同两家港股医药“老将”相比,翰森的表现如何?从业绩来看,谁将是接下来港股的医药龙头? 01 业绩大比拼,谁最能赚钱?谁最会赚钱? 对比三家港股生物医药巨头2019年的成绩单,可以看到,从营收上,石药集团本报告期同比增长24.8%至221亿元,首次跨入200亿档,接近中国生物制药的销售体量242.34亿元,而从给股东创造利润的能力上来说,则是翰森制药颇受瞩目。2019年,翰森制药依靠86.83亿元的营收,实现了25.57亿元的归母净利润。而中国生物制药虽坐拥近250亿的营收,却仅实现了27亿元的股东溢利,同比下滑70.1%,该公司称主要受收购北京泰德24%权益产生的分阶段收购收益和新增无形资产的年度摊销费用。
据悉,2018年完成泰德收购并表后形成了200多亿无形资产,且收购前泰德2017年1-9月的扣非净利润是9.74亿元,到2019年前三季度,泰德两款主要产品前列地尔注射液和氟比洛芬酯注射液销售额分别为5.04亿元和9.19亿元,同比下滑13.73%和49.96%。不过即使扣除泰德因素影响,中国生物制药2019年实现股东应占利润仍只有31.32亿元。 具体来看,中国生物制药产品线包括肝病、肿瘤、心脑血管、骨科、消化等领域。其中,肝病仍是第一大收入来源,以57.4亿元的营收占总收入的23.7%,不过从恩替卡韦“4+7”集中采购中标以来,肝病领域贡献进一步下降,此前2018年能占到30.7%。其中,专利药天晴甘美注射液销售额达约人民币18.04亿元,较去年增长约5.5%。 与此相反,抗肿瘤用药收入贡献占比大幅增加,从原来的第三大业务板块上升至第二大业务,2019年以54.28亿元占集团收入比例约22.4%,2018年收入贡献占比为13.1%。金额上较2018年增加了20亿元,同比增长62.4%。公布产品中销售额排前三的是,赛维健注射液(注射用雷替曲塞)7.05亿元,依尼舒(达沙替尼)2.25亿元,首辅片(卡培他滨片)2.14亿元,分别较去年增长37.5%、36.8%、26.6%。 值得关注的是,肿瘤用药领域已披露产品销量中未出现10亿元级重磅产品,此前正大天晴在关于“4+7”电话会中曾披露其子公司的1.1类新药安罗替尼2018年纳入医保后增长迅速,年收入10亿元左右,预计2019年能达20亿元。不过在2019年的财报中,中国生物制药称报告期内安罗替尼又有2个适应证获批,销售取得极大成功,并未披露具体数据。据中信证券分析,安罗替尼2019 年样本医院销售额约 6.5 亿元,折算为全国实际销售额约 25~30 亿元。 结合年报披露,2019年,中国生物制药或将有4个品种超过10亿元,分别为天晴甘美(异甘草酸镁注射液,18亿元),凯纷(氟比洛芬酯凝胶贴膏,10.67亿元),盖三淳(骨化三醇胶丸,10.47亿元),以及安罗替尼。 石药集团的年报关键词则在“创新药”。报告期内,创新药产品实现销售收入129.75亿元,增长48.4%,占营收58.7%。
Insight 数据库显示,翰森共有 23 个创新药、64 个仿制药在研,重点布局肿瘤领域,占总数的 30% 以上。目前已经有 12 个 1 类新药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其中有 3 个进入试验3期,2个是乙肝用药。该公司目前重点布局的抗肿瘤用药研发基本处于临床一期。
2019年研发开支突破10亿元,为11.21亿元,同比增长约27.2%,占收入比例约12.9%,主要系创新药临床试验开支持续增长。截至今日收盘,翰森制药市值为1522亿港元。 而就在不久之前,同为港股医药上市公司的石药集团和中国生物制药也已经发布了2019年的业绩表现。同两家港股医药“老将”相比,翰森的表现如何?从业绩来看,谁将是接下来港股的医药龙头? 01 业绩大比拼,谁最能赚钱?谁最会赚钱? 对比三家港股生物医药巨头2019年的成绩单,可以看到,从营收上,石药集团本报告期同比增长24.8%至221亿元,首次跨入200亿档,接近中国生物制药的销售体量242.34亿元,而从给股东创造利润的能力上来说,则是翰森制药颇受瞩目。2019年,翰森制药依靠86.83亿元的营收,实现了25.57亿元的归母净利润。而中国生物制药虽坐拥近250亿的营收,却仅实现了27亿元的股东溢利,同比下滑70.1%,该公司称主要受收购北京泰德24%权益产生的分阶段收购收益和新增无形资产的年度摊销费用。
据悉,2018年完成泰德收购并表后形成了200多亿无形资产,且收购前泰德2017年1-9月的扣非净利润是9.74亿元,到2019年前三季度,泰德两款主要产品前列地尔注射液和氟比洛芬酯注射液销售额分别为5.04亿元和9.19亿元,同比下滑13.73%和49.96%。不过即使扣除泰德因素影响,中国生物制药2019年实现股东应占利润仍只有31.32亿元。 具体来看,中国生物制药产品线包括肝病、肿瘤、心脑血管、骨科、消化等领域。其中,肝病仍是第一大收入来源,以57.4亿元的营收占总收入的23.7%,不过从恩替卡韦“4+7”集中采购中标以来,肝病领域贡献进一步下降,此前2018年能占到30.7%。其中,专利药天晴甘美注射液销售额达约人民币18.04亿元,较去年增长约5.5%。 与此相反,抗肿瘤用药收入贡献占比大幅增加,从原来的第三大业务板块上升至第二大业务,2019年以54.28亿元占集团收入比例约22.4%,2018年收入贡献占比为13.1%。金额上较2018年增加了20亿元,同比增长62.4%。公布产品中销售额排前三的是,赛维健注射液(注射用雷替曲塞)7.05亿元,依尼舒(达沙替尼)2.25亿元,首辅片(卡培他滨片)2.14亿元,分别较去年增长37.5%、36.8%、26.6%。 值得关注的是,肿瘤用药领域已披露产品销量中未出现10亿元级重磅产品,此前正大天晴在关于“4+7”电话会中曾披露其子公司的1.1类新药安罗替尼2018年纳入医保后增长迅速,年收入10亿元左右,预计2019年能达20亿元。不过在2019年的财报中,中国生物制药称报告期内安罗替尼又有2个适应证获批,销售取得极大成功,并未披露具体数据。据中信证券分析,安罗替尼2019 年样本医院销售额约 6.5 亿元,折算为全国实际销售额约 25~30 亿元。 结合年报披露,2019年,中国生物制药或将有4个品种超过10亿元,分别为天晴甘美(异甘草酸镁注射液,18亿元),凯纷(氟比洛芬酯凝胶贴膏,10.67亿元),盖三淳(骨化三醇胶丸,10.47亿元),以及安罗替尼。 石药集团的年报关键词则在“创新药”。报告期内,创新药产品实现销售收入129.75亿元,增长48.4%,占营收58.7%。
Insight 数据库显示,翰森共有 23 个创新药、64 个仿制药在研,重点布局肿瘤领域,占总数的 30% 以上。目前已经有 12 个 1 类新药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其中有 3 个进入试验3期,2个是乙肝用药。该公司目前重点布局的抗肿瘤用药研发基本处于临床一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