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核苷类似物的应用,乙肝病毒潜伏期,免疫应答水平并不理想
虽然,当前核苷(酸)类似物主要适合慢性乙肝(CHB)的长期应用,恩替卡韦或替诺福韦酯的耐药发生率也很低,但并非所有的乙肝感染者都需要立即抗病毒,且因个人免疫应答水平也不同,主要与年龄、感染病史、DNA病毒量、免疫状态等有关。
乙肝核苷类似物的应用,乙肝病毒潜伏期,免疫应答水平并不理想
乙肝数量虽然庞大,并非都要追求表面抗原阴转,尤其是对非活动性乙肝,定期监测肝功能、乙肝两对半、HBV-DNA为主。导致长期慢性携带乙肝状态,主因是婴幼儿时期感染乙肝病毒,在此之后,由于身体免疫功能发育不健全,免疫系统将外来的乙肝病毒当作自身正常细胞,乙肝病毒就此潜伏。
这个时期医学上,称为免疫耐受时期,而母婴传播也是乙肝传染最主要的传播途径之一,长期携带乙肝病毒是日后乙肝慢性化的原因。许多人都处在免疫耐受时期,即无症状乙肝大三阳或无症状乙肝小三阳,根据《慢性乙肝防治指南》提倡的,应有充分证据或指标数据证明,已有肝组织炎症发生,才考虑核苷类似物或干扰素。
感染乙肝病毒或HBV-DNA高载量,都不能够判断药物和免疫应答水平相关。应遵医嘱,按照肝科临床医生指导规范检查与科学合理用药。免疫耐受期,若无明显肝组织炎症或转氨酶长期保持稳定,应视为免疫系统与乙肝病毒“相处相对和平阶段”,应用核苷类似物,在大量循证医学中也证明无法收到良好成效。
同时,更多人由于盲目的,在无医嘱下使用核苷类似物如恩替卡韦或替诺福韦酯,抗病毒药物如果在剂量或疗程方向使用不当,反而可能因为过早进行抗病毒,诱发药物性肝损伤,导致慢性乙肝提早发作或进展为迁延性肝炎。免疫耐受期多属于“无症状”或指标基本正常,肝损害相对轻微,应定期复查肝功能和病毒标志物。
掌握抗病毒药物药理也非常关键,对成人慢性乙肝防治都有影响。以核苷类似物为例,全球使用比例较高,口服给药到副作用都可以耐受,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虽然已经不是一线治疗药物,但并非退出乙肝药物市场。因为核苷类似物主要是针对乙肝病毒核酸进行强效抑制,是对症治疗药物,短期即可抑制病毒。
另外一种是干扰素,相对获得的临床治愈或功能性治愈率高于使用核苷类似物,但不良反应比较多,对身体耐受要求更高。所以,干扰素偏向于青少年或耐受较好者使用;核苷类似物适应症更广,一些肝功能失代偿者或不适合使用干扰素者,可以改用核苷类似物。
激活免疫系统,抗病毒药物与免疫细胞共同阻击乙肝病毒,是药理上抗病毒达到理想效果的方法。因此,即便体检乙肝两对半属于大三阳、小三阳、小二阳等类型,也不一定表示需要立即进行抗病毒;反而是一些转氨酶基本正常,HBV-DNA长期保持阳性,有条件要进行肝组织检查。具体的乙肝抗病毒治疗时机,请CHB按照肝病临床医生指导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