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明明是乙肝,为什么医生说‘不要治疗’?”
慢乙肝怎么可能“不要治疗”?是你听错了还是医生说错了?
你肯定没有听错,医生也没有说错,但医生的话本该是这样的:“目前不需要治疗,等到balabalabala……再治疗”,那些没说出来的“bala”很重要。医生们总是很忙,半天门诊可能要看诊50个以上的病人,所以没有时间详细解释。本文试图把“balabala”的各种情况说详细、说透彻、说明白。
乙肝病毒携带者是不是就可以完全放心了?
对于乙肝病毒携带者来说,虽然有很大的可能性不会有任何危险出现,但是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加,身体免疫能力也会出现很大程度的下降,这个时候如果因饮食、环境、自身免疫能力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很有可能会让体内原本沉睡的乙肝病毒重新“苏醒”过来,从而引发乙肝。如果当患者出现肝炎了,却因为自己的大意忽视掉,肝炎在体内可能会越发严重,从而会慢慢形成肝硬化,而肝脏一旦出现硬化的现象,就离肝癌只有一步之遥,到时候危害到生命健康安全。
先说“不要治疗”的第一种情况:
慢乙肝病人处于免疫耐受期
根据乙肝病毒与人体免疫系统相处的“和谐”度,医学上将慢乙肝分为四个自然阶段(又叫自然史),即免疫耐受期、免疫激活期、低水平复制期和再激活期。最近专家们对分期有意见分歧,不少专家认为只要乙肝病毒在体内复制,那就一概叫“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不管“分期”还是“分歧”,决定抗病毒治疗的第一要素是肝脏炎症。肝脏炎症是免疫系统攻击肝细胞内乙肝病毒造成的,也就是说,只有在免疫系统发起攻击之后,肝脏才会产生炎症。
患者朋友还要知晓两个特殊情况:第一,虽然血液中的转氨酶数值是正常的,但肝脏内的炎症反应有可能不轻。怎么才能知道呢?肝组织活检!它是了解有否炎症和炎症程度的“金标准”;还可以通过瞬时弹性波试验来测量肝脏的“硬度”值。如果显微镜下发现肝组织有明显炎症,或弹性检测显示肝脏纤维化程度较高,那就“要治疗”了。第二,父母传染获得病毒的感染者,有血缘关系的家族成员中一人或多人患严重肝病,包括肝硬化、肝癌或肝衰竭者,即使转氨酶正常,也不必等待肝穿活检来确定是否有炎症,还是抓紧抗病毒治疗为好,不要等到30岁之后!
再说第二种情况:
病毒量未“达标”,且肝脏没有严重受损害的迹象
这种情况大概属于慢乙肝自然史的“低水平复制期”。病人血液内病毒DNA含量不超过每毫升10的4次方拷贝数,转氨酶也长期正常。这时医生也会对你说“不要治疗”,但一定会附加一句:要定期监测!监测什么?监测病毒量会不会突然升高、监测转氨酶会不会突然异常、监测肝硬度会不会突然增加、监测肝里会不会突然冒出个东东。
接着谈第三种情况:
内生动力很强,有可能自身清理门户
啥叫“内生动力很强”啊?就是前面说的那个“内因”很强呗!怎么判断呢?解释一下。病人年龄在30岁上下,病毒量一直在较高水平,转氨酶一直正常,某一天突然转氨酶飙升,达到或超过正常值上限的5倍,并排除了其他伤肝因素,标志着发生了激烈的免疫激活,但这并不意味着就能清除病毒。如果在转氨酶飙升的同时,病毒量比原先的水平降低了2个对数值以上,比如从原来是10的8次方降到10的5次方,建议你耐心地观察半年左右,如果在观察期间病毒量持续走低,并达到不可测,甚至出现了表面抗体,那就“不要治疗”了,而要大摆酒宴、放鞭炮庆贺。
最后说第四种情况:
大、小三阳以外的种种的“阳”
值得一提的有两种情形:一种是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阳性,无论是否伴有E抗体(抗-HBe)或核心抗体(抗-HBc),即化验单上的所谓2、4、5阳性,既非大三也非小三,它表明曾经感染过病毒,不知何时自愈了;或者注射过乙肝疫苗,体内有了中和抗体,那是一定不需要治疗的。另一种情形是单一的核心抗体阳性、病毒DNA阴性,眼下肯定不需要抗病毒治疗,但在今后的日子里,如果患了其他某种疾病需要使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的时候,有可能发生潜伏的微量病毒“再激活”,这就需要预防性地使用核苷类抗病毒药物。
对于乙肝病毒携带者来说,应该做好哪些事情远离乙肝危险?
1、对药物的使用要谨慎
现在的很多药物进入人体后,都会有肝脏毒性对肝脏造成损害,这对健康的人来说就是一个不小的伤害,如果是对乙肝病毒携带者来说,伤害更大,很有可能诱发乙肝。所以对于乙肝病毒携带者来说,无论吃什么药都要咨询专业医生的意见,以免造成意外。
2、戒酒
乙肝病毒携带者一定要注意,要想肝脏健康,一定要将酒精戒除,这样才能最大程度保护肝脏。
3、保持乐观心态
一个良好的心态对健康很重要,尤其是对于肝脏来说,都说“大动肝火”,只有保持一个轻松愉快的状态,才能让肝脏更舒畅。
4、定期检查
这一点对乙肝病毒携带者来说非常重要,是必须要做的事情,最好每隔3个月去医院进行一次肝脏方面的检查,以防乙肝突然到来。
这么多复杂的情况,医生很难在5分钟内说清楚,于是,就有不少医生简单粗暴地对你说“不要治疗”,我相信其背后的解说词基本上就是上述文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