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肝病患者越来越多?医生直言:4种食物不该碰,你却一直在吃

文 / 大明的旅行记
2019-03-29 17:34

肝,人体唯一一个没有痛觉的器官。

半夜2点10分,救护车飞驰在空旷的大路上,车中躺着一名45岁上下的男子,嘴角带血,腹部隆起。

医生初步判断为肝病发作。抵达医院后,医生立即为其做了CT检查,发现,该患者肝脏有混合不匀等密度占位,呈“牛眼”征,确诊为中度肝癌。经放射介入治疗、腹水抽检后,患者被送进了ICU。

后来,医生向家属了解到,患者王先生,今年56岁,早年患有乙型肝炎,医生叮嘱了不能熬夜、喝酒、不能吃高盐食物、变质食物,要定期复诊。

王先生很是注意了一段时间,后来因很少感觉到“肝儿疼”,就以为自己的病并不十分严重,也就不太忌口了。

这天晚上,王先生在沙发看电视,老伴半夜起床时,发现王先生还没来睡觉,就到客厅喊他。发现已经喊不醒了,便叫来儿子,立即拨打了120。

为何肝癌患者越来越多?医生怒斥:3件事再做,肝迟早“累死”

第一件、“熬”

有研究,我国绝大部分的原发性肝癌患者,都曾是乙肝患者,而乙肝病毒的持续感染,是其主谋。而半数以上的肝癌患者都有“肝炎”、“肝硬化”的病史。

所以,医学界也有“肝癌三部曲”的说法,也就是肝炎——肝硬化——肝癌。

当患上乙肝后,若及时治疗、配合饮食控制,则对生活影响不大,部分患者还可以痊愈。若酗酒、熬夜等,则易引发肝硬化。

应对方法:打疫苗、做检查

乙肝疫苗是预防“三部曲”的有效方法。

但是乙肝疫苗也有它自己的“想法”,注射一次只能“管用”3-12年,因此,要定期复查乙肝五项,预防乙肝。

此外,建议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慢性肝炎、肝硬化5年以上、直系亲属三代中有肝癌的患者,每6个月到医院做一次“肝脏B超”,可有效发现早期肝癌。

第二件、“喝”出的肝癌

1,酒

很多的肝癌是喝酒喝出来的。酒精在人体内代谢时,步骤为乙醇——乙醛——乙酸。乙醛有毒性,看到肝细胞就“攻击”,而肝细胞几乎没有“招架之力”,“只好”坏死,然后依靠自己强大的“再生能力”,进行细胞再生。

当肝细胞反复坏死、再生,肝细胞结缔变性,就会诱发肝癌。谨记,少喝无妨,但不可酗酒。

应对方法:以茶代酒

淡茶养生,自古就有。日常中我肯如果能够以茶代酒,一边喝酒一边品尝美食,也不失为一种良好的社交方式,更主要的是有利于健康。全民急需健康养生的时代,以茶代酒值得提倡。

2,饮用水

饮用水的有机污染指标高,是肝癌的重要诱因之一。特别是沟水,其次是河水,地下水最低,所以在没有通自来水的村庄,提倡饮用井水。

应对方法:净化饮水

饮用自来水、井水,使用净水器材。此外,使用水缸的居民,可每3天洗刷一次水缸,冬季1周洗刷一次。

第三件、“吃”出的肝癌

如发霉的玉米、小麦,有苦味的坚果、有怪味的油等。这类“粮油食品”中,广泛存在有一种“一级致癌物”——黄曲霉毒素。

研究显示,黄曲霉毒素毒性极强,是“砒霜”的68倍,而它对人体的毒害作用,主要体现在“肝脏”上,可直接诱发急性肝炎、肝细胞脂肪变性、肝出血性坏死等。

此外,南方潮湿地区腌渍的食物,也容易出现这类毒素。

应对方法:不食用霉变食物、补硒

1、购买粮油产品时,到正规超市,不购买“小作坊”出的油,及时扔掉变质食物。

2、硒元素是黄曲霉毒素的“敌人”,能有效保护肝细胞,降低患癌率,常喝菊花茶、蘑菇汤,有利于补硒。

补充硒元素,降低肝损伤

硒,是一种人体不能自行合成的元素。但它却是人体必须的元素;而目前,肝病患者普遍严重缺乏这种元素。

研究发现,硒可以清除自由基和组织脂质过氧化反应,保证肝细胞膜的正常生理功能,从而保护肝脏。另外,低硒也是肝炎、肝硬化发生癌变的一个促发因素。适量补硒有利于人体消灭90%的乙肝病毒,对肝癌等肝脏疾病有很好的防治作用。

根据2019年《GOVT肝脏健康膳食金字塔》得知,食物中的硒元素含量排名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