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推荐 | 记河北中医肝病医院特聘会诊专家——李筠教授
本文转自:《中国科技财富》 2012年07期
作者:黄显斌 洪建国 张芸
真水无香痴心凝 铅华洗净亦从容
——记原解放军第302医院中西医结合肝病诊疗与研究中心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李筠
先进观念及理论的普及,无不同一些走在时代前沿的专家学者的智慧和思想息息相关。这是事物发展的普遍性规律:引起根本性变革的思想驱动力更多地来自那些有着深远眼光的前沿人物——他们最杰出的作用,是在其锲而不舍的努力下, 不断地将某种与人类有益的科研思想及技术从狭隘的理论层面逐步扩展到更广阔而普及的层面,不断地造福人类。
这些走在前沿的学者精英们存在的意义在于:只要中国在前进,前进的方阵中就要有鼓手和旗手;只要我们中国人仍憧憬未来,就需要有对未来的思考者、认识者和探索者。尤其是在人类挑战疾病和追求健康的征程上,那些走在最前沿的开拓者们更值得尊敬。
尊敬源于他们对健康和幸福无私地守护,尊敬也源于他们用智慧和勇气、执著和坚韧所诠释出的疾病诊疗事业的深刻内涵。而在赢得人们认可和社会尊敬的同时,他们的努力也让其人生价值无限地放大到了社会价值中,并不断走向永恒。
人类生存的历史,是与各种疾病不断抗争的历史,也是医疗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和进步的历史,一部医学史,蕴藏着无数仁人志士历尽千辛万苦探寻良方良药的艰苦历程。让生命健康快乐地延伸,是人类最美好最本真的渴望与追求。
正是人类对健康的渴望和追求,才造就了杏坛无数丹心妙手。而他们,在不断向疾病发起挑战的过程中,用智慧和执著将人类对健康的渴望化作永恒的责任和使命。
原解放军第302医院中西医结合肝病诊疗与研究中心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李筠,就是他们当中的一员。
为了广大肝病患者的健康,为了寻找传统与创新的最佳契合点,在20多年的肝病、传染病临床实践中,李筠始终牢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在肝病医教研的漫漫征途上,坚持不懈地拼搏着,默默无闻地探索着,将全部的赤诚和热爱倾注其中。
如今,李筠在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病的学术思想及相关的创新成果,她的厚德仁心及大医精诚的情怀,她的学术地位和团队影响力,犹如一朵朵杏林奇葩绽放在传染病防治的田园里。
第一章放飞医学梦想
承载着李筠厚重梦想的,正是天底下最神圣的医学殿堂——而这里,也成为了她不断撒播希望、执著奋斗及荣光闪耀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李筠挽救了一个又一个脆弱的生命,而这一个又一个生命也成就了她放飞梦想的希望。
从李筠丰富的人生履历、拥有沉甸甸荣誉的背后,映射出的是一条饱含着艰辛和曲折、坚持和奋进、光荣和梦想的医学之路。
执著追求缘定医学对于疾病和生命,李筠有着深刻的体悟。
在那个年代的中国,父辈们勤劳、善良、忠厚的美德,李筠自幼耳濡目染并不断受到熏陶。然而,贫穷的中国以及落后的医学技术,也让父辈们在疾病的折磨面前束手无策,这种现状在李筠幼小的心灵烙下了深深印记。因此,立志当一名白求恩式的好医生,为百姓解除病痛,就渐渐成为了她儿时的梦想。
1974年,高中毕业后,李筠就下乡插了队。她的医生梦想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似乎变得越来越遥远了。志向远大者,永远不会被动地接受现实所带来不利局面,对于心怀梦想的李筠而言,社会的无奈非但没有让其停止追索的脚步,反而让其更加执著和坚毅。
正是在那种艰苦环境的磨砺下,没有怨天尤人的李筠历练出了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执著向前、永不放弃!而这种品质也成为了她不断取得成功的力量源泉和宝贵财富。
在永不停歇的坚持中,在瑰丽梦想的激励下,李筠开始踏上追逐梦想的第一步。在寒冷的房间里,在昏暗的油灯下,她如饥似渴、孜孜不倦地学习,历经4个春夏秋冬的寒窗苦读和艰辛付出,幸运的女神终于眷顾于她,她如愿地考入河北医学院中医系,正式步入医学殿堂。
珍惜机会不断成长梦想的实现,并没有让李筠有片刻的轻松和丝毫的懈怠。在校期间,她暗暗激励自己发奋图强,刻苦攻读,最终换来了大学毕业时全班第一名的成绩。
李筠由此顺理成章地留校从事临床教学工作。也许在常人看来,一个高校老师的身份和职位已经是荣耀无比了,可对李筠来说,她并不满足于此,在她心里,觉得自己才算是刚刚踏入医学的门槛,只有不断地深造,才能实现她心中的梦想。
1986年,在儿子刚满1岁时,李筠又考取了天津中医学院的硕士研究生。1989年8月毕业获硕士学位,分配到解放军第302医院从事传染病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并师从我国著名中西医结合传染病学专家汪承柏教授。
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李筠始终遵循“继承不泥古,发扬不离宗” 的原则,坚持以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的发展方向, 在继承学术界前辈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有所创新、发展。在对各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形成系列化治疗的基础上,针对慢性病毒性肝炎治疗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李筠以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相结合的方法,研制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中药制剂——复方黄芪颗粒,并获得总后卫生部颁发的生产批件。该制剂一经投入使用便取得较好疗效,受到了广大患者的推崇。这项课题先后在全军“十五”科研课题规划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立项。
第二章中西医结合模式的探索
在我国防治乙肝的专家方阵里,李筠绝对是一位执著的前行者。她不断将古老中医精髓与现代西医的技术完美融合,从而探索出一条卓有成效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乙肝”的新模式。在实践中,李筠用她的思想和创新技术不断地书写着传奇,更重要的是为当下乙肝治疗模式带来了新的启发。
亟待改善的乙肝发病现状据《科技日报》报道,中国是全世界感染乙肝病毒人数最多的国家,全世界3.5亿至4亿的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中有超过1/3的人在中国,约有9300万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其中约有2000—3000万人为慢性乙肝患者。目前,中国每年约有50多万人死于慢性乙型肝炎导致的肝损害和肝癌。
近几年,通过政府的不断投入支持和传染病防治专家们的共同努力,虽然我国乙肝发病率在不断降低,但我国的乙肝防治形势依然不容乐观。作为一名传染病学专家,李筠更能深刻地感受到此种现状。正是在这种强烈的感受中,李筠不断地在实践中探索一条行之有效的治疗乙肝的模式,并在302医院的临床实践中获得了不错的效果,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生命的奇迹。
如何挖掘并不断创新,让中医药在新时代承续它往日的辉煌?对困扰着人类的乙肝疾病,探索出怎样的一个模式,才尽可能使其迎来“柳暗花明”的突破?在中医药走向世界的征程上,如何引导和创新,才能把博大精深的中医药的潜在价值放大?
所有这些,都是李筠不断思考的东西,同时也在尽其所能用实际行动不断呼吁着、探索着。
魄力非凡 高瞻远瞩地前行为更好地打造学科建设的品牌,2002年,李筠带领全科人员在院党委大力支持下,先后成功地申报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临床中药学重点学科及军队唯一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西医结合肝病重点专科,她本人也分别成为中西医结合肝病重点专科的学科带头人和临床中药学重点学科的学科带头人之一。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李筠前瞻性地看到,对中国这样一个肝炎大国来说,必须挖掘我们自身的优势,以探索出一条最具说服力和影响力的治疗模式,才能使我国的乙肝发病状况有所改善。因此,她立志要在302医院这个宽广的平台上,让自己的思想和智慧闪耀出更亮的光芒,以改善我国乙肝治疗的现实状况,从而扩充力量,带动更多的医疗机构参与到对乙肝有效的诊治当中来。
对于中西医结合治疗乙肝的优势,李筠介绍说,众多的乙肝病毒携带者数量与历史情况、生活环境、身体素质等都有一定关系。乙肝病毒一旦进入人体,由于人体本身无法抵抗病毒,那么这时病毒就会寄生在人体内,乙肝病毒本身是没有致病性的,它的致病性就在于寄生在人体肝细胞核内与人体肝细胞基因整合在一起,然后激发机体一系列的免疫反应,最终导致肝脏损害。
运用中医中药治疗肝病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临床疗效确切,实践也证明中医中药治疗有其独到之处。中西医结合治疗不是单纯的中药加上西药进行治疗,而是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两种不同理论体系的一个有机结合。对于慢性乙肝患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往往是遵循这样一个思路,即先进行降黄治疗,然后降酶,最后调整蛋白。
中医药“治未病”优势在实践中,李筠认为中医药在疫病防治上大有可为。中医防治体系中“治未病”理念源于秦汉以前先进的医疗思想, 首见于《内经》,是《内经》防治理论的核心。“治未病” 的含义可概括为:“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治未生。在疾病未发生之前,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 防止疾病的发生。按照传统中医药理论,其目的是充分调动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力,协调机体生理机能,保证健康和体力的正常发挥。古人云“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云:“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
——治未发。把握某些条件致病的病原微生物发病特点, 先其发时而治。在医疗实践中,掌握治疗时机是非常重要的。如果防治时机把握准确,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里所说“治未病”是指在病势将发未发或潜伏期(尚未出现临床症状)进行防治。使正盛邪衰,抵御疾病。
——治未成。所谓治其未成是指疾病初发处于轻浅阶段或疾病处于先兆期(萌芽阶段,临床症状初现但不典型)实施的治疗。旨在把握治疗时机,防止病情的加重、遏阻疾病的发展变化。《内经》主张:“上工刺其未生者也,其次,刺其未盛者也。”“上工救其萌芽”,“卒然逢之,早遏其路。”
——治未传。依据中医学理论,掌握疾病发生、发展、变化和传变规律,治疗疾病于未传之时。传染性疾病在中医学中属于温疫。明代吴又可《温疫论》指出,温疫并非六气所致,而是自然界里一种特殊致病物质——“戾气”引起,并指出温疫具有强烈的传染性,“无问老少强弱,触之者即病”。
总之,“治未病”未病先防的理论思想,对改善我国严峻的乙肝发病现状,探索一条行之有效的诊疗途径,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基于这样的理念,李筠在乙肝治疗领域逐步走出了卓有成效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新模式。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