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高血压的特点和治疗方法

文 / 华章同人
2021-08-19 18:51

高血压作为一种最常见的慢性疾病,在医学上还分为很多类型,比如老年高血压、中青年高血压、H型高血压、夜间高血压、白大衣高血压等。下面,张之瀛张大夫就来详细给大家讲一讲老年高血压的特点和治疗方法。

张之瀛,心内科医生,知名医学科普作者,今日头条和西瓜视频签约科普作者。曾就职于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对心血管多发病及常见病的诊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在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常见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治疗方面有较深造诣。

近年来,在网络平台发表相关医学科普文章和视频上万次,致力于为普通患者提供通俗易懂的医疗科普知识,使更多家庭受益。

以下内容来自《张大夫教您科学降血压》选摘

老年高血压

高血压是老年人最常罹患的一种慢性疾病。早年间,高血压甚至被认为是老年人专属的疾病。但是现在,高血压已然成为囊括各个年龄段的全民性疾病。在我们讨论老年高血压之前,一定要弄清楚,在医学上,多大年龄算是老年。就像我身边的一位老主任,60岁退休了,但是人还年轻,自己也觉得还能再干几年。所以,到底多大年纪算是老年呢?

·怎样定义老年?

对人类来说,儿童时期和老年时期该怎么界定呢?

根据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定义,人类从出生到18岁,都属于儿童时期。按照我国法律,不满1周岁的属于婴儿,1周岁以上、不满6周岁的属于幼儿,6周岁以上、不满14周岁的属于儿童;而不满18周岁的人都可以被叫作“未成年人”。

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和世界卫生组织(WHO)对老年的定义是年龄大于65岁,我国则把60周岁以上的人称为老年人。中国的高血压指南则认为,65岁以上人群所患的高血压才可以被称为“老年高血压”。

·老年高血压的特点

老王找到我:“张大夫,我和我儿子都是高血压,为什么您给我们开的降压药不一样呢?”

我对老王说:“王师傅,您和您的儿子吃的降压药不同,主要是因为你们的年龄不同,发生高血压的机制也不同,所以吃的降压药也不一样。”

老年人患高血压,与年轻人不一样。只有掌握了老年高血压的自身特点,才能有的放矢地给老年人调整降压药。老年高血压的特点,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高压高,脉压大

很多老年人的高血压类型都是以高压升高为主要表现,这种情况在老年人中特别常见。高压高,低压正常,甚至偏低,导致老年人脉压差大,反映的是老年人动脉血管变硬的事实,这也明显增加了老年人发生脑梗死、心梗的风险。

>>血压波动大

老年人特别容易发生高血压合并体位性低血压和餐后低血压。血压波动大,影响高血压的治疗效果,这也增加了老年人发生意外的机会。所以,这种情况要特别注意。

>>血压昼夜变异性异常

老年高血压人群中,尤其是清晨高血压罹患者,很多是夜间低血压、白天高血压,这些特点也会显著增加老年患者的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为此,一般老年人需要做24小时血压监测才能明确诊断。

>>肾素水平低

这是老年高血压的特点,一般通过“高血压三项”检查来确定。这个特点有别于年轻高血压患者,年轻人患高血压时通常肾素水平偏高。但并不能说所有的老年高血压患者肾素都低,有些老年高血压患者肾素水平比较高,可能与吃了某些降压药有关。如果没有,那就要特别注意,是否存在肾动脉狭窄等相关疾病。建议去做一个肾动脉彩超,必要时做一个肾动脉加强CT。

>>合并症多

老年高血压患者常常合并冠心病、心衰、脑血管疾病、肾病等,因此,老年人的降压方案和血压目标值是因人而异的。

总之,老年高血压有自己的具体特点,每个老年高血压患者都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专业的降压治疗,专业的医生会根据不同患者的情况给出不同的解决方案。

·什么时候开始吃药?

“张大夫,你看看我的血压是不是升高了啊?我应该什么时候开始吃降压药呢?”老苗找到我就诊时,第一句话就直奔主题。

这个问题问得很好。这是很多老年高血压患者都关心的问题——老年人患高血压,应该在什么时候开始进行降压治疗?

一般说来,65岁—79岁的老年人,血压高于150/90mmHg时,建议口服降压药进行治疗;一部分血压高于140/90mmHg的患者也可以考虑口服降压药。而80岁以上的老年人,高压高于160mmHg时,便可以考虑口服降压药。

·应该吃什么药?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用药也与年轻高血压患者有很大的不同。目前临床上主要使用五大类降压药——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地平类药物、沙坦类药物、普利类药物,还有α受体阻滞剂。这六类药物都是可以使用的,每一种药都有其独特的功能,但没有哪一种药物有绝对的优势。

老年高血压患者一定要结合自身的情况来选择,同时要注意药物的副作用。比如,倍他乐克比较适合那些高血压合并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心衰等疾病的老年人。普利类降压药和沙坦类降压药,适合绝大多数老年高血压患者,但是双侧肾动脉狭窄、严重肾功能不全、高血钾的老年高血压患者慎用。利尿剂则比较适合吃盐比较多的高血压患者。特拉唑嗪这类α受体阻断剂,比较适用于那些既有高血压,又有前列腺增生或者难治性高血压的老年男性患者。

相对来说,地平类降压药则更具有普适性,普遍适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它主要针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管普遍硬化的特点,所以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效果更好。

简单来说就是,没有好或不好,只有适不适合。

·如何调整药物剂量?

老年人服用降压药,务必从小剂量开始,根据其耐受性逐渐增加,应该分别测量用药前后坐、立位的血压值,尤其是体质较弱者。在降压控制效果不佳时,医生应该逐步增加药物用量或种类,剂量调整的间歇期要比普通的高血压患者长。降压时需要控制合理的降压速度,因为老年人血管的自身调节功能降低,短时间内降压过快可能引起重要脏器灌注不足。同时老年患者脉压差大,过分追求高压达标可能带来低压的过分降低,低压最低不应低于60mmHg,否则可能影响心脏灌注。

具体到每一位高血压患者,降压药应该如何使用、剂量应该如何调整,这都是很复杂的问题,需要结合各种因素来考虑,大家要关注自己的各项检查指标,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血压目标值——合适就好

出租车司机孙师傅今年65岁了,虽然已经退休了,但因为家里经济压力大,他不得不继续工作,开网约车来补贴家用。一次他来到我的门诊,见到我就问:“张大夫,我的血压降低到多少合适啊?是不是血压必须降到120/80mmHg才是最好的?”

其实,孙师傅的这个问题是很多老年高血压患者都关心的。那么,应该把血压降低到多少最为合适呢?

与年轻的高血压患者不同,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的主要目标是让高压达标,年轻高血压患者要尽量控制在120/80mmHg,而老年高血压患者就不一样了。通常来说,65岁—79岁的老年人,可以先把血压降至150/90mmHg以下,如果耐受性较好,可以进一步降低至140/90mmHg以下。对80岁以上的老年人来说,降至150/90mmHg以下即可,如果耐受,可以再低一点,但是不强求具体数值。

需要特别提醒大家的是,对部分双侧颈动脉存在病变,其狭窄程度>75%的患者来说,降压过度可能导致大脑中枢血流灌注下降,增加脑缺血的发病率,这类患者一定不能过度降压,其血压目标值可以适当放宽。对体质衰弱的老年人,也不能过快、过度地降低血压,因为这可能导致体位性低血压,继而引发灾难性后果。

总之,老年人的血压不是降得越低越好,而是合适就好。

·防止意外的三个要点

李大娘住院一个多星期了,见到我的第一句话就是:“张大夫,您的水平不如我们村村医的水平高!”

我说:“大娘,您为什么这么说啊?”

李大娘说:“我们村医降血压,一天就能降到110/70mmHg,到您这里一个多星期才降下来。”

我问李大娘:“村医降血压很快很猛,您觉得舒服吗?”

李大娘说:“不舒服,总是觉得头晕晕的。”

李大娘所说的这种情况,引出了老年高血压患者在降压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三个问题。其实,在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治疗中,以下三个方面是需要特别注意的。这些问题处理得好,老年人发生意外的风险就小。处理得不好,就很可能出现意外状况。

>>目标值别太低

老年高血压患者控制血压,不是越低越好,也不是要求每个人必须把血压降低到120/80mmHg。具体目标数值要根据患者自身的情况而定。

>>降压速度别太快

血压降得太快,可能导致老年高血压患者出现脑梗死等重要脏器损伤。建议在2—4周的时间内把血压降低至目标值即可,千万不要过快、过度降压。李大娘所说的那种1—2天快速降压方法断不可取,因为很容易出现并发症。

>>降压幅度别太大

在临床上,一些老年高血压患者,入院时血压值在180/110mmHg以上,一般可以先把血压降低至160/95mmHg左右,但不要突然降至130/80mmHg,因为降压幅度过大也可能出现一系列低灌注的并发症,比如脑梗死。

总之,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来说,并不是血压降得越低、越快就越好,而要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做出最适合的选择。

·老年高血压也要补充叶酸

吴大伯来到我的门诊咨询:“张大夫,上次找您看高血压,除了降压药,您为什么还给我开了叶酸片啊?我看我儿媳妇现在怀孕了也在吃这个药,怎么您给我开孕妇吃的药啊?”

我说:“吴大伯,您血压高,同型半胱氨酸也高,这种高血压容易脑梗死,需要补充叶酸,跟孕妇吃一样的叶酸就可以,所以我给您开了叶酸片。”

一提起叶酸,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为了预防胎儿畸形,孕妇需要吃叶酸。但是你知道吗,很多老年高血压患者也需要补充叶酸。因为这类患者,同时伴有同型半胱氨酸(Hcy)升高,这表明身体内叶酸缺乏或者存在叶酸代谢障碍,这样的老年人降压的同时需要补充叶酸。补充叶酸有两种方式: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和吃叶酸片。

以上内容选自图书《张之瀛大夫教您科学降血压》

可点击下方链接购买本书

华章大历史:放宽历史的视界

重现经典:是经典,就不会被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