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德友:我治高血压常用的5个自拟方

文 / 华医世界
2021-03-24 19:38
图*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姜德友教授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高血压病患者呈逐年增长趋势,且具有北方高于南方,大中型城市患病人群占比高的特点。

祖国医学虽未明确提出高血压病的病名,但究其病证特点,可将其归于“眩晕”“头痛”“肝风”“肝阳”“脉胀”等范畴,并与心悸、胸痹、中风都有一定关联。

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姜德友教授,擅长经方治疗疑难杂症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善于从多角度论治顽固性高血压病。

今天,小师妹将其在临床治疗高血压的经验与自拟常用方分享如下,供临床优秀中医师参考学习。

病因病机

高血压病具有明显的基因遗传特征,是外界环境与多种危险因素影响下的全身性疾病。

中医认为,高血压病的发生多与情志失调有关。

若过度愤怒、长期担忧思虑或过度恐惧紧张等剧烈情志刺激均可导致高血压发病。

龙江地区民众脾气秉性多过于急躁,长期暴怒忧郁是导致高血压发病的主要因素。

此外东北民众喜好烟酒,饮食中肉类较多,蔬菜水果相对较少,而且习惯食用腌制品,如酸菜、咸菜等,造成盐摄入量过高。

由于饮食不节伤及脾胃,气血生化乏源,或痰浊内生,清窍蒙蔽,或嗜食肥甘厚味,痰热内生等,皆是导致头痛、眩晕等高血压病主要症状的因素。

慢性疾病久治不愈或过劳虚损多可伤及人体正气,脏腑功能失调,气血运行逆乱,阴不敛阳亦可发病。

概而言之,阴阳偏盛偏衰、脏腑功能紊乱,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是形成高血压病的基本病机。

《黄帝内经》载:“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肾虚则头重高摇”。

认为本病的发生和肝、肾两脏密切相关。

素体肾阴亏虚,长期受到情志刺激,使肝气不疏,郁结不畅,出现血压上升。

早期高血压病患者多为肝阳上亢所致。

若长期忧思恼怒,肝气郁而化火,火热更伤阴津,风阳内窜,均可导致肝阳上亢,形成高血压病。

若因长期情志刺激,气郁化火,火热灼伤阴津,肝肾阴虚,阴不敛阳,虚阳上亢亦可导致高血压病。

痰浊阻滞气机,风痰上扰清窍,亦可出现头痛、眩晕等高血压病主要症状。

此外,中医认为“初病在经,久病在络”“初病在气,久病入血”,而“气病则累血,血病则累气”,故高血压久病不愈,可见瘀血阻络的病机。

辨治思路

姜德友根据多年临床经验,结合龙江地区独有的气候特点以及民众饮食习惯,体质等因素,将高血压病分为早中晚三期。

高血压病早期首当责之于肝,患者以肝气郁结、肝阳上亢证多见。

至中期肝阳亢逆,气郁化火,肾阴亏虚而肝阳亢逆更过,遂至肝肾阴虚、阴虚阳亢等证型。

高血压病晚期患者多因病程较长,导致阴损及阳,阴阳两虚或以阳虚为重,还可夹风、夹痰、夹瘀,伴发中风、冠心病,甚则高血压脑病、心衰、肾衰等危重疾病。

经验用药

姜德友认为,高血压病虽属西医病名,但临诊运用中医辨证论治对证治疗,每获奇效。


1肝气郁结型


该型患者多因长期不良情志刺激,导致肝失疏泄、气机不达,表现为头胀目痛,晕眩,间而发作,情志忧郁易怒,善太息,胸胁或少腹胀闷,走窜疼痛;痰随气走,停于咽喉可有异物感,聚于颈部两侧或胁下多有肿块。

舌质红,苔薄白,脉弦。

自拟疏肝降压汤。

方药组成:

柴胡15g,炒白芍15g,枳壳15g

炙甘草15g,法半夏15g,合欢花20g

茯神20g,生龙骨20g

生牡蛎20g,焦栀子15g


2肝阳上亢型


该型患者多因肝阳化热上扰清窍,导致头痛头胀,面红目赤;

肝气疏泄太过,横逆犯胃,则心烦易怒,胁痛口苦;

阳热化风,风阳内动,则睡眠不宁;

邪热下注,煎灼津液,则大便干结,小便黄赤。

舌质红,苔薄黄或少苔,脉弦。

自拟平肝降压汤。

方药组成:

天麻15g,钩藤20g,石决明20g

杜仲20g,怀牛膝15g,桑寄生15g

益母草20g,茯神20g,夜交藤30g

罗布麻30g,焦栀子15g


3痰湿内阻型


该型患者多具痰湿体质,形多盛。痰浊上逆,阻遏清窍,导致头晕头痛;

痰浊流注,气机不畅,则四肢浮肿、乏力;

痰湿凌心,多有心慌心悸;

水湿内阻,胸阳不振,则脘腹胀闷不舒;

舌质淡,苔白腻或黄腻,脉细滑。

化痰利胆汤。

方药组成:

天麻15g,钩藤20g,郁金15g

石菖蒲15g,白术20g,苍术15g

砂仁5g,生薏苡仁20g,银杏叶30g

罗布麻20g,川黄连15g,竹茹20g

枳壳15g,法半夏15g,橘红15g

炙甘草15g,生姜10g,茯神10g


4肝肾阴虚型


该型患者多因肝肾阴虚,水不涵木,肝气疏泄太过,导致头晕头痛、烦躁多怒;

气血不足,肾府失养,则腰膝酸软;

肝血亏虚,不能上濡目窍,则两目干涩,视物模糊;

肾水不足,不能上济心火,则心悸、失眠多梦;

舌质红,少苔,脉弦细而数。

自拟潜阳肾气汤。

方药组成:

熟地黄20g,阳春砂10g,牡丹皮15g

泽泻15g,茯苓20g,山药15g

山茱萸10g,怀牛膝15g,葛根20g

女贞子20g,枸杞子20g,益母草15g

黄芪50g,太子参30g

金樱子20g,炒薏苡仁30g


5瘀血阻络型


该型患者多因有形实邪、外伤或久虚,导致气机失调,气滞则血瘀。

常见头晕头痛经久不愈,痛处固定不移,夜间尤甚。

舌紫暗,舌下络脉暗紫,甚或紫黑,脉迟涩。

自拟君络通。

方药组成:

丹参20g,三七粉10g,红花15g

银杏叶30g,山楂15g,葛根20g

罗布麻30g,郁金15g,天麻15g

土鳖虫15g,赤芍15g,钩藤20g

地龙20g,黄芪20g,杜仲20g

辨证用药经验与特色

中医认为,高血压病的基本病机不外风、火、痰、虚、瘀5类。

临床中以继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居多,此类患者病机相对复杂,症状繁多,中医对本病患者缓解症状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姜德友在活用经方的基础上,师古不泥,针对高血压病患者常见的伴发症状,多有加减。

《难经·第十四难》有言:“损其心者,调其营卫”。

若疏肝不效,应有营阴痹阻,血络不通,酌加桃仁、红花;

肝火盛者,选龙胆草、赭石、栀子;

大便秘结甚者,加大黄、郁李仁;

气郁者,加香附、青皮、厚朴、郁金;

阴虚者,加白芍、生地黄、玄参、决明子;

阳动化风,见急剧眩晕、手足麻木甚或震颤,选珍珠母、地龙;

胸闷胸痛或头痛如针刺者,加丹参、川芎、赤芍;

心中疼热甚者,用生石膏;

痰多者,加竹沥、胆南星;

痰热化火,心烦口苦者,加黄连、黄芩;

瘀血重者,加当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