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发现血压高,我是患上高血压了?医生:得三方面齐全才可诊断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高血压患病率高、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低、危害性大。高血压的症状因人而异。仅有少数高血压患者有症状,大多数高血压病人没有自觉症状。往往是在体检或社区测血压时才发现血压增高。有些病人发现高血压时已经是高危人群。症状与血压升高的水平并无一致的关系。早期可能无症状或症状不明显,常见的是头晕、头痛、颈项板紧、疲劳、心悸等。仅仅会在劳累、精神紧张、情绪波动后发生血压升高,并在休息后恢复正常。那么一次血压增高能否诊断高血压呢?
我们的血压是波动的,血压受情绪波动、气候、温度变化等诸多因素影响而变化。一次血压增高不能确诊高血压,要确诊高血压,需到医院诊室,经医生判断是否患有高血压。高血压定义为: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可确诊为高血压。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正在使用降压药物,血压虽然低于140/90mmHg,也诊断为高血压。
根据血压升高水平,进一步将高血压分为1级、2级和3级。目前国内高血压的诊断采用2005年中国高血压治疗指南建议的标准:按高血压的程度分,可分为一级高血压(收缩压140-159mmHg/舒张压90-99mmHg),二级高血压(收缩压160-179mmH g/舒张压100-109mmHg),三级高血压(收缩压≥180mmHg/舒张压≥110mmHg)。如患者的收缩压与舒张压分属不同的级别时,则以较高的分级标准为准。收缩压≥140mmHg和舒张压<90mmHg为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也可按照收缩压水平分为1、2、3级。
对高血压患者需进行诊断性评估,内容包括以下三方面:①确定血压水平及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②判断高血压的原因,明确有无继发性高血压;③寻找靶器官损害以及相关临床情况。结合有无危险因素、危险因素的个数、靶器官损害及并发症,高血压可进一步分成低危、中危、高危、极高危四组。无危险因素的3级高血压、有3个以上危险因素或糖尿病或有靶器官损害的1级和2级高血压均属于高危组。这对判断高血压患者的预后是十分重要的。
一旦确诊为高血压,就要对高血压进行分级、分期评估心、脑、肾等靶器官情况;判断患者出现心血管事件的危险程度。再根据是否有吸烟,肥胖,家族史等危险因素,将高血压分为低危、中危、高危、极高危。不同患者高血压管理的目标不同。
因此,确诊为高血压后应该进行以下几方面检查可帮助判断高血压的病因及靶器官功能状态。常规检查项目有血常规、尿常规(包括蛋白、糖和尿沉渣镜检)、肾功能、血糖、血脂、血钾、超声心动图、心电图、胸部X线、眼底、动态血压监测等。可根据需要和条件进一步检查眼底以及颈动脉超声等。其中心电图,可判断是否合并左室肥厚。超声心动图检查判定高血压是否合并左室肥厚,是否合并心功能不全,心力衰竭。血生化检查可除外其是否合并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否合并低血钾。做尿常规检查,判断是否具有蛋白尿、血尿等肾损害,除外是否是肾脏疾病引起的继发性高血压。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有助于判断血压升高的严重程度,了解血压昼夜节律,监测清晨血压,判断患者是勺型高血压(日间血压高,夜间血压低),还是反勺型高血压(日间血压低,夜间血压高),以便更好的指导降压治疗以及评价降压药物疗效。
初诊高血压应鉴别是原发性高血压还是继发性高血压。临床上高血压可分为两类: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而病因尚未明确的独立疾病,占所有高血压患者的90%以上。继发性高血压又称为症状性高血压,在高血压人群中占5%~10%。在这类疾病中病因明确,高血压仅是该种疾病的临床表现之一,血压可暂时性或持久性升高。继发性高血压常见有肾脏病、肾动脉狭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嗜铬细胞瘤等引起的高血压等,大多数继发性高血压可通过原发病的治疗或手术得到改善。对于发病年龄较小,降压效果不理想,血压难以控制的高血压要考虑是否存在继发性高血压的可能性。继发性高血压的临床表现主要是有关原发病的症状和体征,高血压仅是其症状之一。继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升高可具有其自身特点,如主动脉缩窄所致的高血压可仅限于上肢;嗜铬细胞瘤引起的血压增高呈阵发性增高;醛固酮增多症引发的高血压往往伴有低血钾。此外还要除外是否是白大衣高血压、夜间睡眠呼吸暂停引起的继发性高血压、妊娠期高血压以及特殊药物(如糖皮质激素、避孕药、抗抑郁药、非甾体抗炎药、甘草等)所致的高血压。继发性高血压是病因明确的高血压,当查出病因并有效去除或控制病因后,作为继发症状的高血压可被治愈或明显缓解。
根据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可确诊高血压。诊断内容应包括:确定血压水平及高血压分级;无合并其他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判断高血压的原因,明确有无继发性高血压;评估心、脑、肾等靶器官、情况;判断患者出现心血管事件的危险程度。提高对继发性高血压的认识,及时明确病因并积极针对病因治疗将会大大降低因高血压及并发症造成的高致死及致残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