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高血压”居高不降?医生提醒:或许与这5个坏习惯有关

文 / 医说健康
2020-02-07 16:26

高血压被称为“安静的杀手”,这是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早期高血压并不会有明显症状出现,患者很难察觉自己已经患上了高血压疾病。而且高血压潜伏时间较长、发病过程缓慢,致病因素很多,所以就目前的医疗技术而言,一旦确诊为高血压疾病,就意味着将来可能要终身带病!

高血压的病发原因复杂,除了和遗传因素有关外,后天的饮食、生活习惯等,都是加速高血压到来的原因。当确诊原发性高血压之后,用药控制是首要方式。但仅仅依靠药物控制还远远不够,如果不改善自身不良的饮食和生活习惯,那对血压的控制也会十分不利。

所以,高血压患者应远离五个坏习惯

1、吸烟

有数据研究发现,成年人每吸一支烟其心率每分钟会增加5~20次,收缩压增加10~25毫米汞柱。这是因为香烟中含有的尼古丁成分,在进入人体后会兴奋中枢以及交感神经,使得心率短时间内加快,同时促使肾上腺释放儿茶氨酚刺激小动脉收缩,最终导致血压升高;

而且,尼古丁还会刺激血管内的化学感受器,反射性引发血压升高。所以,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戒烟是势在必行的事情。

2、饮酒

长期大量饮酒不仅是高血压的病发因素,同时还会影响血压的控制。有数据表明,如若连续长期酗酒4年,40%以上的人都会出现高血压症状。这是因为少量饮酒虽然能扩张皮肤表面的血管,导致短时间内血压下降,但随后血压又会迅速升高,刺激血管壁痉挛。所以想要控制血压,戒酒也是头等要事。

3、过度肥胖

体重超标的人患高血压几率是正常体重者的4倍,在众多高血压患者中大约有50%都是体重超标人群。这是因为肥胖者大多都有不爱运动、喜欢油腻高热量、重口味食物的坏习惯,最终导致了“三高”疾病出现;

而且有研究发现,有部分肥胖人群在吃降压药物后没有明显效果,但减肥成功后血压也随之下降了。所以,对于肥胖的高血压人群而言,减肥很有必要。

4、喜欢吃高盐分食物

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一旦摄入过多钠离子,身体就自然的做出了稀释钠离子反应,导致血容量迅速增加、血压也因此上升,最终诱发水钠潴留、高血压等疾病。所以,当确诊高血压之后,应注意减少盐分摄入,每日控制在5克以下,且以清淡饮食类为主,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量。

5、情绪易燃易爆炸

如果长期处于压力过大、情绪暴躁的状态下,就会导致大脑皮层功能紊乱,使得血管升压素分泌以及交感神经系统兴奋,从而导致小动脉张力增加,血压也会因此升高。所以,高血压人群应注意把控情绪变化,远离不健康的情绪刺激。

最后还要提醒大家,如果你的生活和饮食都非常规律,在使用降压药物后也没有明显好转,那就需要及时就医,按照医生的建议调整药物或增加药物剂量,直到将血压控制在合理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