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无症状就不用吃药?关于高血压的4大认知误区,需了解

文 / 医说健康
2019-12-12 17:06

高血压是现代社会高发的富贵病之一,它看似只是血压升高的问题,但其实却会对血管内壁造成持续性伤害,且容易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血栓等疾病出现。

不过,由于很多人对高血压自身的不了解,甚至还存在多个疾病误区,而这对于高血压的控制十分不利。特别是以下这4个关于高血压的认知误区,一定要清楚!

1、高血压只有胖人才会得?

虽然肥胖的人发生高血压几率相对较高,但这绝不代表高血压只会找上肥胖者。其实高血压本身有多个病因,比如遗传、环境、饮食等等,所以该疾病本身的病发和身材并没有多大关联,只不过是肥胖者更加偏向高油腻、高盐分等食物而已;

另外,还有部分朋友认为身材消瘦、贫血者就不容易患上高血压,其实这种想法也并不正确。贫血指的是血液中血红蛋白浓度过低,而高血压则是由于血压超过了正常标准导致的,所以这二者完全不是一个概念,即便是贫血者也有可能出现高血压。

2、高血压没有症状就不用吃药?

高血压看似没有症状,但实际上却在持续对血管造成伤害,更有可能导致并发症出现,比如冠心病、肾病等等,即便是早期高血压没有症状,但确诊之后仍然需要按照医生建议服用药物治疗。

3、中午是血压的高峰期?

很多人在中午都有昏昏欲睡、头昏脑胀等表现,所以就误认为这阶段是血压高峰期。但事实并非如此,一天中血压会有两个高峰阶段,它分别是上午的8-9点、下午的4-6点,这阶段血压会有明显升高表现。而所谓的正午阶段,其实正是血压相对平缓的时期。

4、血压平稳后,就能停止用药?

高血压一旦确诊之后,就需要长期或终身服用药物控制。看似用药后血压恢复平稳状态,但这只是药物控制血压的短暂效果,一旦停止用药,就会导致血压异常波动,对高血压控制十分不利,甚至可能因此导致心脑血管意外出现。

所以,对于各位高血压患者而言,一定要按照医生嘱咐来服用药物,特别是在血压控制合理时,千万不要随意增加、减少药量使用,以免导致血压异常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