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岁老汉深夜脑出血,抢救后瘫痪,医生痛斥:这么大年纪还不忌口

文 / 不药不药
2019-10-04 16:44

脑出血,也被称为脑溢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

脑出血和人们熟知的脑梗,统称为中风,占所有中风的20%至30%。是一种致亡非常高的血管疾病。一旦发生,常会出现严重后果,如瘫痪和死亡。

病床上,刚刚过完60岁大寿的李老汉眼泪不停地流下来。可见他已经全身瘫痪,哭声也呜咽不清。痛苦无法表达出来,只有两行眼泪表现出老人心中的悔意!

一周前,李老汉被送往医院时,已经处于昏迷状态。闻到他身上的酒精味,再加上家属说,他之前患有高血压。

医生初步怀疑是脑血管出了问题,接下来的脑CT检查证实医生猜测,李老汉的左枕叶脑出血,情况不是很乐观,必须立即抢救。

在准备手术并请家属确认签名后,医生将李老汉推入手术室,经过三个多小时全力抢救后,李老汉终于被推出手术室,暂时脱离生命危险。

然而,由于大脑出血过多,李老汉落下了全身性瘫痪的后遗症。

随后在进一步了解后,医生了解到了事情的经过......

那天是李老汉60岁生日,亲朋好友聚在一起为他庆生,知道他一直有高血压的情况,都劝说不让他喝酒。李老汉平时就是一个特别爱面子的人,生日待客怎么能不喝酒,就喝了几杯,谁知喝着喝着酒喝多了,等聚餐结束后,李老汉已经喝得大醉。

睡了一会醒来后,李老汉感到自己的手脚不听使唤,说话也不流利,不一会儿就倒在地上。幸运的是,有家人在旁边看着,迅速拨打120将他到医院。

看着全身瘫痪、讲话不清楚的李老汉,医生惋惜,不禁痛斥:都这个年纪了,还不知道忌口,明知道自己高血压,还喝这么多酒!

高血压的人很容易出现脑出血。因为高血压病常导致脑底的小动脉发生病理性变化,突出的表现是在这些小动脉的管壁上发生玻璃样或纤维样变性和局灶性出血、缺血和坏死,削弱了血管壁的强度。

这种情况下,血管一旦受到刺激,脑血管很容易出现破裂,导致脑出血发生。

而饮酒是造成血压升高,诱发脑出血最常见的因素。

情况严重的高血压患者应严禁喝酒!

除饮酒外,高血压患者需警惕,不想脑出血,这3件事也要少做

1、吸烟

烟酒总是会如影随形,这两种同样也是损害健康的两大"祸端"。

吸烟有害身体健康,对于高血压的人群来说,更是如此。

吸烟时,烟草不完全燃烧的状态下,会产生上千种有害身体的物质,会造成血压升高,导致患者病情加重。

这时,不稳定的高血压,就会增加脑出血的风险。

2、脾气暴躁

情绪激动是造成血压飙升的危险因素,会大大增加脑出血的风险。

尤其是炎夏,很多老人更易突发脑出血,这是因为高温天气容易让人烦躁,经常忍不住的发脾气。

因此,高血压患者平时一定要懂得控制情绪,少发脾气,这对血压稳定也有好处。

3、排便太用力

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便秘的时候用力排便,也会成为一颗不定时"炸弹",可能诱发脑出血。

因为在用力时,腹压上升,血压也会飙升,如果脑血管受不住的话,就容易破裂。

高血压患者,养护脑血管,预防脑出血,做好4件事!

一、稳定血压

稳定血压最重要的,就是按照医生的建议按时服药,不要自己随意增减药量。在血压相对稳定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饮食调节,辅助调节血压。

一些常见的食物,如猕猴桃,芹菜,海带,洋葱等,都有助于稳定血压,日常饮食可以吃一点。

2、 补充营养元素

尤其是抗氧化物质,比如槲皮素、花青素、维生素C等,最主要的作用是帮助机体抵抗外界和自身的自由基。引申出来的对血管的作用,就是可增强毛细血管抵抗力、减少毛细血管脆性。

三、作息规律

规律作息、少熬夜,这些都有助于控制血压,降低脑出血的发生几率。

当人在熬夜时,身体会处于应激状态,促使肾上腺素等激素大量分泌,从而造成血管收缩异常,血液流速变慢,增加血管破裂的风险。

因此,要想预防脑出血,一定要少熬夜,保证良好的睡眠,每晚7小时睡眠时间最佳。

四、适度锻炼

运动也有益控制血压,预防脑出血,可以经常做一些有氧运动,适度就好。

尤其是身体不好的人,可以选择散步、快步走等轻度锻炼。

也可以多活动活动手指,手指与大脑皮层联系紧密,多动手指可以适当的刺激大脑皮层,活跃大脑,有预防脑血管病变的作用。

【不药不药】

生命科学博士,执业药师,高级营养师,守护生命健康,拒绝伪养生,手把手调养一个健康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