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谣:低压80高压120竟然是异常血压?美国的标准不适用于中国
有点健康常识的人都知道,一个健康的成年男子的血压是80/120,我们把这个当做标准血压,但最近美国心脏学会却要修正了血压标准,到底是什么意思?
每年不知道有多少人徘徊在正常血压标准线上下,血压高了就要担心心脑血管病,血压低了要担心是不是降压药吃多了,血压是体检的时候必查的一个,在平常不过的指标,但是她却很重要,有点难伺候,高了低了都不行,高了人会头晕,低了也会头晕。
在2017的美国心脏学会学术年会上,美国心脏学会公布了新版美国高血压指南,这是历经14年的更新。与上一版指南比较,此次更新的变动较大,主要集中在高血压新定义,新的降压目标值以及降压的新门槛,因此这次会议引起多方瞩目。
高血压新定义(看看你自己是不是已经入选)
高血压被定义为≥130/80 mmHg。(有别于大家熟知的140/90mmHg)
2015年9月,美国心脏协会(AHA)年会上公布了一项“收缩期血压干预试验”(Systolic Blood Pressure lntervention Trial,SPRINT)研究结果。
该研究结果显示,对于年龄较大、存在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且无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将血压控制在 120 mmHg 以下较 140 mmHg 以下可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及全因死亡。强化降压(<120 mmHg)组患者的全因死亡率较标准降压(<140 mmHg)组降低25%,心梗、卒中、急性冠脉综合征、心衰及心血管死亡复合终点发生率降低30%。
该研究并因为结果之好而提前结束。但是,由于强化降压带来显著获益的同时也可能伴随着严重不良事件(低血压、电解质紊乱、肾功能损害)增加,该研究结果引起很大争议。而且由于先前2010年公布的一项以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的“控制糖尿病心血管危险”( ACCORD)研究中降压试验结果显示,与收缩压<140mmHg组患者相比,将糖尿病患者收缩压降至<120mmHg虽然可以显著降低卒中事件发生率,但并没有减少主要复合心血管终点事件的发生。
美国此次对高血压的重大更新,对进一步提高美国高血压患者的治疗率有积极作用,但对于中国来说,并非完全适合。
与其为美国AHA针对美国人推出的高血压诊治新标准而无谓地焦虑和恐慌,反倒不如踏踏实实践行《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和11月10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的《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2017)》,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主战场”和全科医生“主力军”的服务供给能力。
相比之下,《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2017)》更符合中国国情,比如其诊断标准指出,首诊发现收缩压≥140mmHg 和/或舒张压≥90mmHg,建议在4周内复查两次,非同日3次测量均达到上述诊断界值,即可确诊。
诊断标准还人性化地根据基层的实际情况做了相应的调整,白天、夜间、24小时和自测的标准均有细微差异,确保基层医生和患者的可实施性。在高血压治疗方面,强调“达标、平稳、综合管理”的三原则,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强化降压的目标。
对于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目标,《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和《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2017)》依然是:收缩压<140 mmHg 且舒张压<90 mmHg,这不仅符合我国国情,也与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目标保持一致。
由于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是人为规定的,它对临床上高血压治疗的指导性也并非一概而论,必须要结合我国国情、高血压患者的个体差异酌情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