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疫苗来了!要跟降压药Byebye了吗?
高血压治疗性疫苗是一种治疗高血压的新方法。与传统的化学药物相比,高血压疫苗具有生物靶向目标精确(靶点特异性高),作用持久(1月~3月免疫一次可维持数月效果,不需要天天给药),依从性高及费用更低的优点,展现出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疫苗啥时候能用上?
国际上以肾素(Renin)为靶点研发的降压疫苗已有50多年的历史。1987年Michel JB等学者将研发出的肾素降压疫苗,用到动物模型中,虽然成功降压,但引起了肾脏自身免疫性疾病,研究不得不终止。随后,以血管紧张素Ⅰ(Ang I)为靶点的Ang I降压疫苗研发成功,并可以降低高血压模型动物的血压,遗憾的是,在其后的随机、双盲临床试验中被证明无效。
2007年瑞士Cytos公司研制出CYT006-AngQb降压疫苗,靶点是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完成临床Ⅱa期实验后,证实该疫苗安全性好,能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约8mmHg。尽管临床实验结果还不十分令人满意,但是降压疫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得到初步确认。
2015年日本学者又发明了血管紧张素Ⅱ-DNA疫苗。该疫苗能长期降低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血压,并延长生存率。
在国内,廖玉华教授率领的高血压疫苗研发团队,于2006年和2011年分别发明了国际上第一个针对鼠和人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的降压疫苗(ATR12181和ATRQβ-001降压疫苗)。该疫苗能有效降低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和高血压小鼠的血压(图3),还显著逆转了靶器官重构,安全性良好。也就是说,该疫苗除了有效降低高血压动物的血压外,还能保护肝肾等靶器官、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另外,接种三次降压疫苗后,疫苗抗体的平均半衰期为17周,很可能有助于改善高血压患者的依从性。该疫苗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目前正在积极向临床应用转化。
不过,高血压疫苗研发时间虽早,但转化速度较慢,推广到临床还需较长时间。
三个说法不要信
高血压疫苗,即使有一天进入临床,作为一种生物医药制品,其和一般的降压药物一样也有相应目标人群和适应证。由于高血压的发病机制较多,针对单一靶点的高血压疫苗可能只适合那些轻度~中度的高血压病人(收缩压:140mmHg~179mmHg,舒张压:90mmHg~109mmHg)。重度高血压患者血压过高,发病机制也更为复杂,接种单一靶点的高血压疫苗获益有限。另外,存在免疫缺陷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高血压患者,不适合用高血压疫苗;对高血压疫苗过敏的患者也不能用。
针对高血压疫苗还有几个容易产生的认识误区,在这里要澄清一下。
1.打高血压疫苗就能不患高血压了吗?
高血压疫苗属治疗性疫苗,仅用于已患高血压的患者,目前并不能用于预防高血压的发生。因为高血压的发病机制极其复杂,每个患者、同一个患者在不同阶段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可能都不一样,因此针对某单一靶点的高血压疫苗并不能预防高血压的发生。同理,对多数高血压患者,单一靶点的高血压疫苗也不能完全治愈高血压。
2.高血压打一针疫苗是不是可以控制?
高血压疫苗发挥作用的关键是抗体的滴度,抗体滴度一般随时间会衰减,从目前的实验数据看可能数月需加强免疫一次,仅打一针是不够的。
3.高血压患者越早打高血压疫苗越好?
任何疾病都讲究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轻中度高血压患者如在生活方式干预后血压仍不达标,就应开始药物治疗,包括高血压疫苗,因此对于适合的高血压患者,如需药物治疗可以早期应用高血压疫苗,当然在任何时候用都是可以的。
高血压本质上是遗传性疾病(基因因素),通常由不良生活方式诱发(环境因素),患者往往无任何症状,且持续存在,多年以后才有明显并发症,如长期高血压引起的靶器官损害(心脑肾等)。因此对所有患者来说,在坚持药物治疗的同时,都应积极改善生活方式;并且改善生活方式是高血压前期人群唯一的治疗手段。
高血压疫苗不是灵丹妙药,预防高血压最为关键的还是避免养成不健康的生活习惯。
文章: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附属协和医院心内科 周子华 戴勇
编辑:余运西 李君(实习)
校对:栾兆琳
填读者问卷,让我们做得更好
本文经「原本」原创认证,作者健康报社有限公司,点击“阅读原文”或访问yuanben.io查询【JBTG4G64】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