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味黄芪巧治病,既能升高血压,又能降低血压,它是怎么办到的?
古往今来,心血管疾病一直都是困扰人类健康的一种常见疾病。虽然在古代人们对心脑血管疾病的描述不一样,但却自古都对此十分重视。而当今,心脑血管疾病中,尤其以血压疾病更为常见。很多老年人在社区体检的时候,往往就会被诊察出有高血压疾病。或许当时在被诊断出来的时候还会觉得奇怪,为啥身体没有多大的明显不适,咋就血压高了呢?
那么,高血压患者早期究竟有哪些临床表现呢?从临床上说,高血压早期的症状跟普通疾病没多大区别,比如出现头晕、头痛、颈项板紧、疲劳、心悸等症状。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被诊断出高血压的时候,会一脸懵的说,平常不过就是一些头痛脑热,咋就成了高血压了?因为早期高血压的症状具有一定的隐匿性,只有血压持续升高或突然升高,才会出现严重的心、脑、肾等器官的损害和病变,如脑中风、心肌梗死、肾衰竭等。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况,通常血压问题已经十分严重了。在调节血压的各种方法中,有一种中药堪称神来之笔。它既可以调节高血压,又可以调节低血压。很多人也许会想,哪里有这样的中药?要是有的话,跟我来一打?实际上,还真有。这个中药不是别的,就是与人参齐名的黄芪。黄芪这味中药一直走的都是平凡之路,是一种寻常的大众药材,但它对血压的却有双向调节作用。所谓双向调节,其实就是既能升高血压,又能降低血压。对于黄芪降血压,其实最早见于清代王清任的《医林改错》,王清任首创补阳还五汤,就是专门调理中风后遗症的,而这个中风后遗症,大多会伴有血压偏高的情况,只不过这里需要强调的是,黄芪的用量比较大,用王清任的原话来说,那就是“四两黄芪为主药”,清代的四两,相当于现代的120克。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情况一定要辨证准确,属于气虚血瘀型的高血压,用黄芪可以降血压。不仅如此,当代著名中医学家、首届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也善于运用黄芪来降血压。邓老指出,他在治疗气虚痰浊型高血压的时候,常用黄芪的用量需要达到30克以上[1],且最好是与温胆汤合用,效果更好。邓老强调,气虚型高血压重用黄芪,就在于调节脏腑阴阳之平衡,改变“重要器官血流供求矛盾的严重脱节”的局面,促使“血压升高的血管反应”缓解而达到降压之效果。这就是重用黄芪以降压之机理所在。然而,奇妙的是,黄芪除了能够降血压之外,还能升血压。这一点主要与黄芪的性能有关系。由于黄芪具有补中益气的作用,所以邓老指出,他在治疗低血压证的时候,喜欢用补中益气汤,方中黄芪的分量不过15克[1]。当然,这个除了黄芪,还有柴胡、升麻等药的协同作用,能够使升提之力倍增。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黄芪的双向调节作用。轻剂可以升血压,重剂可以降血压。只不过在临床使用时需要灵活辨证,如果是气虚血瘀,黄芪的用量可以达到120克以上,如果是气虚痰浊,黄芪的用量是大于30克,小于120克。如果是低血压的话,黄芪的剂量不宜过大,一般小于15克是比较合适的,而且需要配伍升麻、柴胡等中药材,起到更好的协同作用。所以,中医不传之秘在于量,并非虚言。
那么,高血压患者早期究竟有哪些临床表现呢?从临床上说,高血压早期的症状跟普通疾病没多大区别,比如出现头晕、头痛、颈项板紧、疲劳、心悸等症状。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被诊断出高血压的时候,会一脸懵的说,平常不过就是一些头痛脑热,咋就成了高血压了?因为早期高血压的症状具有一定的隐匿性,只有血压持续升高或突然升高,才会出现严重的心、脑、肾等器官的损害和病变,如脑中风、心肌梗死、肾衰竭等。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况,通常血压问题已经十分严重了。在调节血压的各种方法中,有一种中药堪称神来之笔。它既可以调节高血压,又可以调节低血压。很多人也许会想,哪里有这样的中药?要是有的话,跟我来一打?实际上,还真有。这个中药不是别的,就是与人参齐名的黄芪。黄芪这味中药一直走的都是平凡之路,是一种寻常的大众药材,但它对血压的却有双向调节作用。所谓双向调节,其实就是既能升高血压,又能降低血压。对于黄芪降血压,其实最早见于清代王清任的《医林改错》,王清任首创补阳还五汤,就是专门调理中风后遗症的,而这个中风后遗症,大多会伴有血压偏高的情况,只不过这里需要强调的是,黄芪的用量比较大,用王清任的原话来说,那就是“四两黄芪为主药”,清代的四两,相当于现代的120克。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情况一定要辨证准确,属于气虚血瘀型的高血压,用黄芪可以降血压。不仅如此,当代著名中医学家、首届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也善于运用黄芪来降血压。邓老指出,他在治疗气虚痰浊型高血压的时候,常用黄芪的用量需要达到30克以上[1],且最好是与温胆汤合用,效果更好。邓老强调,气虚型高血压重用黄芪,就在于调节脏腑阴阳之平衡,改变“重要器官血流供求矛盾的严重脱节”的局面,促使“血压升高的血管反应”缓解而达到降压之效果。这就是重用黄芪以降压之机理所在。然而,奇妙的是,黄芪除了能够降血压之外,还能升血压。这一点主要与黄芪的性能有关系。由于黄芪具有补中益气的作用,所以邓老指出,他在治疗低血压证的时候,喜欢用补中益气汤,方中黄芪的分量不过15克[1]。当然,这个除了黄芪,还有柴胡、升麻等药的协同作用,能够使升提之力倍增。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黄芪的双向调节作用。轻剂可以升血压,重剂可以降血压。只不过在临床使用时需要灵活辨证,如果是气虚血瘀,黄芪的用量可以达到120克以上,如果是气虚痰浊,黄芪的用量是大于30克,小于120克。如果是低血压的话,黄芪的剂量不宜过大,一般小于15克是比较合适的,而且需要配伍升麻、柴胡等中药材,起到更好的协同作用。所以,中医不传之秘在于量,并非虚言。
参考文献
[1]邓中光,邱仕君.邓铁涛运用黄芪的经验.北京中医杂志[J].1994,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