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高血压的中老年人,早餐前后量出的血压可能不一样,会差多少?

文 / 天天听健康
2019-08-05 16:21

【专业医生天天和您说健康】

六十五岁的张先生从五十岁出头就发现血压有点偏高,一直也没太在意,直至退休那一年被诊断得上了高血压,可他不愿意服用降压药,想着自己退休了没有什么压力了,平常多活动活动血压就能降下来,时不时在早餐后去家门口的诊所测测血压,大都在140/90mmHg以下甚至更低,也就放心了。

可就在上周,因为儿子要结婚,张先生忙于准备孩子的婚事没少花心思,好几次突然间感觉到头晕、腿软,还有出不上气的感觉,自认为是劳累引起的,在家人的劝说下去医院做了检查,结果发现张先生因动脉粥样硬化导致了心肌缺血,而且已经到了较为严重的程度,只是平常没有表现自己不知道而已。

类似这样的事在有高血压的人群中时有发生,因为家中有孩子结婚、老人去世、逢年过节、情绪激动等强刺激而导致的意外事件并不少见。究其因,有些人是因为平常血压的控制就不达标,有些人是因为忙而没有按时服用降压药,有些人是因为遇到了喜事认为吃药不吉利而擅自停药等等,都为高血压意外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以张先生为例,算起来他从发现血压偏高到确诊高血压已经有十年左右的时间了,与不少人一样他始终认为随着年龄的增大,血压会有所升高是很自然的现象,没必要太惊小怪的,尤其是降压药能不吃就不吃,长期服药伤了肝肾不值得。

事实上,多项研究证实:人体最理想的血压是120/80mmHg以下,超过了这个数值就会对血管产生微损伤,加之年龄的因素、吸烟饮酒、饮食过咸、生活不规律、缺乏运动等因素,这种损害会不断加重,特别是血压逐年升高甚至超过高血压诊断标准后,血管病变即会在不知不觉中发生。

更为重要的是,不少人对自己血压的监测不到位,有些人一年也不测血压或测不了几次,有些人测血压时并不了解如何能得到有效的监测结果,实际上助力了高血压的危害。比如张先生经常在早餐后去测血压,很可能会给自己带来误导。

因为人的血压全天是不断波动的,但却有一定的规律,比如在早晨6:00-8:00的血压往往全天最高,下午16:00-18:00会有全天第二个高峰,而到了夜间则会出现全天最低谷,表现为“两峰一谷”;与此同时,血压还与一日三餐有关,进餐后胃肠消化吸收功能增强,需要大量的血液供应,周边血流相对减少,血压就会有所下降,有些人餐前餐后血压可能相差20mmHg,很多人在餐后总觉得犯困,就是由于血液大最聚集在胃肠中导致脑供血不足所致,这种情况在中老年人中最为常见,甚至有些老年人在餐后会发生晕厥。

此外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对高血压的控制,一是要把全天最高血压控制达标,特别是早晨起床后的晨峰血压;二是要注意全天是否有夜间低谷血压存在,通常会比白天最高血压低10-20mmHg,如果这个谷值不存在,其危害性也是非常大的。

张先生总是在早餐后测血压,虽然大多处于140/90mmHg上下,但很可能会受到早餐的影响,不等于晨峰血压也达到了控制要求。同样的道理,在午餐和晚餐后的2小时内测量的血压也可能会对血压的控制产生误导。这是一个应当引起人们特别注意的问题,否则就会出现看似血压控制的不错,短时间内却出现了血管病变、心脑血管病发生的的后果。

综上所述,有高血压的人通常测量血压的时间应选择在早晨起床后早餐前,或是傍晚晚餐前以及晚上睡前进行,如果每年能进行一至两次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了解掌握全天血压波动情况,对把高血压的危害降至最低有更为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