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一停,血压就飙升,长期用药又担心副作用,解决办法就四个字

文 / 一本正经科普
2019-06-30 19:37

受“是药三分毒”的观念的影响,不少高血压患者对长期用降压药顾虑颇多,擅自改动服药方案或直接停药,导致血压控制不佳血压波动大、长期偏高。这会使血管硬化加速,出现中风、脑溢血、肾脏损伤、心脏病等高血压并发症的风险骤增。

而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几种降压药物,都是经过的大规模的临床试验,对于高血压病人来说,收益大于风险。

要尽可能避免药物副作用产生严重后果,只有做到4个字:规范用药。要能选对药、用对剂量、及时调整用药、遵医嘱用药。

下面,为您介绍一些降压药的知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常用降压药有5类,选合适的

第1类:钙通道阻滞剂(地平类)

(1)作用机理:心脏和血管收缩需要钙离子的参与。地平类药物可以阻碍钙离子进入心肌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细胞,从而降低血压。

(2)适宜人群:左心室肥厚、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心绞痛、动脉粥样硬化、代谢综合征。

(3)禁忌人群:快速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

第2类:沙坦类

(1)作用机理:血管收缩受血管紧张素的控制。血管平滑肌细胞上的受体与血管紧张素结合后,便会收缩。沙坦类降压药可以伪装成血管紧张素,与受体结合,使真正的血管紧张素无法发挥作用,从而降低血压。

(2)适宜人群:心理衰竭、左心室肥厚、心肌梗死后、糖尿病肾病、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尿、代谢综合征、糖尿病、服用普利类药后有干咳的患者。

(3)禁忌人群

绝对禁忌:妊娠、高血钾、双侧肾动脉狭窄;

相对禁忌:严重肾功能不全肌酐>3mg/dl(265umol/L)、可能怀孕的女性。

第3类:普利类

(1)作用机理:普利类降压药可以直接降低血管紧张素的合成量,从而降低血压。

(2)适宜人群: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后、左心室肥厚、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肾病、非糖尿病肾病、蛋白尿、微量蛋白尿、代谢综合征、糖尿病。

(3)禁忌人群

绝对禁忌:妊娠、高血钾、双侧肾动脉狭窄

相对禁忌:严重肾功能不全(肌酐>3mg/dl)、可能怀孕的女性。

第4类:β受体阻滞剂

(1)作用机理:心脏跳动受交感神经的控制。紧张状态、心理压力大等情况下,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快,血压容易升高。交感神经支配心肌需要有个中间人β受体。若阻滞它发挥作用,便可降低心率,从而减少心输出量,降低血压。

(2)适宜人群:心绞痛、心肌梗死后、快速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

(3)禁忌人群

绝对禁忌:二、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哮喘;

相对禁忌:慢性阻塞性肺病、外周动脉疾病。

第5类:利尿剂

(1)作用机理:利尿剂可以减少血液系统中的血容量,从而降低血压。就好比是给气球放气。

(2)适宜人群: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心力衰竭。

(3)禁忌人群:

绝对禁忌:痛风患者。

相对禁忌:妊娠。

联合用药的方案要做到机制互补。

(1)我国临床首选推荐的联合用药方案

普利类/沙坦类+地平类(二氢吡啶类CCB):两者均可扩张血管,抵消地平类水肿的问题。

沙坦类/普利类+噻嗪类利尿剂:前者扩张血管,后者作用于肾脏。

地平类(二氢吡啶类CCB)+噻嗪类利尿剂:前者作用于血管,后者作用于肾脏。

地平类(二氢吡啶类CCB)+洛尔类(β受体阻滞剂):前者扩张血管,后者减缓心跳。

(2)次要推荐使用的联合治疗方案

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

α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

二氢吡啶类CCB+保钾利尿剂;

噻嗪类利尿剂+保钾利尿剂。

此外,三种降压药联合治疗一般必须包含利尿剂。

3级高血压不建议停药,2级以下部分人有机会停药

(1)若起始血压为1级

经治疗后血压达标长达2年以上,并同时坚持低盐低脂饮食、坚持运动、注意减肥,可逐渐减少降压药剂量乃至停药。但需要密切血压变化。若有任何血压反弹的现象,停止减药。

(2)若起始血压为2级

依然有10%- 20%的患者可停用降压药。通常,应用小剂量单药可维持血压的患者,停用降压药的可能性较大。

(3)起始血压为3级的高危患者

通常不建议减药乃至停药。但这类高血压患者通常有严重的动脉粥样硬化,其舒张压反而会降低。若服药后舒张压低于60 mm Hg,有使重要脏器血液灌注不足的风险,因此即使收缩压尚未达到140 mmHg,也应减少降压药物的种类和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