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肾病,咋变成高血压了?慢性肾脏病是怎么回事?
慢性肾脏病(CKD)根据肾小球滤过率(GFR)分为五期,第一期至第二期可以通过自主饮食、生活习惯管理等方式控制,延缓加重速度,甚至帮助肾功能逐渐恢复。
常见的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问题,其实就是影响慢性肾脏病的重要因素,因此慢性肾脏病的日常保健其实就如同三高的保健一样,重点在于培养良好的健康习惯。
高血压是肾脏病指标以及风险因子之一,建议肾脏病人早晚测量血压,注意维持血压的稳定性。每次测量时应先休息10~15分钟,并且固定时间(如皆为饭前、用药后等等)、固定一侧肢体测量,以缩短因肢体不同、作息而产生的测量误差。
另外要特别提醒如实记录的重要性。临床上常看到许多病人血压控制不佳,但是想到纪录值会带到门诊给医生看,索性反复测量,量到了漂亮的数字才记录下来。
其实每天自主量血压,并且根据实际状况妥善记录,才能协助医生根据每个人身体与日常作息的差异准确判断出血压的数值以进行药物的调整。
良好运动习惯
慢性肾脏病人保持良好的运动习惯相当重要。有些老人会问,自己已经老骨头一把了,该怎么运动呢?其实走路是相当好的运动选择,病人可以评估自身耐受度进行,只要身体微热出汗就有效果。对于没有办法排出固定时间运动的人则可以采取累积的方式,每次抽空5分钟活动一下,累积起来依然有运动的效果。
正确用药
现代人购买药物方便,许多人却缺少正确用药的观念,往往习惯性的吃止痛药或是认为吃药会吃到透析而坚持完全不用药。其实生活中遇上频繁的疼痛,较好的做法应该是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找出病因对症下药,并遵循医嘱服用止痛药。
肾功能不佳的患者,用药前需与医生确认。要注意的是,肾功能的衰退常常是无声无息的,也并非年长者的专利,临床上就曾遇过平时喜爱含糖饮料且无肉不欢的初中生因感冒自己买成药服用,却造成急性肾损伤的病例。
适量的水分摄取
第一期至第四期的慢性肾脏病人,应多注意水分的补充。对于没有因疾病而被医生限水的患者而言,每人每日的饮水建议量是每1公斤体重须摄取30c.c.,以50公斤的成人为例,每天建议的饮水量是1500c.c.。也不宜一瞬间大量的喝水,那样容易短时间产生尿液感,身体很快就将水排出,失去水分代谢及过滤毒素的功能。
已经进入第五期慢性肾脏病的病人则应遵循医生指示限制水分的摄取,避免体内有过多的水导致呼吸急促、肺积水等症状;另外因为茶含有钾离子,习惯以茶代水的患者进入此阶段后也需特别注意。
低蛋白、低磷、低钾饮食
肾功能会随着年龄增加退化,饮食习惯上也要随着调整。少吃糖、盐、罐头食品,以及尽量改掉喝汤的习惯,多利用天然调味料。
同时需要据抽血报告仔细评估病人营养状况,判断是否需要低蛋白、低磷、低钾饮食,以及是否限制如咖啡、水分等摄取。慢性肾脏病患者需要进行低蛋白饮食,若摄取过多蛋白质,会使蛋白质代谢后的尿素氮等废物无法完全排出体外,血液中尿素氮累积过多易产生倦怠、头晕无力、恶心、嗜睡等症状。但也不可以完全不摄取蛋白质以免发生营养不良,尤其慢性肾脏病患者因代谢性酸血症与发炎反应,热量需要略高于一般人,建议每人每天摄取2-4 两的肉类。一般人常忽略的是“只要是荤食,包括蛋、奶、豆、海鲜都是属于肉类,应该一起计算”。而低生理价值的蛋白质中,如面粉制品、豆类,对肾脏负担较大,建议少吃。
肾脏负责体内血中钙磷平衡,当肾脏功能受损无法移除血液中过多的磷时,容易造成副甲状腺机能亢进、骨骼病变等,因此慢性肾脏病人需少吃内脏类、乳制品以及全谷类。特别注意五谷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是相当好的低升糖食品,但是若进展到末期肾病变的糖尿病患者,需开始控制磷的摄取,此时就要开始减少食用,病人有疑虑时,可与医生、营养师沟通调整。
此外还需注意低钾、低钠的饮食,并注意高尿酸血症,肾脏负责体内电解质的平衡,一旦失去作用,血液中钾离子、钠离子若失去平衡,可能影响到身体其他器官或引起并发症,对肾脏来说也是极高的负担。
其实定期回肾内门诊复诊,并且控制好血糖血压,调整饮食以及规律的运动,已出现三高症状的病人更需要定期追踪,并遵循医生医嘱按时用药,控制好血压、血糖、血脂,是保护肾脏最好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