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压,先降价!中国降压药物价格是美国的3倍
血压总控制不好,药贵也得背个锅。
你能想象吗?在中国,每100个人中就有44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在众多的危险因素里,高血压当仁不让高居榜首。
而在中国35岁到75岁的人群中,约有2.5亿患有高血压。在这2.5亿人中,有23%通过药物控制血压,但仅5.7%的人血压控制良好。5.7%什么概念?算出来还不到重庆人口的一半!
1、为何停药?为什么要放弃治疗?
影响病人用药依从性的原因有很多,对于高血压这类慢病患者来讲,药物品种多、不同药物服用时间、剂量、次数不同造成的服药混乱都会影响药物依从性;加之高血压病的老年患者较多,日常生活能力和认知下降都可能妨碍他们遵嘱用药。
但在临床工作中,有一项因素绝对不能被忽视,那就是药价!
也许对中等收入家庭的来讲,降压药物的支出可能只是一笔不大的支出;但对收入不高、受教育水平较低的农村人群来讲,长年累月的慢性病药物支出绝对是不可忽略的降低依从性的元凶。
近日,《循环杂志(Circulation)》刊登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王继光教授等中美学者的文章,将目光投向了中国降压药价格这一敏感问题。
他们注意到:在中国的基层医疗机构最常处方的五种降压药物(氨氯地平、硝苯地平缓释片、美托洛尔、缬沙坦、厄贝沙坦)的平均价格是美国的3.3倍。(中方价格来源:北京市医药集中采购信息网,取每种药物的最低零售价格;美方价格来源:美联邦供应目录,取供应商最高零售价格。)
表1:两国常用降压药药价的比较
注:在中国,氨氯地平售价是美国的2.33倍;硝苯地平缓释片售价是美国的6.25倍;美托洛尔售价是美国的4.5倍;缬沙坦售价是美国的1.8倍;厄贝沙坦售价是美国的1.5倍。
2、同是一样的药,为啥咱卖这么贵?
研究者给了三个合理解释:
- 成功上市一款新药需要监管部门的许可。在中国,药品注册程序时间成本和药物制造成本都比较高;
- 上市并不代表患者可以立即购买。
首先,各医疗机构要从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选择药物,而这一目录每隔几年才会更新一次;
其次,药品纳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后,还需要纳入省级基本药物目录和每个医院自己的基本药物目录;
最后,药厂还会雇佣专业的营销团队帮助自己的药品占有市场。在上市环节又是一笔需要患者买账的投入。
- 药品到患者势必要通过医师处方实现,药厂会付给医生一定的报酬来鼓励他们多开处方。(在笔者看来,这一解释在“药品零差价”的现状下似乎并不成立。)
该研究的通讯作者、中国高血压联盟主席王继光教授在文中指出,中国约有2.35亿成人高血压没有得以有效控制,进而推高了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而调整降压药价格,无疑会让这种情况得以一定程度的改善。
3、新版基药目录出炉!药价怎么变?
目前,政府已经就高药价的“降温”做出了各种努力,比如考虑立法和监管,缩短和简化药物注册流程以及纳入基本药物目录的过程。
值得关注的是,就在昨晚,国家卫生与健康委员会正式发布了《关于印发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8年版)的通知》(国卫药政发〔2018〕31号)。
该公告称,经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审核,报请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正式印发《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8年版)》(简称《基药目录2018》),自2018年11月1日起施行。
图2:《关于印发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8年版)的通知》
而在新版的基药目录中,该研究提及的氨氯地平、硝苯地平、缬沙坦俨然在其中。
图3: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部分降压药
除此之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类药物(普利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洛尔类药物)、利尿剂(噻嗪类药物)等其他种类的降压药也能在目录中找到它们的身影。
图3:国家基药目录中纳入的普利类药物
图4:国家基药目录中其他降压药
距离上一版基药目录已经过去6年,这次新版的基药目录调整会给降压药带来怎样的影响呢?药价上是否会有所变化呢?(来源:医学界)
各位读者,对此,你是怎么看待的?
参考文献:
[1]Ge Bai, Catherine Bennet, Jiguang Wang, et al. Access to Antihypertensive Drugs in China. Circulation, 2018, 138: 1777–1779.
[2]http://www.nhc.gov.cn
你可能还想看:
秋季血压是怎么升高的?教您5招管住血压
降四高的“处方表格”!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不再迷茫
高血压用药最全指南!(附:六款联合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