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补充叶酸,只能预防胎儿畸形吗?
其实,叶酸除了预防胎儿畸形的作用外,在妊娠期还有很多的其他的作用。
作者 | 刘磊
来源 | 医学界妇产科频道
几乎每个已经怀孕或者正在备孕的女性可能都知道这么一件事,那就是补充叶酸,因为他们都知道补充叶酸能够预防因叶酸缺乏所导致的胎儿畸形,比如比较常见的畸形就是神经管畸形。你也许还不知道,其实,叶酸除了预防胎儿畸形的作用外,在妊娠期还有很多的其他的作用。今天就给大家梳理一下那些你知道的和不知道的叶酸的功能。
叶酸的生理功能
1.作为体内生化反应中一碳单位转移酶系的辅酶,起着一碳单位传递体的作用,参与嘌呤和胸腺嘧啶等多种物质的合成。叶酸缺乏使DNA的合成受到抑制。
2.参与氨基酸代谢,在甘氨酸与丝氨酸、组氨酸和谷氨酸、同型半胱氨酸与蛋氨酸之间的相互转化过程中充当一碳单位的载体。
孕妇正常每日叶酸需要量
正常成年女性每日叶酸需要量为50-100μg,而孕妇每日的叶酸需要量为300-400μg,多胎孕妇需要量更多。叶酸在人体内不能合成,只能从食物中摄取。
叶酸与胎儿神经管畸形
神经管畸形是胚胎发育早期(约孕35-42天)神经管未能正常闭合所导致的一类先天缺陷,主要有无脑、脊柱裂和脑膨出等类型。叶酸缺乏增加神经管畸形的机制可能是:同型半胱氨酸升高使DNA合成和DNA甲基化异常,影响与神经管形成有关的基因表达和神经细胞的迁移或增殖,从而阻碍神经管闭合。
多个研究已经明确,孕妇叶酸缺乏和胎儿的神经管畸形有直接关系,特别是妊娠早期。中国营养学会编著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指出,由于叶酸补充比食物中的叶酸能更好地被人体吸收利用,建议最迟应从孕前3个月开始每日补充叶酸400μg,并持续整个孕期。
2003年10月美国妇产科医师学会(ACOG)发布的神经管畸形临床实践指南指出,低危女性建议每日补充400μg叶酸。考虑到维生素A 的毒性,高剂量叶酸不应从过量的复合维生素中获得。对于生育过神经管畸形胎儿的高危女性,建议每日补充4 mg叶酸。母血清甲胎蛋白对筛查神经管畸形有效,建议所有孕妇行母血清甲胎蛋白检测。
2015年5月加拿大妇产科医师学会(SOGC)发布的孕前使用叶酸和复合维生素预防神经管畸形指南中建议,对于神经管畸形低风险的女性,从孕前2-3月每日补充叶酸400μg,持续整个孕期,并建议产后4-6周继续服用叶酸。对于哺乳的女性,建议一直补充叶酸。对于神经管畸形胎儿的高危女性,建议从孕前3个月每日补充4 mg叶酸至孕12周。从孕12周以后建议每日补充复合维生素(含叶酸0.4-1mg/d),持续整个孕期。同样建议产后4-6周继续服用,对于哺乳的女性,建议一直补充叶酸。
叶酸与孕妇巨幼细胞贫血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是由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引起DNA合成障碍所致的贫血。国内报道的其发病率为0.7%。妊娠期巨幼红细胞性贫血95%由叶酸缺乏引起,妊娠期叶酸缺乏是由叶酸摄入不足或吸收不良,加上妊娠期需要量增加和排泄增多引起。重度贫血时,贫血性心脏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盘早剥和早产、胎儿生长受限和死胎等疾病的发病率明显增加。血清叶酸小于6.8nmol/L、红细胞叶酸小于227nmol/L提示叶酸缺乏。
对于妊娠合并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治疗,每日口服叶酸15mg,或每日肌注叶酸10-30mg,直至症状消失,贫血纠正。
叶酸与孕妇妊娠期高血压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妊娠晚期出现的特发性高血压综合征,是导致孕产妇和围产儿发病率和死亡率升高的重要原因,其发病率高达5%-12%,其确切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其中的一个机制认为孕妇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导致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从而导致妊娠期高血压的发生。
叶酸是降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最基本最有效的药物,对妊娠期高血压伴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孕妇可使用叶酸进行治疗。
2008年美国妇产科学杂志(AJOG)报道,在一个2951名孕妇参与的研究中,在妊娠中期补充含叶酸的复合维生素(含叶酸1mg)能够增加孕妇血清叶酸水平、降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和子痫前期的发生风险。
2015年10月《Europe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上的一篇研究指出,他们通过对10041名孕妇进行研究发现,叶酸补充和食用叶酸丰富的食物能够降低子痫前期的发生率。
不过,也有研究发现,叶酸补充并不能有效减少妊娠期高血压的发生。2016年来自韩国的研究人员在《Obstet Gynecol Sci》上报道,他们通过系统回顾分析发现,孕妇单独补充叶酸或含有叶酸的复合维生素并不能明显减少妊娠期高血压或子痫前期的发生率。
叶酸与早产
早产是指妊娠满28周至不足37周间分娩者。国内早产占分娩总数的5%-15%,出生1岁以内死亡的婴儿约2/3为早产儿。早产是导致婴幼儿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那么,预防早产就变得至关重要。已有的多个研究表明:叶酸能够减少早产的发生率。
2014年3月来自北京大学的研究人员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pidemiology》上报道,他们通过对207936名孕妇进行系统回顾分析发现,孕妇孕期每日补充400μg叶酸,能够减少自发性早产的风险。
国外的研究也得到同样的结果。2009年5月Radek Bukowski等在《PLOS Medicine》上报道他们的研究,他们把自发性早产定义为妊娠20周至妊娠不足37周的分娩。在对34480名孕妇回顾分析发现,女性在孕前补充叶酸一年或一年以上能够减少70%的20-28周之内和50%的28-32周之内的自发性早产。不过,统计还发现孕前补充叶酸与32周以后的自发性早产无明显关系。
2015年7月来自甘肃的Liu Xiaohui等发表在《European journal of nutrition》的研究指出,他们对甘肃省10179名孕妇的统计分析发现,孕前和妊娠期间补充叶酸和叶酸丰富饮食能够减少孕妇早产风险。
参考文献:
[1] 谢幸,苟文丽.妇产科学[M].第八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2] Cheschier N. ACOG practice bulletin. Neural tube defects. Number 44, July 2003. (Replaces committee opinion number 252, March 2001). Int J Gynaecol Obstet 2003;83(1):123-33.
[3] Wilson R D, Wilson R D, Audibert F. Pre-conception Folic Acid and Multivitamin Supplementation for the Primary and Secondary Prevention of Neural Tube Defects and Other Folic Acid-Sensitive Congenital Anomalies. J Obstet Gynaecol Can 2015;37(6):534-52.
[4] Wen S W, Chen X K, Rodger M, White R R, Yang Q, Smith G N, Sigal R J, Perkins S LWalker M C. Folic acid supplementation in early second trimester and the risk of preeclampsia. Am J Obstet Gynecol 2008;198(1):45.e1-7.
[5] Wang Y, Zhao N, Qiu J, He X, Zhou M. Folic acid supplementation and dietary folate intake, and risk of preeclampsia. Eur J Clin Nutr 2015;69(10):1145-50.
[6] Shim S M, Yun Y UKim Y S. Folic acid alone or multivitamin containing folic acid intake during pregnancy and the risk of gestational hypertension and preeclampsia through meta-analyses. 2016;59(2):110-5.
[7] Li Z, Ye R, Zhang L, Li H, Liu JRen A. Periconceptional folic acid supplementation and the risk of preterm births in China: a large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Int J Epidemiol 2014;43(4):1132-9.
[8] Bukowski R, Malone F D, Porter F T, Nyberg D A, Comstock C H, Hankins G D, Eddleman K, Gross S J, Dugoff L, Craigo S D, Timor-Tritsch I E, Carr S R, Wolfe H MD'alton M E. Preconceptional folate supplementation and the risk of spontaneous preterm birth: a cohort study. PLoS Med 2009;6(5):e1000061.
[9] Liu X, Lv L, Zhang H, Zhao N, Qiu J, Liu QZhang Y. Folic acid supplementation, dietary folate intake and risk of preterm birth in China. Eur J Nutr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