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一带一路”引领多国学者汇聚东北亚冰城 “中俄医科大学联盟”助力寒地心脏病防控
7月13日,第八届寒地心脏病学会议、第十届中俄医药学会议暨第四届中俄青年学者心脏病学会议,在美丽的冰城夏都——哈尔滨市隆重召开。在“一带一路”建设为我国和世界各国的经贸往来、文化交流、医疗卫生合作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的大背景下,来自俄罗斯11所大学校长、副校长、专家,中国34所大学以及美国、加拿大、日本及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代表共计1120余人参加了这一“学术盛宴”。
中俄两国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目前已经步入新阶段,双方在医药卫生领域的合作展现了巨大潜力和广阔空间。本届学术盛会是由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中俄医科大学联盟、中国药理学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黑龙江省教育厅等单位联合主办,由我校及其附属第一医院具体承办。
据介绍,本届学术大会共设有2018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医学科学前沿论坛、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黑龙江高血压专病医联体授牌大会及高血压论坛专题讲座、心衰论坛、心血管康复与护理论坛、心律失常论坛、无创电生理论坛、第二届龙江冠脉复杂病变介入论坛、结构性心脏病与影像论坛、第十届中俄药理学会议、黑龙江省第七届心脏重症论坛、基础与转化论坛等12个论坛、42个专场及10场卫星会议,共有234位学者做了学术报告和精彩讲座;有3位院士、9位大学校长、4位国家级学会主任委员和3位副主任委员莅临本次会议,并主持各个论坛的学术活动。
会议邀请到哈尔滨医科大学校长杨宝峰院士、沈阳军区总医院副院长韩雅玲院士、空军军医大学陈志南院士、兰州大学基础医学院院长王锐院士、加拿大劳伦森大学副校长王睿教授、远东国立医科大学科研副校长Sazonova Elena教授、太平洋国立医科大学临床与外事副校长Kuznetsov Vladimir教授为大会做专题报告,内容涉及心血管疾病防治、个性化治疗、新生物标志物的发展以及基础医学的相关进展等当下前沿内容。
与会国内外学术专家还就俄罗斯稳定性冠心病的现状、细胞膜损伤修复和心肌保护、心血管药物研发的现状及问题和对策、缺血性心脏病患者降血脂治疗中遗传标记与耐药性的关系、非编码RNA与心力衰竭、心血管疾病与尿酸、前列腺素与血管重构、自主神经活性与心律失常、冠心病抗栓治疗进展和展望、心血管疾病研究与药物转化、临床应用的多肽药物及研发进展、心肌梗死后心血管终点的新生物标志物、冠脉功能学评价、动脉粥样硬化中的炎症调控、WNT通路与心肌保护和再生等热点与焦点话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和分享,受到了国内外与会专家的高度瞩目。
大会主席杨宝峰院士在学术报告中,向与会专家介绍了其带领团队通过30余年的系统研究,应用多种动物模型筛选抗心肌缺血/心律失常药物的作用新靶点,发现一系列离子通道、microRNA、lncRNA是调控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的关键分子,并且发现非编码RNA可以作为抗心肌缺血/心律失常药物作用新靶点和生物标志物。杨院士还结合自身研究经历介绍了多种疾病药物研究与转化的最新进展及研究经验。杨宝峰的报告得到与会专家广泛赞扬和好评。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哈医大副校长孙殿军教授详细介绍了目前我国寒地重大疾病的防控对策及心血管药物的转化。孙殿军指出,高血压是引起脑卒中和心血管事件的主要危险因素,70%的脑卒中和50%的心肌梗死发生与血压升高密切相关。我国目前高血压患病人数已超过2.7亿,而血压水平与环境温度呈负相关,寒冷季节血压升高,心脑血管疾病风险随之增加,寒冷地区温度每降低1℃,心血管病死亡率就增加1%。我国北方地区处于寒地(一月份平均气温低于-8℃),气候寒冷,人们的饮食习惯与生活方式与南方迥然不同,高血压患病率在高纬度寒冷地区高于低纬度温暖地区。由杨宝峰院士承担的《我国重大寒地疾病(高血压)防控对策国际比较研究》项目,正是在我国寒冷地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疾病的大背景下设立的,关系到我国高血压病防治的战略决策思考。通过国内、国际合作交流模式,以科学证据为依据,梳理了国际高血压的防控策略及科研进展,吸收了发达国家关于寒地高血压防控的经验,总结了我国南北方在高血压防控方面的独特优势和存在问题。
大会执行主席、我校附属一院心血管内科主任田野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说,“国际寒地心脏病学会议”至今已召开了八届,由最初仅有百人规模的国内会议,发展至今已吸引了来自俄罗斯、美国、加拿大等多国学者积极参会,参会代表突破千人的学术盛会,在国际国内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特别是对于寒冷相关的研究已引起了业内专家学者的重视。研究结果不仅对我国寒冷地区心脏病的防治提供了数据支持,对与俄、美、加拿大等具有广袤寒冷区域的国家制定医疗防治政策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田野教授指出:在“一带一路”的时代潮流下,在中俄医科大学联盟的主导下,“寒地心脏病学会议”必将为多国学者交流、多学科合作提供良好平台,必将为我国和世界寒冷地区的心脏病及其他寒冷疾病的防治提供更多科研成果,为寒冷地区人民的身体健康保健护航。
本次大会旨在加大中俄两国医学专业人才的交往力度,加强双方医药科技领域的合作影响,加速搭建寒冷地区以及国际心血管病学领域的研究平台,加快推动医药学的成果创新转化。本次大会是中俄医科大学联盟成立四年来,在两国“一带一路”建设上的又一实质性成果,标志着两国人民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合作走向了纵深阶段,将共同谱写中俄及欧美等国医疗卫生事业合作新篇章。
大会会场
哈尔滨医科大学校长杨宝峰院士致辞
哈尔滨医科大学副校长孙殿军主持大会
太平洋国立医科大学科研副校长、公共卫生院长
库兹涅夫-弗拉基米尔致辞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师协会心内科医师分会会长、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
沈阳军区总医院终生荣誉院长韩雅玲致辞
天津医科大学副校长、国际心脏研究会(ISHR)
中国分会主席朱毅教授介绍在2019年即将召开的
“2019国际心脏研究会(HSHR)学术年会情况
大会执行主席、哈医大一院心血管内科主任
田野教授接受记者采访
合影
新闻链接一
本届大会三大亮点:1.基础研究方面:杨宝峰院士团队研究发现LncRNA能够调控心肌再生,为促进心脏受损后的心肌再生提供了新靶点和防治新策略;团队还发现lncRNA-ZFAS1序列中存在参与调控心肌细胞钙稳态的序列,两项研究成果分别发表于JACC和Circulation Research杂志上。2.转化研究:田野教授团队将声动力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技术应用于临床,目前已有近100位患者接受了声动力疗法治疗。研究结果表明该疗法可明显减轻间歇性跛行症状、改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减少斑块面积并增大动脉管腔,其疗效显著优于他汀药物。3.人群研究:《我国重大寒地疾病(高血压)防控对策国际比较研究》项目,通过国内、国际合作交流模式,以科学证据为依据,梳理了国际高血压的防控策略及科研进展,吸收了发达国家关于寒地高血压防控的经验,总结了我国南北方在高血压防控方面的自身优势和存在问题。为我国和世界寒冷地区的心脏病及其他寒冷疾病的防治提供更多研究成果。
新闻链接二
本届大会三大特色:1.面向未来:“中俄医科大学联盟(青年联盟)青年优秀论文竞赛”吸引了两国50余名医学精英参加比赛,选手用他们严谨的科研态度,自信的英语表达,以及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向人们展示了未来两国医生的风采。2.面向创新: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医学科学前沿论坛、2035我国重点慢性病新药创制发展战略研究等基础-药学-临床交叉论坛均在本次会议中召开。3.面向基层:会议同时组织召开了黑龙江省冠心病介入、起搏电生理介入和心电诊断3个全省的质控会和培训会,全省200余所基层医院的医生参会,质控会对过去一年全省的介入病例进行了抽查,严格把关医疗质量关。同时,会议期间分别召开了高血压、心力衰竭、康复和护理论坛,通过学术会议的大平台,又对参会的医生进行了全面的新技术和新理念的培训,为提高黑龙江省的基层医疗水平,做了新的尝试。
新闻链接三
大会执行主席田野教授主持的科研项目《声动力疗法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声动力疗法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等两项前瞻性临床研究,目前已有近100位患者接受了这样声动力疗法的治疗。研究结果表明,该疗法可明显减轻间歇性跛行症状、改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减少斑块面积并增大动脉管腔,其疗效显著优于他汀药物,且不会引起斑块破裂及血栓形成,不会造成治疗部位皮肤、肌肉、神经等组织的损伤,具有无创性、靶向性、操作简便等优势和特点。从2009年到现在,田野教授及其团队已累计获得1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2项国家支撑计划资助;相关原创性成果已在《超声化学》《血栓与止血》及《心血管研究》等欧美权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5篇,从细胞、动物及临床病人等多方面系统揭示了声动力疗法快速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展的作用和机制;同时还获得国家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另有4项发明专利已公开。
作者:生利健 徐旭
来源:哈医大新闻网
编辑:谭喜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