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治疗的十二个误区

文 / 骨伤的杨张张扬
2018-06-24 22:27

高血压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一旦被确诊为高血压,患者不仅需要医生的合理建议,自己也要正确认识疾病、配合治疗。由于和医生交流的时间有限,患者和家人需要学习与高血压相关的健康知识,减少治疗过程的认识误区,以防影响正常的治疗与康复。


误区1:人老血压高点没事

不少人误以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血压随之增高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这一错误认识在老年人群中尤为突出,由此导致有些患者得不到有效治疗。

误区2:灵丹妙药可根治

一经确诊,绝大多数高血压患者需要终身坚持治疗。但有些误传称某种药物、高科技产品、保健食品或保健仪器能根治高血压,不必吃降压药,这些全是虚假宣传,会影响疾病治疗,导致不堪后果。目前,全世界尚没有哪一种药物或仪器能够根治高血压。

误区3:没有症状就不高

这是一个错误的认识,因为有些高血压没有症状;而且,高血压患者无论有无不适,都容易发生脑卒中、心脏病或肾功能不全,甚至为此丢掉性命。因此,世界卫生组织称高血压为“无声杀手”。

误区4:用药早以后无效

部分高血压患者认为,降压药用得太早会导致以后用药无效,如果现在症状不重就不用药,这种想法非常危险。因为血压升高后,心、脑、肾等多个器官会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损害;血压控制得越早,越能预防脏器受到伤害,远期的预后就越好。如果等到出现并发症,就已失去了最佳治疗时机。

误区5:降得越快越好

除了急症外,降压治疗应缓慢进行,不能求之过急,持续、平稳降压才是正确的降压原则,血压达标通常需4~12周。血压降得过低易导致脑血流灌注不足,增加脑缺血的风险。

误区6:凭感觉服药

一些高血压患者凭感觉用药,头晕吃药,头不晕不吃药。其实,血压的高低是无法感觉或估计出来的。没有不适感觉,并不能说明血压不高。患者应定期测量血压,如每周至少测量血压1次。


误区7:降至正常就停药

血压降至正常后就停药,这样做是错误的。因为停药后,血压会再次升高,血压波动过大,对心、脑、肾靶器官损害更严重。正确的做法是,在长期的血压控制后,小心地逐渐减少药物的剂量和种类,在减药的过程中,必须监测血压的变化。

误区8:保健品能治病

部分患者认为西药副作用大,不愿意长期服用,而用非药物方法完全代替药物治疗。实际上,大多数保健品如天然保健食品、饮品以及降压器具(如降压枕等)大多不具备明确的降压作用,即使有,也是辅助作用。

误区9:长期用药怕耐药

有些人用药时间长了,开始担心耐药,并要求换药,其实没有必要。因为降压药不像抗生素类药物,长期服用发生耐药性的可能性较小。不过有些病人服用药物一段时间后血压控制不如以前了,可以根据医生医嘱,添加或更换药物。


误区10:影响肝肾功能

绝大部分降压药都是经肝脏代谢和肾脏排泄的,药物对人体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影响,由于每个病人的体质不同,表现也各有不同。有些人担心降压药物的不良反应而不敢用药,事实是相比高血压致残、致死的严重后果而言,服用药物利大于弊。

误区11:复查前停药

有些人去医院复查之前停止服用降压药物,认为停药后血压测量得更真实,这也是错误的做法。因为降压治疗是一个长期过程,因此,无论是否去医院就诊,均应按时服药。

区12:吃药后万事大吉

部分高血压患者认为,只要坚持长期、规率地服药就好。高血压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造成的,治疗也是综合的,改善生活方式和药物治疗缺一不可。吸烟、饮酒、食盐量大等不良习惯不加以控制,会继续损害身体,加重高血压病情。正确的做法是,除选择适当的药物外,必须长期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声明:文章转载仅作分享,如有涉及侵权烦请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进行删除。

诚邀稿件,欢迎投稿:[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