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血压的治疗,人们常犯5个误区
文丨药疗君,编丨小铃铛
高血压是一种高发病率、高并发症、高致残率的疾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它的发病率也在逐年的上升,每天还有很多高血压“新手”的加入,尤其很多年轻人早早成为“三高”患者,他们在心理上和知识上都还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所以会陷入一些误区是常有的事。
误区一:身体没感觉就等于血压不高
大部分高血压患者没有症状,有些人血压明显升高,但因为患病时间长,已经适应了高血压水平,仍没有不适感,直到突然出现脑溢血等严重情况。特别提醒,高血压是用血压计测出来的,不是感觉或估计出来的,是否高血压,感觉不靠谱,血压计说了算。
误区二:不愿意过早服药
治疗高血压,越早获益越大。不少患者担心降压药会产生抗药性,却不知血压升高的主要危害并不是血压升高引起的症状,而是不知不觉中损害全身的血管,甚至影响心、脑、肾等多个器官的功能。血压越早得到控制,就能越早地保护血管、预防多器官功能受损。
误区三:只服药不看效果
高血压的治疗并非千篇一律,且个体对药物敏感性不一,需要通过定期监测血压观察治疗效果。然后医生会根据所开药的治疗效果,看是否需要重新换药,并不是吃了一种降压药就会一直吃下去,中途也是有可能会根据效果换药的。
误区四:血压降的越快越好
有些人认为血压高了,降压应该越快越好,越低越好。其实不然,一般来讲,降压治疗要掌握缓慢平稳的原则,数周达到目标值即可。血压下降过快、过低易发生缺血性事件,甚至有可能并发脑梗死等严重后果,尤其是老年人。
误区五:自行购药服用
高血压种类繁多,每一类的治疗用药有所差异,用药需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降压药的选用不仅仅针对控制血压,同时还要考虑对身体其他器官功能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