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血压的6大误区,你踩雷了吗?
我国现在有2亿高血压患者,每天还有很多高血压“新手”加入其中。高血压虽是平常病,杀伤力却不小:我国每年死于中风与高血压合并症者在150万以上,致残者达数百万。后果如此严重,然而我们对高血压的认知却少之又少,甚至不少人对它有着不少的误解。
NO1. 体检时发现血压增加,就一定就是高血压了。错!
人体的血压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一直处于波动中,比如劳累、睡眠不好、精神紧张等。因此,一次测量发现血压增高并不等于患上了高血压。你需要间隔数日后再次测量,至少三次测量测量血压均增高才能诊断高血压。条件允许时,最好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即连续记录24小时血压数值,这样测量出的血压值更准确、科学。
NO2. 父母得了高血压,孩子一定跑不了。错!
虽然高血病有一定的遗传趋向,发病有较明显的家族集聚性,但至今尚不能肯定高血压的相关基因。目前原发性高血压被认为是一种跟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疾病,吸烟、酗酒、压力大、缺乏运动、高盐、高脂饮食等都是元凶。也就是说,即便父母都有高血压,如果自己能提前进行生活方式的干预,血压照样正常。专家曾经举过一个很有说服力的案例:有一位父母双亲都患有高血压的男性,学医的他知道自己是会遗传高血压,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他每天都坚持运动,饮食也是控制得很好,到了他退休之后竟没有患上高血压和糖尿病,而他平时不加注意的3个兄弟姐妹均患上高血压和糖尿病。
NO3. 发现高血压之后,如果没有症状就不需要吃降压药。错!
对于初次确诊为高血压的患者,如果血压轻度升高,可以不必急于吃降压药,先试着用两三个月的时间进行生活方式调整,包括控制饮食、增加运动、减轻体重、少吃盐、少喝酒、生活规律、充足睡眠等,通过生活方式的积极调整,不少人的血压都可以回到正常,但如果干预没有效果,那么就需要到医院就诊,在医生指导下及时服用降压药物治疗。否则,即便暂时没有症状,但高血压也会慢慢地伤害心、脑、肾和血管,5~10年就会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相反,如果血压控制得好,高血压的病人的生活质量和预期寿命也可以跟血压正常的人一样。
NO4. 患上高血压吃药就好了,不需要再做其他的检查。错!
引起血压高的原因有两类:一种是在遗传的基础上由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导致的,检查肝功能,肾功能、血常规、尿常规等所有的项目都是正常的,这叫原发性高血压病,这类患者大约占全部高血压患者的95%以上,吃降压药就很管用;另外一种是人体内参与血压调节的脏器的发生了实质的病变,从而导致了高血压,这种叫做继发性高血压,吃降压药一般是无效的,需要积极治疗原发性疾病。所以,对于查出血压增高的患者,医生首先要进行详细的检查,如心电图和心脏彩超、血脂、血糖、尿蛋白等,检查有无颈动脉或下肢动脉疾病,检查有无心脑肾疾病,等等,然后才能对症下药进行治疗。
NO5. 吃了降压药没效果,要马上换药错!
开始接受治疗的高血压患者,需要持续治疗2周以上才能判定所用药物是否有效,而不是吃了降压药觉得没效果就马山换药。轻度高血压患者,如果应用一种降压药物血压确实不能很好地控制血压,可以加用第二种降压药,即两种药物联合使用,也可尝试更换另外一种降压药,少数患者更换药物后能够得到更为显著的降压疗效。若是中重度高血压,一种药物难以使血压达标,应该及时加用第二种降压药,不建议尝试换另外一种药物。
NO6. 天天吃降压药,血压会越来越低错!
血压越高,用药后血压下降的幅度越大;血压正常或接近正常时,降压药对血压的影响就较小了。但是,任何一种药物的降压幅度都是有限的。对于多数高血压患者而言,用降压药几周后血压会逐渐稳定,此时继续服药其血压不会进一步降低,因而不用担心越降越低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