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血压波动各有不同,高血压服药因人而异

文 / 广东卫生计生
2018-04-20 03:06

□广东省人民医院 陈鲁原

高血压是令人十分困扰的慢性疾病,由于高血压患者一般都伴有血管硬化,加之血压的忽高忽低,使得血管时而紧绷、时而放松,血管变得更脆弱,对心、脑、肾等器官影响很大。因此,了解自己血压波动情况、规律服药,可以避免身体损害甚至死亡。

1

一天之中血压节律

表现为“双峰一谷”

对于大多数人来讲,人一天的血压有2个高峰和2个低谷:早起6~8点为第一个高峰;8点后开始缓慢下降但仍在全天较高水平而延续到11点左右;中午12点至下午2点为全天血压的第一个低谷;然后血压又开始上升,到下午5~8点为第二个高峰(但低于早上6~8点的第一个高峰);此后血压下降,到凌晨2~3点降至全天最低点,然后血压逐渐上升。这种双峰一谷的变化对适应机体活动,保护心血管结构和功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2

清晨血压变化最危险

正常人一天中血压波动幅度在20mmHg~30mmHg。老年人的波动幅度较年轻人大。

血压变化最大的时间段是清晨,血压会迅速上升到较高水平,此时血压过高,称为“黎明现象”。心源性猝死、心肌梗死、不稳定性心绞痛和脑卒中特别容易发生在清晨和上午时段。

3

非勺型血压——血管弹性差

正常人平均夜间血压低于白天,降幅在10mmHg~19mmHg,夜间睡眠时血压下降可达20%左右,我们称之为勺型血压。非勺型血压是指夜间平均血压与白天血压比较降幅小,通常在10mmHg以下,昼夜差值百分比<10%。

在老年人群中,非勺型血压的比例较高。这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加及动脉硬化的进展,导致血管压力感受调节血压的敏感性下降,阻碍了动脉血管的扩张。发生了动脉硬化的血管,跟年久发硬的胶皮管一样弹性变差,不能有弹性的扩张,特别是睡眠时的血管扩张,从而导致夜间的血压不下降,甚至升高。部分高血压病人,特别是老年患者、合并有心脑血管病的患者,正常的血压昼夜节律可消失,出现夜间或持续的高血压,即表现为非勺型甚至反勺型血压。

4

不同类型的高血压患者

应该什么时候服药?

每个高血压病人血压波动规律不完全一样,在服降压药前,应该了解自己的血压水平及昼夜节律,为此可以做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也可以在家中自测血压。一般自测血压的时间宜选在上午8时、下午4时及晚间临睡前。

勺型高血压,双峰前服药。

如果血压昼夜节律存在,主要是白天血压过高,可在血压高峰前1~2 小时,即一起床时服降压药。或者在下午血压高峰到来前1~2个小时,即下午4~5点钟再服一次药,就能使血压保持平稳。有些长效降压药在早晨服用后,并不能很好地控制第二天血压晨峰现象,改为晚上服药比较好。

非勺型高血压,睡前服药更有优势。

对于睡前服药的观点,有些医生持反对意见。如果是深勺型或超勺型的高血压患者,很可能会因为睡前服药导致夜间产生低血压危害,他们认为应早晨服用长效降压药,同时醒来时再加服短效降压药,来控制晨峰高血压会比较好。

深勺型高血压,白天联合用药更安全。

当然,在服药前请咨询自己的主治医师。

来源:鲁原心论坛

编辑:赵莹

( 图片来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