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你知道】“H型高血压”与叶酸的使用

文 / 深圳市中医院订阅号
2018-03-27 20:21

近些日子

有一个名词“H型高血压”引起了越来越多的争议

杏林君就给你们八一八这是个什么东东?

神马叫H型高血压?

H型高血压是容易导致脑卒中(也称“中风”)的高血压,规范治疗H型高血压能显著降低发生脑卒中的风险。

提起H型高血压,就不得不说大家常在化验单上看到的一个名词—同型半胱氨酸(Hcy)。

同型半胱氨酸(Hcy)是人体细胞代谢过程中有害的中间产物。有研究认为血液中Hcy水平过高本身就会增加卒中风险。与正常人群相比,血压与Hcy同时升高者,脑卒中的发生风险会显著增加。我国学者将这种“伴有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的高血压称为“H型高血压”。

由于遗传背景及饮食等因素的相互作用,我国人群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偏高,叶酸水平偏低,继而导致脑卒中发生率居高不下。我国3亿高血压患者,预计有近2亿为H型。

同型半胱氨酸有什么危害?

国内外的一些研究认为:Hcy浓度升高是多种心血管疾病(包括冠心病和中风)的独立危险因素。如果血清Hcy浓度降低3μmol/L,则中风风险降低24%。Hcy促进血管损伤的可能机制包括抑制内皮细胞(EC)生长和损伤后的内皮修复,诱导内皮功能障碍,促进血管重塑和炎性单核细胞分化。

维生素B6、B12和叶酸缺乏者Hcy水平往往增高。另外,已知临床常用的一些药物如降脂药或抗帕金森病药物可提高Hcy水平。

怎样应对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

中国的一些心血管病专家曾提出:在没有卒中或MI(心肌梗塞)史的中国成人高血压患者中,降压药和叶酸联合应用与单用降压药相比,可以显著降低卒中风险。

众多研究表明,补充叶酸、维生素B6和B12可以降低Hcy水平,但是伴随的某些相关病理改变尚未确定。有的研究还指出,降低同型半胱氨酸的获益尚未明确。

叶酸究竟是何物呢?

叶酸,是B族维生素大家庭的一员,简单说来,其功能就是与核酸合成和蛋白质合成有关。问题是,这么重要的东东,人体自身不能合成!必须从膳食(主要是蔬菜和水果)中摄取!叶酸等B族维生素的缺乏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对中国西北部农民的一项调查表明,维生素B6的缺乏比例为20.5%,叶酸为43.9%,B12为98.5%。在美国,低收入群人中,10%成年人缺乏叶酸,60%的青少年和老人叶酸摄入不足。

目前,叶酸通常用于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浓度、预防中风和心血管疾病(CVD)。最新的研究结果表明:长时间治疗,尤其叶酸治疗时间超过12周的随机对照研究效果较好—叶酸强化治疗可使同型半胱氨酸浓度降低25%以上。补充叶酸可有效预防HT/ HHcy患者CVCE(心血管和脑血管事件),并降低血压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

另外,补充叶酸对早发型先兆子痫(PE)有保护作用。大剂量的叶酸还能升高HDL—也就是大家口中的“好胆固醇”。

看起来叶酸是个好东东

那么是不是可以多多益善?

非也!

叶酸补充剂是一柄双刃剑!

2018年,耐心的挪威人报道了一个详细的研究:在挪威,叶酸是10种销售量最高的非处方药之一。0.4mg的叶酸补充剂被认为是安全的。然而,服用叶酸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预防心血管事件的人群癌症总发病率增加了。尤其前列腺癌与叶酸补充剂显著相关。

H型高血压患者,叶酸究竟怎么吃?

目前国外对于成人的叶酸预防用药剂量推荐值为0.4mg/天。按照国内外的使用经验,叶酸作为营养补充剂,一般情况下,其安全剂量即为≤0.4mg/天。

市面上的叶酸制剂主要有以下几种:5mg叶酸片,0.4mg叶酸片,依那普利5mg/叶酸0.4mg复方制剂,依那普利10mg/叶酸0.8mg复方制剂。其中,5mg叶酸适用人群主要为巨幼细胞贫血患者。

建议在服用叶酸制剂之前,首先做到两查:

一查自己是否为H型高血压;

二查自己的血中叶酸水平。

H型高血压+血中低叶酸水平者:

可以选择复方制剂依那普利5mg/叶酸0.4mg,或降压药+0.4mg叶酸片。服用一段时间以后,复查血中叶酸水平,若叶酸水平恢复正常,则改用降压药+富含叶酸的饮食,或者降压药+0.4mg叶酸片维持。

H型高血压+血中叶酸水平正常者:

可以选用降压药+0.4mg叶酸片,或者降压药+富含叶酸的饮食。

建议在补充叶酸的时候,同时补充其它的B族维生素。

值得注意的是,药物不是万能的,有时候药物还是双刃剑。采用合适的作息方式和适当的饮食运动会使得H型高血压的治疗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药师

专家简介

孙业红副主任药师

1971年出生于江苏。医学博士,临床副主任药师,执业医师,兼药物治疗学管理药师(MTM药师)。1994年本科毕业于徐州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先后在白求恩医科大学和南京医科大学攻读并获得医学硕士和医学博士学位。2017年4月获美国药物治疗学管理(MTM)证书。擅长慢性病用药管理、营养管理、感染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药物管理、过敏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