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尿和血尿,哪个更可怕?

文 / 如此肾好
2018-03-17 19:04

上个月,一个28岁女患者因为体检发现血尿而来看我的门诊。我给她进行了详细的检查,发现血压140/90mmHg,尿红细胞10个/HP,红细胞畸形率80%,尿蛋白定量1.2g/24小时。考虑为慢性肾小球肾炎、肾性高血压而收入院,其血尿为肾性血尿。

蛋白尿和血尿,哪个更可怕?

入院后仔细查阅她以往的体检记录,发现她一年前尿检就出现了问题,当时尿蛋白2+,没有血尿,也没有高血压。后来复查过两次尿常规,尿蛋白都是1~2+。我问她,一年前肾脏就出现了问题,知道吗,她说知道,体检报告也提醒了,但是没有当回事。我又问她,为什么这一次当回事了,她说,这一次发现了血尿,感觉害怕了,所以才来就医。

原来,她认为血尿比蛋白尿可怕。

根据她的病情,我给她做了肾穿肾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为IgA肾病,幸运的是,肾小球还没有硬化。给激素+ARB等治疗,出院后复查,尿蛋白已降至0.3g/24小时,血压正常。

血尿是怎么产生的?

人的尿液在肾脏里产生,经过肾盂、输尿管、膀胱、尿道排出体外,凡是通道上的这些器官有了病,发生出血,都可以引起血尿。95%以上的血尿是由于泌尿系本身疾病所致,常见引起血尿的疾病有各种肾炎、泌尿系统感染、膀胱炎、泌尿系结石、肾结核、肾肿瘤、肾及尿道损伤、膀胱癌、良性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等。

蛋白尿和血尿,哪个更可怕?

那么,血尿和蛋白尿到底哪个更可怕?当然,两个都可怕。蛋白尿、血尿、高血压是肾小球肾炎的三大症状,也称肾炎综合症。关于蛋白尿和血尿,我列举以下事实:

1、单纯的肾性血尿(红细胞来自于肾脏),没有蛋白尿,没有高血压,常见于隐匿性肾小球肾炎,或者家族性的薄基底膜肾病等,这两种情况都可以不用治疗,仅仅定期复查就OK了。

2、监测尿蛋白,是肾友日常很重要的一个项目。而收集24小时尿液,进行尿蛋白定量,是临床最常用、备受医生青睐的一个蛋白尿检查方法。

正常人蛋白尿小于150mg,也就是小于0.15g(中间的换算是1g=1000mg),在这个范围内都是正常。

2、那为何有的医院不是这个正常范围?

正常值小于0.15g(150mg)是国际通用的标准范围,有的医院可能使用的范围稍微有些不一样,但差别不大,肾友们不需要太纠结这个问题。对于持续性蛋白尿患者,在肾友进行病情评估、以及有关治疗的重大决策时,都需要查24小时尿蛋白定量。只要留得准确,24小时尿蛋白定量是临床上评估蛋白尿程度的金标准。轻度蛋白尿:小于1g;中度蛋白尿:1~3.5g;重度蛋白尿:大于3.5g,又叫“肾病范围蛋白尿”,诊断为肾病综合征的患者,蛋白尿大于3.5g;

蛋白尿和血尿,哪个更可怕?

3、导致肾脏病肾功能恶化的两大因素,蛋白尿就算一号,另一个更主要的因素是高血压。也就是说,如果肾脏病人的高血压和蛋白尿无法控制,那肾功能恶化就很难避免。

4、尿蛋白定量也是判定肾炎治疗效果的主要指标,比如经治疗后尿蛋白定量<0.3g就可以认定为明显好转或者治愈。

从以上事实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是病情判定、是否治疗、用何药物、疗效评估等,都没有血尿什么事。既然没被当回事,说明血尿相比蛋白尿而言就不太是回事,当然就不太可怕。

但是,千万不要把蛋白尿不当回事。

PS:

临床上24小时蛋白尿出现不准,最可能的情况就是肾友留错了,这对结果的影响是很大的。

多留了或者少留了,都不对!具体方法记住顺口溜“留尾不留头”。假如打算留今天早上7点到明天早上7点的24小时所有尿,那么,今天早上7点的那次尿必须排掉,这代表的是昨天晚上的尿液,如果留了就是留多了;之后的每一滴都收集起来,包括明天早上7点的最后那次也要收集,如果没留就是留少了。

总之24小时最重要的一个字是:全!留不对,结果就不对!

PS:

临床上24小时蛋白尿出现不准,最可能的情况就是肾友留错了,这对结果的影响是很大的。

多留了或者少留了,都不对!具体方法记住顺口溜“留尾不留头”。假如打算留今天早上7点到明天早上7点的24小时所有尿,那么,今天早上7点的那次尿必须排掉,这代表的是昨天晚上的尿液,如果留了就是留多了;之后的每一滴都收集起来,包括明天早上7点的最后那次也要收集,如果没留就是留少了。

总之24小时最重要的一个字是:全!留不对,结果就不对!

蛋白尿和血尿,哪个更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