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给爸妈买个电子血压计还不够,咱要教会他们用!

文 / 骨伤的杨张张扬
2018-02-04 14:42

高血压的发病已非常普遍,老年人中高血压患者更是超过一半,其中大部分患者并不自知。

高血压是引发心、脑血管和肾病变的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如果治疗不当就会病变成为较严重的脑中风、心肌梗死和肾功能衰竭等这些常见高血压并发症。

为了获知和监测血压,我们不仅需要在医院看病时测血压,还需要在家里为自己、为家人进行血压测量。

研究表明,教会有高血压亲人监测血压并养成习惯,能大大增强他们对治疗的依从性,改善慢性病的治疗效果,最终改善远期的生存率。今天我们就来谈谈家庭血压监测。

哪些人需要在家监测血压?

1.怀疑血压异常的人

一次测量并不一定能反映真实情况,有较多的影响因素,如吸烟、喝酒、刚刚运动等,还有医学上常见「白大褂高血压」现象,即患者在医生面前紧张焦虑,测的血压较高,而充分适应环境后又很正常。如果在休息状态下,两次测量血压都大于或等于140/90mmHg,就要考虑高血压。

2.已经有高血压的人

确诊有高血压的患者,大多需要长期服药控制血压,长期在家测血压对指导治疗有非常大的意义。

3.血压偏高但尚未达到高血压标准的人

普通人可以通过在家反复测血压的方式粗略了解情况,监测血压的进程变化。

在家监测血压需要怎样的血压计?

水银血压计单人难以操作,且需要长期训练才能准确测量。所以,在家自测血压首先要购买一个质量可靠的电子血压计。

1.何种规格?

中国尚未有血压计的临床准确性检测标准,所以,预算充足的话,应选择标注了通过欧美认证的 ESH、AAMI或 BHS字样的血压计。

血压计的袖带规格不同,应根据自己的手臂/手腕粗细进行选择,购买时请详询。

2.腕式和上臂式,哪种血压计更好?

多数人使用腕式血压计时,因不能将血压计与心脏齐平,增大了误差。而且,研究表明,即便规范使用,上臂式血压计的可靠性也好于腕式。

所以,应首选上臂式电子血压计。

当然,腕式血压计更小巧便携,而且衣服穿得多时不必脱去袖子也能测量,所以对于经常出行或者寒冷地区的人也是一个选择。

怎样使用电子血压计测量血压?

1.测量前准备

测量前 30分钟不进行剧烈运动,避免抽烟、喝酒、咖啡、茶等,并提前上个厕所,找一个有靠背的椅子或沙发,坐着平静休息 5分钟。

对于高血压病人,测血压评估的是控制的效果,所以药还是得按时吃,不要因为测量而耽误。

2.测量动作

测量的时候,手臂要放松,放在与心脏齐高的桌面上,背靠椅子或沙发靠垫,平静测量。手臂的位置不对、手臂用力等均会让测量结果出现较大误差。

原则上说两只手臂都是可以的,方便就好,建议每次都应测量同一边,这样才具有可比性。

两只胳膊的血压常常有小幅差异,但只要在 20 mmHg内都算正常,如果差异过大则应咨询医生。

3.测完血压应记录哪些数据?

测完后,应该立即用本子记录下血压和脉搏,并且记录测量日期、时间、左臂还是右臂、有无服药以及服药剂量,便于就诊使用。

早上测还是晚上测?

不管是普通人,还是高血压患者,都应该明白一个常识——即便排除了生活方式和服药的干扰,人一天之中的血压本身也是有昼夜起伏的

最典型的是「双峰一谷」——白天时血压处于高位,到晚上 8点左右逐渐下降,在凌晨 2~3点达到低谷,而在起床后又开始急速上升,在上午 8~9点达到一天内的最高峰,称为「晨峰」。

而每个人的上述时间点并不一致,少数人甚至完全相反——在睡眠时血压高于白天。

因此,只测一次的话,可能刚好没捕捉到这个人血压超标的时刻,就漏诊了高血压。

因此,特给出一些建议:

-前往就诊前,至少连续测量 5-7天,每天起床后(饭前)、睡觉前各一次。

-刚开始高血压治疗,或者刚调整过用药物剂量者,也应每日起床后(饭前)、睡觉前各测一次,直到至少连续 1周血压都能稳定达标后,再减少频率。

-血压控制得很好的患者,每周测 1~2次,时间选在自己每日血压较高的时候,通常是晨起时。

-够不上高血压诊断标准,但是血压偏高的(例如大于 130/80 mmHg但未到 140/90 mmHg,具体以专科医生现场结论为准),应每月一次测量昼夜血压,并且改善生活方式。

如何理解自测血压的结果?在家监测血压,结果标准跟通常高血压的诊断标准(140/90 mmHg)是不一样的,一般认为家庭自测血压高于 135/85 mmHg即达到诊断标准。

但一次测量并不够标准,而同时患有糖尿病、高血压,或者高龄的患者,情况又有不同,因此,正确的做法,还是如实记录,并咨询专科医生。

此外,在家使用电子血压计监测血压的意义主要在于为初诊提供更多信息,以及配合长期治疗。

为了你和家人的健康,都来学学自测血压吧,也不要忘了,要听从专科医生的指导哦。

声明:文章转载仅作分享,如有涉及侵权烦请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进行删除。

诚邀稿件,欢迎投稿:[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