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知识科普:高血压的发病原因及防治,太全了!

文 / 法澜秀健康视界
2017-12-18 18:46
关注健康,从阅读开始!本文共计1577字,阅读本文约需2分钟!
什么是高血压?

高血压是持续血压过高的疾病,是一种以动脉压升高为特征,可伴有心脏、血管、脑和肾脏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的全身性疾病。

高血压知识科普:高血压的发病原因及防治,太全了!

网络配图

高血压疾病发展较为缓慢,不易被人体察觉,可能引发心力衰竭,肾衰竭、动脉损伤、动脉硬化、中风、心脏病及早产儿死亡。

临床上高血压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两类。

高血压知识科普:高血压的发病原因及防治,太全了!

网络配图

高血压如何判定?

单独一次的测量结果不能成为高血压的判断依据,正确的判定方式应该是:

高血压知识科普:高血压的发病原因及防治,太全了!

网络配图

在没有服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连续3次非同日测量血压,如果收缩压 ≥ 140 毫米汞柱和/或舒张压 ≥ 90 毫米汞柱,就基本可以确认是高血压,就需要重视起来了。

高血压有什么症状?

高血压知识科普:高血压的发病原因及防治,太全了!

网络配图

  • 早期症状: 头疼,部位多在后脑,并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眩晕,女性患者出现较多, 失眠,肢体麻木,常见手指、脚趾麻木或皮肤如蚁行感,手指不灵活。

  • 晚期症状: 左心室出现代偿性肥厚,肾功能逐渐减退,出现多尿,夜尿,肾功能衰竭而出现氮质血症或尿毒症;脑组织缺血,产生不同程度头痛,头晕,眼花,肢体麻木或者暂时性失语、瘫痪等症状。

高血压的致病因素有哪些?

1、遗传

高血压知识科普:高血压的发病原因及防治,太全了!

网络配图

高血压患者有60%有家族史。如果家族中有很多人都有高血压,那么我们一定要提高警惕,在日常饮食和生活习惯上多加注意。

2、血管老化

高血压知识科普:高血压的发病原因及防治,太全了!

网络配图

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壁胶原纤维中的胶原蛋白不断流失,血管弹性和韧性不断下降,导致血管机能老化退化。

同时血液中的脂肪和胆固醇会慢慢沉积,使血管内皮慢慢变厚,血管腔变窄。老化的血管会失去弹性和柔韧性,血液变得不能顺畅地流动,血液输送困难,不得不加大血压使血液流得比较顺畅。

3、高血脂

高血压知识科普:高血压的发病原因及防治,太全了!

网络配图

如果血脂肪、胆固醇太高,血管上就会沉积许多附着物,从而造成血液的粘稠度太高,导致血流的速度越来越慢。

4、不良的生活习惯

高血压知识科普:高血压的发病原因及防治,太全了!

网络配图

膳食结构不合理,如过多的钠盐、低钾饮食、大量饮酒、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以及肥胖、熬夜等均可使血压升高。

另外,吸烟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过程,为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5、精神因素

高血压知识科普:高血压的发病原因及防治,太全了!

网络配图

生理压力增大时,大脑会分泌加压抗利尿素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导致血管收缩。而肾上腺素会分泌更多的醛固醇,这种物质会进一步促使血压升高。

此外,长期情绪波动较大(紧张、愤怒、压力、悲伤等),也会导致持续性的高血压。

高血压如何防治?

1、生活方式干预

高血压知识科普:高血压的发病原因及防治,太全了!

网络配图

  • 饮食要清淡,每天的食盐摄入量最好不要超过6克,有高血压家族史的每天食盐摄入量最好在2-3克;

  • 注意食物多样性、谷物为主;

  • 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

  • 同时,还要戒烟酒、适量运动、规律作息、稳定情绪。

2、营养血管

通过营养补充剂的方式来滋养软化血管,延缓血管老化,恢复血管弹性和韧性,清除血液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从而来防治高血压。如:

  • 胶原蛋白:补充血管壁胶原,增强血管弹性,软化血管

  • 鱼油: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阻止黏附物形成,预防动脉血栓和高血压

  • 葡聚糖:降低坏胆固醇数量,降血脂和血糖,有效防止动脉硬化

3、药物治疗

高血压知识科普:高血压的发病原因及防治,太全了!

网络配图

常用的降压药(如利尿剂、β—受体阻断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可以通过药物刺激血管扩张快速达到降压的目的。

但是降压药也会有很多的副作用:降压药产生的大量的药物代谢毒素会沉积在血管壁上,服用越多沉积越多,最终使血管更加硬化,变薄,变脆,再加上降压药通过强力扩张血管,快速降压,必然是已经硬化的血管更加脆弱,易引发并发症。

因此,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切记不可擅自做主服用药物。一旦确诊为需要服用药物的高血压患者就一定要坚持药物治疗,再配合非药物治疗作为辅助手段。

一些初发病、年轻的高血压患者在早期通过生活方式干预、服药等方法,把血压控制到一定程度后,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适当减药、甚至停药,但是高危患者应该坚持终身服药。

高血压知识科普:高血压的发病原因及防治,太全了!

网络配图

写在最后:

高血压易患不易治,因此预防很重要。生活中最好经常测血压,关注血压变化,方能有备无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