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性话题不再敏感,铭记苦难,22名幸存“慰安妇”生活实录
文/伍脊六兽特约作者:爻夜。
影片《二十二》开始的时候是葬礼,结束的时候仍然是葬礼。苍山覆雪,雾琐荒林。老人们静静的离开,爆竹沉闷作响,唢呐喧嚣离乱,可她们都已无法听见。只有坟前的荒草一季季的荣枯,村落的青烟随风飘散。其实,或早或晚,这是每个人的结局,所以我们要珍惜现在的时光和身边的人。
《二十二》这部影片从2014年初开始拍摄到今天上映,期间有13位老人离世。看着屏幕上的一个个方框,不由得心里发酸。幸运的是郭柯导演及时的记录下了一些珍贵的画面,可以与世人分享,并引发人们的思考。而不幸的是,记忆无法无限存储,生命不能再来。受害者没有得到应有的补偿,而施暴者不仅拒绝道歉,甚至不断涂抹这段历史。
其实,慰安妇的问题早就应该得到应有的重视,他不仅仅是相关人士、志愿者的事,而是整个民族的事情。如果被践踏者的怨气得不到倾诉,如果真实的历史得不到呈现,如果为非作歹的人仍然肆意妄为,那我们的尊严在哪里?没有了尊严又何谈幸福。
影片当中一位位沧桑的老人在镜头前,凝视、颤抖、哽咽。她们捂住脸,背过头去,每当提及那段往事,时间都会陷入漫长的停顿。大雨哗哗的冲洗下来,从天上砸到地上,从屋檐汇入水坑,像是无言的宣泄,像狂暴的记忆冲刷。她们不愿意提起,她们说忘记了。我们理解,导演也理解。所以很多的镜头都是建立在保护受害者的基础上的。
性这个话题在中国十分的敏感。尤其是在传统观念“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灌输下。很多人面对屈辱,都不敢控诉,但在精神上又不断的进行自我折磨,以至于受害者终其一生都饱受精神的煎熬。因此,越是在这种境遇下,我们越不能让受害者蒙受不白之屈,建立合理的发声空间,是《二十二》一直在努力做的。
受害者的遭遇已经让人悲悯,然而最可气、也最可悲的是她们还要遭受身边人的嘲笑和奚落。好像犯错的不是侵略者,而是惨遭蹂躏的妇女。在李爱连奶奶的诉说中,就提及她从鬼子那里回来,村民不断的有人问他各种问题,这让她很难堪,所以她从来不提起这些事。受害者遭遇不幸后,还要承受各种舆论方面的压力,真是令人心酸。殊不知,一个慰安妇的后续伤害很大程度上都是来源于她熟悉的人。这就像是《素媛》一样,遭遇摧残已属不幸,而熟悉的人却要伤口撒盐,这让受害者还如何倾诉。
当然,奶奶们不愿倾诉的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他们倾诉无人。长久以来她们的生活无人过问,她们的精神得不到照顾,即使她们想要说,又和谁去说呢。久而久之,她们也就习惯了沉默。只有在某些时刻,他们愿意提起一些事情,但到心痛处,又戛然而止。
奶奶们似乎习惯了忍耐,她们善良淳朴,热爱生活。面对镜头,她们欲哭,但又忍住。这像极了他们对待痛苦的方式,他们想要控诉,但又会把到嘴边的话噎回去,欲言又止。
每当这个时候,我真想抱抱她们,然后说,哭出来吧!不要再忍着了。关于要不要采访这些老奶奶,网上也有争论。认为这样做可能会打扰她们平静的生活,重新陷入到梦魇之中。网友的担心不无道理,所以《二十二》在拍摄时最大限度的不去干涉她们的生活,同时为她们提供发言的空间。
其实,记录这些事情是非常有意义的。其中最重要的意义就是让受害者得到关怀,让她们知道,她们受的苦不白受,她们遭的罪不白遭,有人惦记着她们,有人为他们争取应有的正义。而且,很多奶奶的生活处境极其艰难。影片中,很多老人的住所都是上世纪的老房子,断井残垣,衰败破落。她们的房间里阴暗狭小,苍蝇横蹿。这些画面无不感召着一批又一批的热心人士伸出援助之手,让她们过的更好一些。
根据纪录片得知,这些资料不仅在院线公映,还是与日本打官司的有效证据。还原历史对于我们来说意义重大,我们实在无法忍受禽兽犯了罪之后还像善人一样到处虚伪的微笑,四处篡改涂抹。如果好人不作为,不哭出自己的痛苦,不喊出自己诉求,那恶人将继续猖獗。
还原事实真相的另一个重要意义,就是把是非曲直公布于众,公道自在人心,受害者的亲身经历是历史最直接有力的证明。中华文明几千年,老祖宗传下的规矩是做人要讲究仁义礼智信,我们不提倡以怨抱怨,但历史苦难誓不能忘!日本在二战侵华期间的罪行誓不能忘!当然,这并不是让我们陷入到盲目的仇恨当中,仇恨一切日本人和日本有关的事物,但必须表明的是,对那些篡改历史,搬弄是非的人必须给予原则性的打击。古人言,亡其国,必先亡其史。如果我们守护不住我们的历史,我们又何谈守护我们的国家?
幸运的是,正义正在不断地壮大。《二十二》得到了多国志愿者的协助,而其前期拍摄经费也是来源于三万多爱心人士众筹,官方媒体也发声支持。昨天,是全球“慰安妇”纪念日,今天,是日本二战终战纪念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希望所有人能够一起努力、呼喊,让那些想哭的人放声痛哭,让更多人看清这段历史,让后人铭记苦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