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个外用内服的简单小妙招,让你告别脱发,拒绝油腻!
刚刚过去的2017年,“脱发”成为了年度热词,刷遍了网络和朋友圈。
“第一批90后已经秃了!”——网络上哀鸿遍野。
嘻嘻,不要担心,咱们中医人可有自己的小妙招,外用内服都有效哦~
如发现脱发较多,不要惊慌,首先弄清是正常脱发还是异常脱发。劳逸结合,不操劳过度,不熬夜,经常进行头部保健按摩。下面介绍几个小方法:
外敷生发小方法
方法1:生姜25 克,米醋25 毫升,将生姜捣烂,加米醋拌匀,涂在秃发处,用纱布捆住。
方法2:将新鲜侧柏叶浸泡于60% 酒精中,7 天后滤出药液,涂擦毛发脱落部位,每日3 次。如能坚持连续涂擦,并酌量增加药液浓度,则毛发生长可较浓密,同时不易脱落。
饮食注意防脱发
1. 香蕉、核桃仁与黑芝麻是减少脱发的首选食物。
2. 鱼类、蛋、豆类及乳制品,都含有丰富的含硫氨基酸,为了供应头发足够的养分,所以摄取一定要充足。
3. 海带、紫菜等藻类食物,由于含有丰富的碘,是甲状腺素的主要成分,可以促进头发的生长。
4. 避免摄取过多甜食或油脂。这类食物会使头皮分泌大量的油脂,进而引起脱发。
内服偏方酌情选
方法1:何首乌30 克,大米50 克,冰糖适量。将何首乌放入砂锅中,煎取浓汁后去药渣,然后放入大米和冰糖,将米煮成粥即成。经常服用有效。
方法2:大米60 克,枸杞子15 克,放砂锅中煮成粥。1 天2 次服用。1 个疗程为7 天。
方法3:黑豆500 克,水浸豆粒发胀为度,晾干后撒盐少许,贮于瓷瓶内,每次服6 克,每日2 次,温开水送下。
方法4:核桃 12 个,枸杞子60 克,黑豆240 克,何首乌60 克,熟地黄50 克,山萸肉50 克。先将枸杞子、何首乌、熟地黄、山萸肉加水煎取浓汁后去渣,再将核桃、黑豆加入浓汁中煎煮,至核桃仁糜烂于此汁中并被黑豆吸收,然后烘干。每次服6~9 克,每日 2 次,早、晚空腹服,有助于头发生长。
分型食疗效果佳
1. 肝肾阴虚者
头发成片脱落,进行性加重,发质干枯,常伴有头晕、失眠、五心
烦热、睡觉时出汗、腰膝酸软等不适。女性可有月经不调,男性则伴有
遗精。食疗原则为滋补肝肾、养血生发。
(1)推荐食物
黑芝麻、黑豆、核桃仁、桂圆肉、栗子、黑枣、枸杞子、桑椹、羊肉等。
(2)推荐药膳——核桃芝麻粥
材料:核桃仁200 克,芝麻、粳米各100 克。
做法:将核桃仁及芝麻各研末,备用。粳米加水煮粥至七成熟,再加入核桃仁、芝麻各30 克,煮熟即可。每日分1~2 次食用。
功效:补益肝肾。
(3)推荐中成药——天麻首乌片
组成:天麻、白芷、何首乌、熟地黄、丹参、川芎、当归、蒺藜(炒)、桑叶、墨旱莲、女贞子、白芍、黄精、甘草。
用法:口服。1 次6 片,1 日3 次。
功效:滋阴补肾,养血息风。用于肝肾阴虚所致的头晕目眩、头痛耳鸣、口苦咽干、腰膝酸软、脱发、白发,以及血管神经性头痛、脂溢性脱发见上述证候者。
2. 气血两虚者
头发稀疏,伴有面色萎黄、神疲乏力、头晕眼花、心悸失眠、舌质淡、苔白、脉细弱。食疗原则为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1)推荐食物
蜂蜜、大枣、山药、红糖、鸡肉、猪血、鸡蛋、牛奶、土豆、葡萄、胡萝卜等。
(2)推荐药膳——人参炖竹丝鸡
材料:竹丝鸡1 只,人参2.5 克,当归15 克,黄精50 克,红枣8个,生姜1 片。
做法:人参、当归、黄精、红枣(去核)、生姜洗净;竹丝鸡刮净,去肠杂和脚,斩件。把全部用料放入炖盅内,加入滚水,盖上盖子,隔滚水文火炖3 小时,调味食用。
功效:平补气血,养颜黑发。用于气血不足,面色苍白或萎黄,须发脱落或早白。
(3)推荐中成药——养血生发胶囊
组成:熟地黄、制何首乌、当归、川芎、白芍、菟丝子、天麻、木瓜、羌活。
用法:口服。1 次4 粒,1 日2 次。
功效:养血祛风,益肾填精。用于血虚风盛、肾精不足所致的脱发,症见毛发松动或呈稀疏状脱落、毛发干燥或油腻、头皮瘙痒,以及斑秃、全秃、脂溢性脱发、产后脱发见上述证候者。
3. 脾虚湿盛者
头部多油黏腻,毛发光亮,头皮瘙痒,伴有食欲不振、腹胀、腹泻、舌质红、苔厚腻。食疗原则为健脾除湿。
(1)推荐食物
绿豆、扁豆、丝瓜、薏苡仁、冬瓜。切记不宜过食生冷、油腻的食物,以免助湿碍脾。
(2)推荐药膳——生发果菜汁
材料:莴苣250 克,胡萝卜、苹果各100 克,柠檬适量。
做法:以榨汁机将四物榨成果汁,坚持每日或隔天饮用1 份。
功效:此混合果汁营养丰富,可补中益气,促进头发再生。
好书推荐:
郜文辉,女,中医学博士,湖南中医药大学教师。主要从事中医经典课程教学以及中医药防治常见病临床工作。热爱中医。熟读经典,对中医药保健养生美容深有兴趣,参编著作8部,担任《草本美容》副主编、《亚健康方药学》编委。(详情请点击下方“了解更多”)
本文部分内容选自《有益全身的养生妙招——人体不同部位的保健养生》(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郜文辉 主编),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悦读中医”(大众喜爱的50个阅读微信公众号中唯一一个医药类公众号),每日推送,及时获取中医药知识和养生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