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姜真能治脱发吗?1元钱治脱发,是怎么实现的?

文 / 农视网
2017-11-28 01:08

脱发问题困扰了很多人。

目前所知,引发脱发的因素大致有:遗传因素、激素变化、精神压力、饮食问题、疾病和外伤、药物影响等。

生姜真能治脱发吗?1元钱治脱发,是怎么实现的?

人每天都会掉落50-100根头发,同时有对应数量的新生头发补充。

但如果是一天掉头发超过100根,且持续2或3个月以上,那可能是出现了脱发,最好尽快就医

不要觉得自己上网查查药方就能治,因为脱发往往不是单一因素引起的,而是多种因素共同导致的结果,治疗时需要先查清原因才能对症下药,进行有效治疗。

缺乏医生的专业诊断,仅依靠个人判断和偏方来改善脱发,是不可取的。

不过个人可以多了解一些相关知识。

谁是脱发“催化剂”?

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表明,30岁前脱发人群已占到总人数的84%,脱发呈现低龄化趋势

而近日某所大学对434位研究生的调查显示,35%的同学有轻微脱发现象,15%的人较严重,4%的人感觉自己快秃了。

生姜真能治脱发吗?1元钱治脱发,是怎么实现的?

综合来看,现代生活节奏过快导致的精神压力大、作息不规律是年轻人脱发的最常见“催化剂”

生姜真能治脱发吗?1元钱治脱发,是怎么实现的?

精神压力过大不但会引发斑秃和脂溢性脱发,还会让遗传性脱发提早发生。

生姜真能治脱发吗?1元钱治脱发,是怎么实现的?

案例:1元钱改善脱发

在央视《健康到我家》节目中,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李萍与大家分享了一个病例;这也许更能说明,面对不同的人,治疗脱发的方法不能一概而论

有位患者因为工作压力非常大,大把大把地脱发,而且舌苔厚腻、淡无血色。一开始给她开了养血、健脾、除湿的药物,但服用后,脱发、舌苔厚腻等症状都没有什么改善。

后来,医生便让她把那些药都停了,换成一种相当简单的方法:

1块钱买根白萝卜,煮水喝。

生姜真能治脱发吗?1元钱治脱发,是怎么实现的?

一段时间后,这位病人的舌苔消失得干干净净,脱发也停止了。

从中医角度解释,这是因为患者体内湿气过重,而白萝卜水能帮助去除体内湿气。湿气去除后,之前被阻碍的营养就可以正常滋养头发了,脱发自然也就停止了。

生姜治脱发是谣言吗?

很多人都记得“生姜擦头皮治脱发”这个说法。但最近也有很多报道认为,这不靠谱。

生姜真能治脱发吗?1元钱治脱发,是怎么实现的?

依据是,近年来有研究表明,生姜中含有一种抗炎、抗肿瘤的活性成分“6-姜酚”,这种成分会抑制毛发生长①——它的抑制效果好到,可以考虑提取出来作为脱毛药物使用……

生姜擦头皮治脱发是谣言吗?

也不全是。

生姜里含有姜精油、姜辣素、姜黄酮等多种成分,而6-姜酚只是姜辣素中的一种。

虽然6-姜酚不起作用,但,生姜中的其他成分依然有加速血液循环,促进头皮新陈代谢,活化毛囊组织等功效——有动物实验证明了这一点②,不过该实验中使用了生姜榨汁,而不是姜片。

综合各类医学文献看,生姜擦头皮,只是一种有适用范围的辅助治疗手段

有研究者整理了近50年来中医治疗脱发的文献,无论是内服还是外用,生姜都不是高频使用的药物③。用生姜涂擦患处,多见于治疗“斑秃”也就是圆形脱发症,而且是辅助手段。

生姜真能治脱发吗?1元钱治脱发,是怎么实现的?

总之,指望仅靠生姜对头皮的外部刺激,就治好脱发,不太现实。

没有什么万能药

脱发已经是全世界常见的皮肤病,但造成脱发的原因因人而异,所以,对某人管用的治疗方法,换个人可能就无效,这都是很正常的。

至于一些似乎起效的偏方,它们的效果也可能是基于“安慰剂效应”——治疗本身无效,但患者“相信”治疗有效,这种心理上的积极反应改善了人的生理状态,从而让患者症状得到舒缓。

生姜真能治脱发吗?1元钱治脱发,是怎么实现的?

不过,不管怎么说,头发本质上是角蛋白,它的生长需要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和必需的氨基酸、脂肪酸和糖类的支持,所以,有“三千丝烦恼”的人,更该注意合理饮食、均衡摄入营养,不要吃太多糖和油腻的食物

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

毕竟,除了遗传因素外,压力和熬夜都是脱发的主因,作息不规律是最大杀手,烟酒则是帮凶

所以,每天早睡不熬夜(很重要),远离烟酒,学会调整心理、释放压力,可以帮助我们避免发质变差、大量脱发的窘境。

生姜真能治脱发吗?1元钱治脱发,是怎么实现的?

如果真的出现脱发,还是要趁早去正规的医院看皮肤科(脱发一般是在皮肤科挂号),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有效治疗。

祝大家的秀发都健康。

参考文献:

① 侯春;苗勇;冀航;王肃生;梁刚.生姜提取物6-姜酚对毛发生长的影响和机制探讨.中国美容医学.2016

② 刘莉;朱红霞;陈育尧;叶文君;刘强.生姜对C57小鼠毛发生长影响的研究.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

③ 周雯.近50年中医治疗脱发的文献研究.南京中医药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