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是一个性开放的国家吗?——克久拉霍性爱神庙的震撼之旅
原创 2017-09-27 曦和 晚上八点
好吧,这一篇很显然我要谈一个非常愚蠢也很幼稚的话题:印度是不是一个性开放的国家?
之所以称这个话题很愚蠢,是因为对印度有起码常识的人都知道:印度种姓制度时至今日影响仍然巨大,男权社会中妇女地位低下,是被压抑的对象。今天的印度仍然秉承“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自由恋爱和大胆地追求爱情是社会不能接受的,这样的价值观即使火车上偶遇的十来岁的小姑娘也会一脸正义凛然地告诉我们:绝对不可以自己去谈恋爱,否则警察叔叔可以进行干涉管理,甚至抓到局里通知爹妈来领人。这个情节当然可以从印度电影《死生契阔》得到印证,而我们沿路经过这么多的城市,看见过成群结队的姑娘,也碰到过成群结队的小伙子,却鲜见青年男女单独呆在一起,牵手秀恩爱撒狗粮的。只有首都新德里例外,西方文明浸润已久,养眼的帅哥靓妹在灿烂的阳光下热烈地交谈、牵手,笑意盈盈深情地看向对方,满城行走的青春荷尔蒙。
驶进21世纪文明的今日,这样的婚恋观明显是不合时宜的,我们中学课本直接归其为“封建残余”,是糟粕要不得的坏东西。然而,你能想到印度的离婚率竟是全球倒数的。被安排的婚姻竟然如此稳定,我该说他们特别能忍受还是对于父母或“神意”安排特别忠诚。无论如何,不可思议的印度展现了她传统、保守的一面。
既然如此,保守的恋爱婚恋观后面是保守的性意识就毫无疑问了,丈夫对妻子的贞洁和处女情节的重视一如其他古老文化,并无二致!
然而,这样的观念在我走进克久拉霍时,还是大大震惊了!尽管我知道这个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小镇,以其遗存的神庙而著称,神庙上有大量大胆、挑战想象力的性爱石雕,是那种看了就会不好意思,如果仔细研究更加担心旁人眼光的那类作品。这样的作品公然陈列于阳光之下,供人研读玩味!在这里你能找到一种偷窥禁果的乐趣,甚至有人说,克久拉霍的神庙就是为庆祝性爱而建立的,印度由此享有了对性最开放的民族的名声。
所以,印度,你其实是一个对性很开放的古老神秘的存在,对吗?
从瓦拉纳西乘坐火车出发,453公里的路程,费时近12小时(相比中国速度,真正体会什么叫慢印度),终于在凌晨5:15分抵达克久拉霍。这样一个世界遗产小镇这两年才通火车,早些年的旅游攻略上驴友们还只能选择长途大巴颠簸一天才能到达。从离开加尔各答开始,就不可救药地喜欢这块神奇的土地,没有那些悲伤的面孔和苦难的承载,人似乎都变得纯粹和简单。尤其是当火车行驶在乡间的时光,有如走进童话世界,幽蓝如画的背景下,云朵如一块块棉花糖般肆意挥洒出一片写意,阳光下一片绿油油的树木草地,点缀其间的牛群、羊群和悠然自得的农夫农妇们,用勤劳的双手编织幸福音乐跳动的音律,心情莫名绽放,想要唱歌,想要手舞足蹈。
克久拉霍是个小镇而已,我们只计划了一天的停留。下火车第一感觉,就是这里的姑娘似乎比别处养眼,不管面容还是身段,小伙子有淳朴的乡土气息,看人的眼神却热辣灼人,很会勾人,乡间的小路也能看见青年男女骑车搂腰并行,确实不同他处。沿路很多男士大声地与我们打招呼:hello!Namaste!眼神却直勾勾地盯着你,如野牛般富有侵略而不知收敛。如果你出于友好回应问好,他们会接下来伸出双手:howdo you do ?这是想一亲芳泽,得寸进尺啊!
不敢与陌生人随便握手而产生肢体接触,而且网传这里的男人喜欢与女士握手,并且很久都不愿松手。我是见识到了,这里连七八岁的小男孩跟女士打招呼,都要伸手看看能不能顺便揩点油。在神庙景点外面,甚至看见幼小的男童在兜售印度神书《爱经》(《爱经》是古印度一本关于性爱的经典书籍,相传是由一位独身的学者所作,时间大概在1世纪和6世纪之间,很可能在印度文艺复兴的笈多王朝时期。在昌德拉王朝,印度教盛行通过性的和谐达到与神合一的宗教信仰。除了完成神的仪式外,印度教徒还有一种特别的理论,他们认为"爱"是与生俱来,可以无师自通,但"性"必须经由学习方可掌握。因此古印度人撰写了一本讲述性技巧的非常著名的《爱经》(KAMASUTRA),此处为百度上转来的对《爱经》的介绍)。
我很难不揣测这个孩子应该很早就会翻看这部奇书,而对镇上几乎是免费开放的这些性爱神庙几乎天天时时与这里的人进行性启蒙与教育,民风的原始和对性的开放几乎融入到这里的空气中。更不要说沿路兜售的那些与性有关的小玩意了。不登大雅之堂的性在这里竟如此公开和坦然,我的世界观简直要轰然坍塌改变了!为什么?
相传克久拉霍神庙建于公元950年到1050年间,是由兴起于印度西北部的拉起普特人修建的。因为白匈奴的入侵,拉起普特人逃难至拉贾斯坦邦(现在印度西北部的一个大邦),并在接下来的岁月中逐渐发展出一个影响广泛的政权—昌德拉王朝,克久拉霍就位于其都城羯陵枷城堡附近。在12世纪的时候,这里还有85座神庙散布于方圆20公里的地方。昌德拉王朝实行宗教宽容政策,这里既有印度教神庙,也有耆那教神庙,而后者产生时代约与佛教和中国儒家、道家同时代的世界文明轴心时期。这里是印度教高峰时期寺庙的典型代表,一座座高塔如玉米穗一样高耸入云,在玉米穗的表面雕刻各种人物和花纹,反复多变,充满乐趣。有的是一座孤塔,有的则是一座塔群,由一簇簇小塔共同组成,但是每个小塔都与塔群如此和谐,令人惊叹当初工匠是如何想到这样的结构。
虽然克久拉霍因性爱神庙而闻名,其实只有去现场才会发现他们并不仅仅只是反映性爱,准确来说应该是他们日常生活的场景,从行军打仗到结婚娶妻,一幕幕的生活场景被匠人们如放电影般用石刻永远保留下来了。在所有场景中,性爱被作为生活中的一部分也被提及。
印度教中本身就有生殖崇拜的原始教义,信仰的主神湿婆能歌善舞,在供奉湿婆的印度教神庙中,湿婆化身往往是一根石柱,象征阴茎和生殖力。而这样的生殖崇拜,甚至可以延伸到外喜马拉雅山脉中,一座形同男性生殖器的山峰——冈仁波齐也得到了崇拜,他同是印度教、藏传佛教的圣地,被认为是宇宙的中心,并不富裕的印度教圣徒历尽千辛万苦也要来这里朝圣,每天上演着与穆斯林、犹太教徒千山万水跋涉去麦加圣城一样的宗教虔诚之旅。
明白了这一点,似乎也就能理解性爱主题其实并没有什么大不了。尤其是在文明早期,列国林立,彼此征伐,人口不仅仅意味着生产的保证,更是能征善伐战士的来源,这是生存还是死亡的大问题,当然要重视!
即便道理如此简单,但是当这些雕塑主题扑面而来的时候,还是让人窒息:一个印度人正在自慰,而另一处一个男人正在和马发生关系,更有甚者,一个王在几个侍女的帮助之下,进行高难度的体位动作,简直挑战人类想象的极限。我几乎能想象当年别出心裁雕刻这些石像的工匠,一边敲着凿子,一边爽朗地笑着,在他旁边,他的朋友们一边喝酒,一边起哄看着他的杰作。多么有趣的日常!
同时代的其他文明,中国正处在程朱理学兴起时期,“存天理,灭人欲”以求圣人境界正慢慢成为社会的风向标,再来看即将成为世界之王的西欧社会,此时正处于黑暗的中世纪鼎盛时期,教皇高高在上,仰视天国的荣光必定要抛弃现世的卑微,禁欲是社会的主题,且不说说男女之恋,口腹之乐甚至光华之色动听之音都是地狱伸出诱惑灵魂堕落的潘多拉魔盒。相比之下,印度人确实是一个开放、豁达、对性持相当开放态度的文化的存在!
今日的克久拉霍已完全不同于12世纪时期的她,在方圆6公里的地方残存大约20来座神庙,很多胆大而率性的神庙已经不见踪影,被残忍地摧毁。从中亚崛起的成吉思汗的后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横扫印度,并最终在15世纪建立起莫卧儿帝国,伊斯兰教是这个帝国唯一的信仰,异教尤其是这样的惊世骇俗挑战伊斯兰文化的神庙和雕刻自然是不能容忍的,而其后主宰印度的大英帝国,维多利亚时代的清教徒们亦不能接受狂放的印度人如此公开地放纵欲望,于是神庙群雪上加霜,再遭不测。
今日这些已成往事,人们怀着对历史的敬畏和对人性、宗教文化的好奇来参观这些神庙和雕塑,也许在文明的世界,性不是一个可以摆在桌面谈论的体面的主题,然而我们不会忘记,人生其实至为简单,出生、活着、娶妻、繁殖后代、死亡的这个过程不过在每个人人身上重复上演,历史和文明因其而延续、而繁荣发展。食色,本性也!这或许也是为什么那么多没有被文明清洗的民族质朴、真实、充满野性却让人心生喜爱的原因吧。
说到现在,其实我也很难真正定义印度是不是一个性开放的国家。
作者系浙江省衢州二中历史老师
“晚上八点”特约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