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十分钟吓跑糖尿病?糖尿病眼病变征兆?得了糖尿病要忌口?
最近,许多糖尿病患者都来询问:什么降糖方法既不花钱又管用?在此,我们还是要强调一点,糖尿病是一种生活方式病,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方案应当始于生活方式,按时运用药物疗法,最终还是要终于生活方式。理解了这一点,我们从改善大家的生活方式入手,推荐一种既省钱又管用的降糖方法:饭后百步走。
运动的好处人人皆知。一般也医生会嘱咐糖尿病人,每天要保持一定的运动量。而由新西兰的研究者进行的小型研究发现,比起白天一次性运动30分钟,饭后(尤其是晚饭)步行10分钟,被证明能够更有效地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这项最近已发表于德国医学期刊《糖尿病学》(Diabetologia)的研究还指出,晚饭后步行能使餐后血糖水平下降22%。
在另外一项研究中,来自英国的研究员结合了28个更小的研究,发现人们运动得越多,患上2型糖尿病的机会越小。该研究发现,运动能帮助胰岛素更好地作用于细胞,帮助肌肉更有效地“使用”糖分。
这份同样在《糖尿病学》上发表的研究发现,人们加倍运动量至每周运动300分钟,而不是推荐的150分钟,他们患上2型糖尿病的机会减少了36%。
根据美国疾控中心的数据,2015年,只有49%的美国人会进行每天30分钟、每周五天的有规律适量运动。
ABC新闻医疗版主编Richard Besser表示,“每一个糖尿病人对运动的反应机制是不同的,应该和医生交流,确保从运动中受益,而不是一味地让血糖水平降得太低。”他还指出,“每一小步都有帮助,你不应该用‘没时间’作为理由推托。”
这一系列的科学研究都表明了:糖尿病患者坚持运动,可以收获无穷无尽的好处,如果平时没有太多时间,那么您不妨在晚饭后抽出十分钟的时间遛遛弯,让自己的生活方式更加科学合理,也让自己的身体更加健康强壮。
糖友们,赶快行动起来吧!
糖尿病有这些信号,要警惕眼病变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但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控制差,眼睛坏了,再美好的世界也都没法看。
近年来糖尿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该病会导致多种并发症,严重危害患者的健康。糖尿病眼病的7个典型症状,若出现要及时就医。
?眼前有发黑的物体漂浮,如小球、蝌蚪或蜘蛛网;
?视物有闪光感;
?视野缺损,即眼睛能看到的范围较以前明显缩小;
?视物不清,如隔云烟;
?视力减退,夜间尤为明显,或近视程度加重;
?出现重影;
?上睑下垂、眼球运动障碍。
由于糖尿病眼底病变损害的不可逆性,预防显得尤为重要,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治疗效果较好,早期预防的花费也要远远低于晚期治疗的费用,疗效也更佳。
因此,糖尿病患者应定期检查眼底。一般发病5年内应每年检查1次,超过5年则每3~6个月检查一次,根据结果进行适当治疗。
糖尿病患者除了要在内分泌科治疗,严格控制血糖外,还要学习糖尿病眼病知识,定期到正规医院眼科检查视力及眼底。
得了糖尿病就一定要忌口?糖尿病人群在我国已经接近1.5亿人,成年人中平均3-5人中就有一位糖尿病患者,这样高的糖尿病比例给许多家庭造成沉重的负担。而对糖尿病本身的不了解,往往也带给人们许多恐慌,人云亦云的治疗方法让许多糖尿病患者如坠云雾,四处乱碰。大多数人都认为得了糖尿病后不能随便吃东西,有许多忌口,尤其是不能吃糖。糖尿病到底是个什么样的疾病呢?是人们说的吃出来的病吗?
糖尿病主要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也被称为一型和二型。一型主要是先天的代谢功能障碍引起的,二型主要为后天的生活习惯造成,还有孕期糖尿病等。但对我们绝大多数糖尿病患者来说,基本上都属于二型糖尿病。
糖尿病本质来说是属于代谢性疾病。即人体在代谢营养物质过程中,由于营养物质(主要是能量)摄入过多或比例不合适,给人体代谢功能带来的长期损伤。代谢性功能损伤的表现就是血糖值升高。
人体每天摄入的食物有很多种类,基本上来说会影响到能量代谢的主要是三种能量物质,分别是糖类、蛋白质和脂肪。这三种物质都可以给人提供能量,不论其中哪一种或三种的组合,只要超过每天需要的总能量(A=总摄入量-代谢量,Agt;0),长此以往都有出现代谢性疾病的风险,A值越高,其风险越高。
所以,人患二型糖尿病,并不是因为吃甜食引起的,而是由于能量过剩引起的。如果患了糖尿病,会出现对糖的耐受率降低,无法很好的代谢摄入的糖,就出现了血糖高的现象,这也是很多人会混淆吃糖对糖尿病影响的原因。许多人误认为,得了糖尿病吃糖会引起血糖升高,就以为是因为吃糖引起的糖尿病。这其实是两回事。
糖尿病人该如何进食呢? 对于糖尿病人来说,如果可以很好的依据营养学的原则进行膳食,其实和正常人的生活是差不多的,并不会带来烦恼。也就是说,糖尿病人并没有什么是不能吃的,也不存在吃什么就可以降血糖的说法。 糖尿病饮食的根本原则就是要控制总能量,而控制总能量的方法一是控制摄入的总能量,并且坚持食物多样原则。另一个方法就是增加运动量,增加能量消耗。
糖尿病不是一个可以通过秘方、绝招、小窍门就可以治疗或改善的,它需要一套全新的生活方式,既均衡膳食,控制总能量,加强运动。
具体的饮食能量需求情况,建议大家参照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或去当地医院营养科找专业营养师为你进行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