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糖指数、血糖负荷、心血管疾病和死亡率的关系

文 / 心在线
2021-04-18 19:01
肥胖与吸烟、高血压和糖尿病一样,已成为全球主要的健康负担之一。肥胖可通过生活方式干预,从而改善心血管代谢疾病的风险。在多项早期的研究中发现,低进食频率与肥胖相关,也就是吃得越少反而越容易发胖。

在三餐与肥胖之间的关系研究中,早餐进食频率与肥胖的关系相关研究较多,早期研究发现早餐进食频率与肥胖存在负相关关系,也就是早餐频率降低或不吃早餐会增加肥胖的风险。然而,很少有研究报道午餐和晚餐频率对肥胖的临床影响。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饮食健康问题,因此低碳水化合物饮食也越来越备受欢迎。目前,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在预防慢性病方面的价值已被广泛认可,尤其在预防和治疗糖尿病方面。

此前,已有多项研究支持低升糖指数饮食在预防和治疗糖尿病方面的作用,但其与心血管疾病风险降低之间的关系,目前尚有争议,且研究数据大多来自高收入的西方人群。

有学者开展一项大规模国际性PURE研究,以评估升糖指数与心血管疾病及全因死亡率之间的关系,其结果于日前在新英格兰杂志(NEJM)上发表。


该研究是一项大规模、多中心、前瞻性、观察性研究,从五大洲20个国家(包括4个高收入国家、11个中等收入国家和5个低收入国家)纳入了137,851例35~70岁的参与者。使用标准化问卷收集以下信息:人口统计学因素、社会经济地位(教育程度、收入和职业)、生活方式(吸烟状况、体力活动和饮酒状况)、健康史和用药情况;并记录身高、体重、腰围、臀围和血压等数据,进行在中位9.5年(范围,3.2~11.9年)的随访。研究主要终点是由主要心血管事件(心血管原因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卒中和心力衰竭)或全因死亡构成的复合结局;次要终点包括复合结局的各构成部分加上心血管以外的其他原因死亡。

在中位9.5年随访期间,14,075例参与者发生了主要复合结局,包括8,780例死亡(3,229例明确或可能死于心血管原因,5,551例死于心血管以外的其他原因);另外649例与损伤相关的死亡未被纳入心血管以外的其他死因。在同一时期,8,252例参与者发生了至少1起主要心血管事件(3,579例心肌梗死、3,840例卒中和923例心力衰竭)。

研究结果显示,在完全校正模型中升糖指数与主要复合结局呈正相关,包括之前无心血管疾病的参与者(RR=1.21;95% CI :1.11~1.34),之前有心血管疾病的参与者(RR=1.51;95% CI:1.25~1.82)以及整个人群(RR=1.25;95% CI: 1.15~1.37); 升糖指数也与心血管原因死亡、主要心血管事件和卒中以及全因死亡风险和心血管以外其他原因死亡风险呈正相关;且升糖指数和总死亡率以及主要心血管疾病之间呈显著的非线性正相关。(表2.)

表1.各地区的参与者基线特征

表2. 根据心血管疾病(CVD)状况列出的临床结局和升糖指数之间的关联


在整个人群中,对于血糖负荷,已有类似的效应,但效应不太明显;然而,对于主要心血管事件和全因死亡,仅在之前有心血管疾病的参与者中与血糖负荷之间的显著关联。(表3.)

表3. 根据CVD状况列出的临床结局和血糖负荷之间的关联


在BMI较高(≥25)的参与者中,升糖指数和主要复合结局之间的关联强调显著超过BMI较低(<25)的参与者(P=0.01)。升糖指数和主要复合结局之间的关联未因以下因素不同而有显著差异:运动状况(大量或少量运动)、吸烟状况或者降压药或他汀类药物用药情况。

研究结果表明:在多个国家、地理和经济区域,与低升糖指数饮食相比,高升糖指数饮食与较高的心血管疾病和死亡风险相关。研究者认为,低升糖指数饮食降低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以及有可能增加其他原因死亡风险的疾病的发病率,可能与较低的餐后血糖水平、较低的血清胆固醇和C反应蛋白水平,以及较低的血压相关。

图1. 根据体质指数列出的参与者主要复合结局和升糖指数之间的关联

专家简介


黄华廷,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医师医学硕士,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心血管疾病诊疗工作,主要研究冠心病介入诊疗及起搏与电生理方向。

吉庆伟,医学博士,博士后,主任医师,暨南大学医学院博士生导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心内科副主任(主持工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网评专家,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肺血管病学组委员,中国心血管医师协会转化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医疗器械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高血压防治分会委员。主要从事冠心病、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尤其侧重于冠心病的介入诊疗,在心血管危急重症的处理上具有较丰富经验。在Cardiovascular Research等国际学术期刊发表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SCI收录学术论文29篇,总影响因子大于100分,单篇最高9.986,总引用840次,单篇最高引用144次。担任Atherosclerosis、Immunology等多种国际学术期刊特约审稿专家。主持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1项中国博士后基金,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一项。

参考文献

Glycemic Index, Glycemic Load,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Mortality. N Engl J Med. 2021. 384(14): 1312-1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