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糖尿病能预测了!注意这 2 大发病机制

文 / 医学界呼吸频道
2021-04-04 00:25

追本溯源,将疾病“扼杀”在摇篮里

内分泌科医生对妊娠糖尿病(GDM)一定不陌生,但你对 GDM 真的了解吗?今天,小界就带大家从多个角度来全面认识 GDM,并了解其发病机制最新进展,预测 GDM 的发生。

妊娠期糖代谢特殊,

GDM 危害母亲与胎儿

妊娠期准妈妈的糖代谢本就与非妊娠期有一定的差别,具体体现在第二、第三妊娠期,随着激素水平变化,其胰岛素敏感性较正常时期下降 56%。研究表明,怀孕 12~14 周,孕妇会存在一定的胰岛素抵抗,餐后血糖也有所升高。

2011 年之后,根据美国糖尿病协会(ADA)的诊断标准,无论患者之前是否患糖尿病,只要经 75g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得到以下结果即可确诊 GDM:

表1. ADA 自 2011 年开始使用 GDM 新诊断标准

不同地区的人群,GDM 患病率也不相同。欧洲人群中 GDM 患病率 6.1%,而在西太平洋的亚洲人群患病率则为 10.3%,东南亚地区患病率高达到 15.0%。

我国上海闵行区流调结果显示,该地区 GDM 发病率高达 18.27%,而血糖处于妊娠糖尿病控制目标及诊断值之间的患者比例达 25.9%,由此可见在我国,妊娠糖尿病管理形势十分严峻,不容忽视。

且 GDM 对胎儿与孕妇均有影响。GDM 会影响胎儿发育,造成胎儿巨大、高胰岛素血症、肺发育成熟延迟等问题,还会造成新生儿产伤、早产、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甚至导致远期糖尿病的发生。

GDM 对准妈妈的近期危害包括:先兆子痫、剖宫产、分娩创伤等,而远期则有可能导致糖尿病、心脏结构功能异常等问题。

GDM 发病机制与胎盘有关系吗?

GDM 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涉及多个器官,除了胰腺,还包括脑、骨骼肌、肝脏、肠道、胎盘等,与 2 型糖尿病发病机制相似,胎盘是两者的唯一区别。

此外,妊娠期间胎盘分泌激素所导致的胰岛功能改变也可能是其特有的机制,因此今天我们重点论述胰岛功能及胎盘相关因素所引起的发病机制。

胎盘可通过分泌胎盘催乳素、肝细胞生长因子、孕酮及雌激素等激素,进而影响胰岛细胞的增殖、扩张、凋亡及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GSIS)。有研究表明,组织特异性敲除胰岛催乳素受体(PRLR)后,不影响非妊娠时期血糖、体重等,但妊娠后可引起餐后血糖上升,胰岛素分泌减少,胰岛大小、胰岛细胞增殖及胰岛细胞重量均有所减少。

这样的变化是由于 PRLR 敲除后影响了 β 细胞周期基因及 serotonin(5-羟色胺,影响胰岛增殖及胰岛素分泌)的表达,同时降低转录因子 MafB 的表达。另有研究表明,脂联素基因也与此相关。

另一方面,与非妊娠期的糖尿病相似,GDM 也伴随着慢性系统性炎症状态,这是由于胎盘组织可分泌炎症因子,使得患者体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均有升高。

新研究探索更多 GDM 机制,预测疾病发生

近年来,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刘军教授也带领团队对 GDM 的发病机制进行了研究。

一项于 2020 年发表于 Diabetes 的研究,通过对比患 GDM 的女性与非 GDM 的女性,发现 GDM 患者早期中性粒细胞显著升高,且中性粒细胞与白细胞均对 GDM 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在第一妊娠期,随着中性粒细胞增多,GDM 发病率也逐渐升高,体重指数(BMI)也逐渐升高。也就是说,在孕早期,如孕妇炎症水平较高,则更容易患 GDM,BMI 越高,也更易患 GDM,而 BMI 越高,通常炎症水平也较高,可见孕前或孕早期积极控制体重,也可减轻炎症水平,有助于减少 GDM 的发生。

既然中性粒细胞与 GDM 息息相关,背后的机制是什么呢?刘教授也分享了相关的研究结果。

刘教授团队发现,人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与炎症反应相关)与餐后血糖正相关,敲除 NE 基因后,小鼠血糖降低,TNF-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等促炎因子表达也显著降低。

图1. NE 敲除后,促炎因子表达显著降低

刘教授团队还发现,在妊娠早期,也就是胎盘没有大量分泌激素的阶段,GDM 患者的血红蛋白(Hb)明显升高,同时高水平 Hb 组餐后血糖水平明显升高。

进一步分析后可发现,随着 Hb 升高,GDM 患者比例与妊娠前超重/肥胖的患者比例均有增加,可见在孕早期,即使没有胎盘分泌相关激素影响,肥胖也会由于引发炎症反应与铁超载等问题,影响孕妇健康,增加 GDM 风险。

图2.按照 Hb 水平分组后情况

除此之外,你可能还想了解:

GDM 与胎盘组织还哪些相关之处?

通过中性粒细胞预测 GDM 风险时,切点是多少?

GDM 的独立危险因素还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