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气重,难长寿,谨记一勤、二水、三穴、四动,排出湿气,更健康
千寒易除,一湿难去。
湿气,对于身体健康,危害巨大。
湿气重的人,会诱发多种疾病,不利于长寿。
湿气重的人,有哪些表现?
1、舌头胖大、有齿痕
舌头边缘有齿痕,此时,需警惕湿气重。
此外,还会伴有舌苔白厚,看起来滑腻等,都说明体内有湿气。
2、大便粘马桶
大便呈软烂,不成形,且颜色发青,很容易粘在马桶上,不能冲干净。
这说明体内湿气比较重,导致消化吸收功能异常。
3、皮肤出油、起痘
皮肤瘙痒、易过敏,总是满面油光,甚至起痘痘,长斑,湿疹,瘙痒,荨麻疹反复发作,这些都说明体内有湿气了。
4、小肚子大,减不下去
小肚子越大,湿气越多,特点就是减不下去。
体内湿气重,滞留在体内,无法排出,久而久之,便会慢慢导致小腹的水肿,这种严格来说,不算是肥胖,只是小肚子显的比较大。
5、关节酸痛
体内湿气过重,会使得湿气钻进人体的关节部位。
湿气进入关节,与寒相遇,就会导致各种关节酸疼。
肩痛、腰痛,身体各关节疼痛不适,要警惕是湿气重。
6、身体发沉,精力不足
湿气重的人,往往感觉身体沉,提不起劲来,精力不足,人容易疲惫、乏力。
7、食欲差
湿气重的人,会严重损害脾胃健康,进而导致食欲减少。
湿气重,难长寿,谨记一勤、二水、三穴、四动,排出湿气,更健康
一勤:勤泡脚
用热水泡脚,也有助于去除体内湿气,一定要坚持。
双脚有许多穴位,泡脚能够疏通经络、促循环,帮助排出体内湿寒。
所以,坚持每天用热水泡脚,水温以38~43度为宜,水量摸过脚踝。
每次泡脚,泡到后背感觉有点潮,或者额头出汗了,不要泡太长时间。
泡脚水中,加点“料”,祛湿效果更佳。
在泡脚水中,加点花椒,祛除寒气、除湿除燥。
用一个棉布,包10克花椒,用绳系紧,加水煮40分钟。
倒进洗脚盆,要漫过脚踝,这样效果更好。
泡脚时间,最好不要低于20分钟,泡到微微出汗即可,切不可大汗淋漓。
生姜泡脚,促进脚部血液循环,从而消除疲劳、驱走体内寒气,促进新陈代谢,达到养生保健的功效。
用一个棉布包,准备好一定量的姜片,然后将放进棉布,系紧包好之后,放入水中开大火煎煮,要将生姜的药效完全融入水中,然后,用其泡脚即可。
二水:
1、黄苞谷须茶水,利湿消肿
黄苞谷须,俗称玉米须,很多人都将其扔掉了。
但事实上它是好东西,也是常用的一种中药材。
黄苞谷须,入肝、肾、膀胱经,可利水消肿、平肝利胆,凉血、泻热,可去体内的湿热之气。
所以,经常用其泡水喝,可以帮助体内去除湿气。
2、华花郎薏仁茶,健脾利湿
华花郎、玉米须、薏仁、赤小豆、马齿苋、芡实、山楂、淡竹叶,炒熟后做成茶包,热水冲泡代茶饮即可。
华花郎,利尿利湿,泄湿热,改善湿热所致恶心、舌苔发黄,红肿痘痘等症,还可排除更多毒素。玉米须,入肝、肾、膀胱经,可利水消肿、平肝利胆,凉血、泻热,可去体内的湿热之气。
薏仁,利湿健脾、祛风胜湿,利肠胃,消水肿。与赤小豆搭配后,健脾利湿、消肿解毒,祛湿效果更突出。
芡实,既能健脾,又能除湿。它能去除体内湿气,让机体获得轻松感,消除困倦。淡竹叶, 以渗湿泄热见长。
山楂,归脾经,可健脾,有助于祛湿。马齿苋,清热解毒、利水祛湿。
几种搭配在一起,健脾的同时,更有利于排湿,有益健康。
三穴:
1、阴陵泉穴
是脾经的合穴,是人体的排湿大穴。
经常按揉,可排渗脾湿,健脾利水,通利三焦,快速驱除体内的脾湿。
稍微用些力点按此穴,再开始揉按,按摩5-10分钟左右。
2、承山穴
承山穴,在足太阳膀胱经上,是人体阳气最盛的经脉的枢纽。
经常按揉,能通过振奋太阳膀胱经的阳气,排出人体湿气。
轻轻按压承山穴会有酸胀感,说明体内有湿气。
按揉一段时间之后,身体会微微发热,说明湿气已经在散发出去了。
3、涌泉穴
涌泉穴,为肾经经脉的第一穴。
而祛湿,要依赖身体的阳气,阳气足,则有利于湿气外泄出体外,对于祛湿有莫大的帮助,而强健肾脏,则有利于人体阳气生发。
所以,拍打或按揉涌泉穴,强健肾脏,生发阳气,促进排湿气,效果显著。
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
四动:
1、快步走
运动少,是导致湿气堆积的原因之一。
越是不爱运动,体内淤积的湿气就会越多,久而久之,身体还可能出现疾病。
坚持适当的运动,排排汗,也能去湿气。
中医祛湿的出汗方法,叫做“出一层蒙蒙细汗。”并不是出汗越多,对祛湿越有利,大汗反而会伤身,微微出汗为宜。
快步走,是不错的选择。
2、敲敲腰
敲打腰部的带脉,有助于帮助人体祛湿。
当第11肋骨游离端下方垂线与脐水平线的交点上,章门穴下1.8寸处。
经常敲打带脉,可健脾阳,还可振奋肚腩两侧胆经的阳气,迅速化开了小腹内积聚的水湿。
3、揉腘窝
腘窝,双侧膝盖后方的凹陷处。
此处是肝经、肾经、膀胱经经脉循行区域。
经常拍一拍,可帮助打通膀胱经,帮助人体祛湿。
4、抓腋窝
四指并拢,置于腋窝下,顺时针和逆时针按摩。
每10圈交换一次,反复揉压,直至出现酸、麻、热的感觉,再换另一侧。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麻烦联系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