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糖尿病的一些误读

文 / 健康的撒打算
2021-03-20 18:53

很多朋友自从确诊了糖尿病以后,都开始搜集与这个疾病有关的各种信息,学习相关方面的知识;但由于信息来源渠道千差万别,特别是部分“知识”都是糖友之间的“以讹传讹”,也让很多朋友接收到了不少错误的东西,给自己的糖尿病治疗增加了不必要的心理负担。小发在这里把最常见的、有代表性的关于糖尿病的一些误解简单梳理,希望能让朋友们更全面和正确的了解自身的疾病、控制好自己的血糖。

1, 糖尿病一定会遗传吗?

父母(一方或者双方)有糖尿病,自己一定会得糖尿病吗?年轻时就诊断出糖尿病,还能结婚吗、还能生孩子吗?

关于糖尿病的遗传性得分开来说——

(1) 先说我们平常最常见的2型糖尿病。如果父母患有2型糖尿病,那么子女得2型糖尿病的概率比没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群高;但是需要指出的是:这种情况下,子女遗传的是对这种疾病的“易感性”而不是糖尿病本身。换句话说,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在同样的极端条件下(比如高糖高油脂饮食、缺少运动、肥胖……),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更容易触发疾病的发生;自身对这个疾病的抵抗相对要比别人“脆弱”一些。也正因为如此,如果有这方面的家族史,就该更加注意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习惯的养成;

(2) 对于1型糖尿病,发病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当然也有成人隐匿性1型糖尿病(即LADA);其属于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后代有很大的概率会遗传这种免疫性缺陷。但不一定是遗传糖尿病,而是其他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如过敏、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等;

(3) 对于比较少见的特殊类型糖尿病,比如单基因突变引起的糖尿病,有非常明显、明确的遗传模式。如果确诊是这种类型的糖尿病,建议进行遗传学咨询。

因此除了单基因突变类型的糖尿病以外,无论1型还是2型,都不能说“一定”会遗传给后代。但只要直系亲属患病,遗传风险是很可能高于一般人的。

2, 少吃糖就一定不会得糖尿病吗?

“吃糖”和“糖尿病”是最容易被误解为“紧密相关”的两件事。其实,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的绝对或者相对不足,导致身体无法利用摄入的葡萄糖而表现出的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全身性代谢疾病。

糖尿病与“吃糖”本身没有直接关系:如果身体健康的话,多吃一些糖也没什么;如果罹患糖尿病的话,即便不是吃“糖”“糕点”这些很甜的东西,哪怕就是一个馒头一碗米饭也会让血糖大幅波动……

但是必须要指出的是:长时期的过量吃糖,会让胰腺处于超负荷分泌胰岛素的运转中,容易诱发胰岛素抵抗;而且过多摄入糖分会造成肥胖,这也是糖尿病的高危因素之一。建议每日添加糖的摄入量不超过25克。

3, 只有胖子才得糖尿病吗?

“肥胖”确实是糖尿病的高危因素,尤其是所谓的“腹型肥胖”;但是并不是“胖”就一定会有糖尿病,同时并不是说糖尿病只会发生在“胖人”身上。像上面提到的遗传因素、生活习惯因素等等,如果“瘦子”有这些危险因素,也会得糖尿病。

糖尿病更青睐胖子,但是对瘦子也不嫌弃……

4, 儿童都是1型糖尿病吗?

不一定。1型糖尿病(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确实都更多发生在儿童时期,但儿童时期发现的也不见得就是1型糖尿病。近些年患2型糖尿病的儿童明显增多,主要原因与经常进食高脂肪高糖高热量的快餐食品、大量饮用含糖饮料、体力活动减少等因素有关。换句话说:小小年纪就有了胰岛素抵抗……

区分儿童糖尿病是1型还是2型,要进行胰岛素自身抗体检测:有胰岛素抗体的,即为1型;否则为2型。

5, 饮食控制就是饥饿疗法吗?

这是对糖尿病日常治疗的又一个大误区。很多糖友这也不吃那也不吃,日久天长极容易导致身体消瘦、营养不良;而如果不能保证基本的碳水化合物的摄入,还有诱发低血糖的风险,甚至更严重的会导致“饥饿性酮症”的发生。

糖尿病的饮食控制是在营养充足的前提下,控制总热量和控制血糖波动:每日根据自身的体力活动,制定饮食摄入热量的量值;尽量避免摄入升糖指数过高的食物。在这两个原则的基础上,其实糖友们什么东西都可以吃一些:除了主食,也可以吃一些水果(低升糖指数的水果,像苹果、梨、橙子、桃子、柚子、草莓等等)、坚果、饼干等等零食。

但要切记:水果、饼干等零食在血糖控制平稳的前提下可以吃一些,而且量不要太多,吃一点儿解解馋就行了。

还有两点需要提醒的是:

(1) 糖尿病人可以喝粥,但不要把粥煮的太烂;煮的太烂的粥对血糖的波动比较大。另外可以在粥里放些杂粮、豆类,并配合蔬菜和蛋白质食物一起吃,延缓对血糖的影响。

(2) 无糖食品不可以无限量的吃。无糖食品虽然没有蔗糖等添加糖,但原料中依然含有大量的淀粉(碳水化合物),会在体内降解为葡萄糖;如果进食过多,同样会升高血糖。

6, 血糖高但是没有症状就可以不吃药了吗?

糖尿病最危险的就是并发症;而高血糖无论有没有症状,都会促进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是个不折不扣的“定时炸弹”。因此如果血糖控制不达标,不管有没有症状,都要进行药物治疗。

同样道理,经过一段时间的药物治疗后血糖平稳了,能不能停药呢?答案是不能。擅自停药极容易引起血糖的波动和反弹;能否停药请遵医嘱。

7, 关于糖尿病治疗药物

(1) 二甲双胍具有肝肾毒性

二甲双胍本身并没有肝、肾毒性,如果是肝、肾功能正常的患者正常服用是不会出现肝、肾异常的,完全可以放心使用。但如果本身肝、肾功能已经明显不好,就要禁用;

(2) 胰岛素具有成瘾性

体外胰岛素是替代内源性胰岛素的不足,是最强的降糖药物。部分糖友长期接受胰岛素治疗是因为病情的需要,所谓“成瘾”纯属无稽之谈。

但在胰岛素注射的时候需要注意部位和手法,尽量避免引起注射局部周围脂肪组织的萎缩;

(3) 只有糖尿病严重了才打胰岛素

胰岛素的使用应当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选择,及时启用及时强化。

8, 糖尿病会极大的影响寿命?

糖尿病是一种无法治愈的慢性疾病,而且是目前已知并发症最多的一种疾病;但是只要能够将血糖控制平稳,糖尿病人照样可以长寿。现实生活中不乏患病30年、40年的长寿糖友,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给所有糖友树立了榜样、增强了信心。

以上就是小发整理的一些有关糖尿病的认识“误区”,希望通过上面的讲解,能让朋友们对这个疾病有更好的认识,从而能做到与疾病和平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