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糖化血红蛋白可以做为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了
在工作上,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一个病人突发心梗或大面积脑梗,入院检查血糖很高,但患者及家属拒不承认以前患有糖尿病!有时候还会出现一些争执,家属说,我们以前就没有糖尿病!是你们输液造成的糖尿病!
到底是以前有糖尿病没有诊断?还是以前没有糖尿病,只是在心梗、脑梗等应激情况下导致的血糖升高呢?这时候,糖化血红蛋白的测定就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
它是血液中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A组分的某些特殊分子部位与葡萄糖经过缓慢而不可逆的非酶促反应结合而形成的。
其含量与血糖浓度成正比,值的多少取决于血糖的浓度以及血糖与血红蛋白接触的时间,而与抽血时间、患者是否空腹、是否使用胰岛素等因素无关。
由于红细胞在血循环中的寿命约为120天,因此糖化血红蛋白反映的是患者近2-3月总的血糖水平。如果检测HBA1C很高,就可以考虑发病前3个月,患者的血糖就很高了;如果检测HBA1C不高,就考虑患者是在应激情况下导致的血糖升高。
但是,以前在我国糖尿病的诊断标准里,没有糖化血红蛋白这一项。这就让我们很为难!患者血糖早就高了,但是HBA1C不能做为诊断依据;现在的血糖高,又不能排除应激导致的血糖升高。这时候,诊断不诊断糖尿病呢?
糖化血红蛋白作为血糖控制情况的“金标准”已经30余年。在各国的糖尿病治疗流程中,都是把糖化血红蛋白7%作为切点。如经过3个月的生活方式干预,不能把HBA1C控制在7%以下,就启动单药治疗;经过3个月的单药治疗,不能把HBA1C控制在7%以下,就启动二联药物治疗等等。
多年来,我们一直企盼把HbA1c纳入到糖尿病诊断标准中。今年11月25-27日,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DS)第二十四次全国学术会议上重磅发布的《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版)》,将“糖化血红蛋白”纳入糖尿病诊断标准,就为我们解决了这个问题。
在2020版指南中指出:在有严格质量控制的实验室,采用标准化检测方法测定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可以作为糖尿病的补充诊断标准。选择HbA1c≥6.5% 这个切点进行诊断。具体如下:
新指南为我们解决了的许多困难。以后,遇到再重的病人,只要糖化血红蛋白达到或高于6.5%,我们就可以诊断糖尿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