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前期,可不止通往糖尿病,别被名字误导了

文 / 健康人生致富
2020-12-21 18:53

糖尿病前期,作为慢性疾病的“种子”,可不止通向糖尿病。

过去,当查出高血糖时,人们会心头一颤:“哎,如果得了糖尿病可治不好了。”但不知道从何时开始,身边高血糖的人越来越多,大家会出现一种心理:现代人血糖都偏高,不碍事!

高血糖,更多的被称为“糖尿病前期”。这个词,非常有误导性。让大多数人误以为,糖尿病前期只会提高2型糖尿病的发病风险。

事实上,很多糖尿病前期患者,可能一生都未患糖尿病。但却患上其他更严重的慢性疾病,比如动脉硬化、中风、老年痴呆症……

这一切都要归因于过高的胰岛素水平。

正常情况下,胰岛素将升高的血糖带进细胞。长期偏高的血糖水平,会导致细胞对胰岛素产生抵抗,胰腺代偿性的分泌更多的胰岛素,将血糖送进细胞。结果是,身体出现了高胰岛素血症,当胰岛素无法控制血糖时,血糖水平开始居高不下,身体进入糖尿病前期阶段。

令人遗憾的是,随着细胞对胰岛素抵抗日益严重,身体各个方面的代谢问题开始涌现……

高胰岛素血症,首先会限制脂肪参与人体供能。无用武之地的脂肪,在胰岛素指挥下,囤积在腹部,过多的腹部脂肪进而产生大量的炎症因子,同时提高体内的氧化压力,给更多的慢性疾病,埋下“种子”。

比如,高胰岛素血症促进脂肪合成,提高甘油三酯的水平。

比如,高胰岛素血症保水保钠,增加血容量,升高血压。

比如,高胰岛素血症,提高LDL胆固醇的水平,尤其是小体积的LDL,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

可以说,高胰岛素血症,几乎是所有慢性疾病背后的主要诱因之一。

具体是哪一种疾病先出现,取决于你身体的哪个代谢系统先失衡,2型糖尿病只是选项之一。

因此,发现自己是糖尿病前期,可不要片面地认为,只要血糖稳定就OK了。并发症的风险,其实早在“胰岛素水平升高”的那一刻起就升高了。

腰围变大、腹部脂肪囤积、饭后极度犯困、血糖偏高、甘油三酯水平偏高…..,这些都是高胰岛素血症的典型症状。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如果可以把胰岛素水平恢复正常,上述症状都会得到显著改善。

相信很多人也做过一些尝试,比如高强度运动、生酮饮食、断食……,在网络上有很多成功的案例,但我们自己实行的时候,却没有想象的简单。

理由不难理解,要么选择的方式不适合自己,要么起点太高,难以持续坚持。

在这里,原食点为大家提供一个循序渐进的简单办法,虽然耗时会久一点,但更容易坚持,方法如下:

1、 将碳水化合物控制在130g左右。尽量保证是低升糖的碳水化合物,比如非淀粉类蔬菜、水果、黑米、藜麦等食物。目的是让血糖缓慢升高,从而稳定胰岛素水平。这里不得不强调一下,在胰岛素水平恢复正常之前,严格避免添加糖和白面制品。

2、 吃足够的蛋白质。足够不代表多多益善,保证1g/(kg•d)即可。举例说明,你的体重是70kg,那么每天的蛋白质摄入量,保证在70g左右,至少有一半是优质蛋白,也就是肉禽鱼蛋类提供的蛋白质。每天150g红肉、2个鸡蛋、再搭配一份鱼肉或鸡肉,以及豆制品,则可以满足一天的需求。

3、 不要惧怕健康脂肪。事实上,健康脂肪相对于蛋白质来说,对胰岛素的刺激更小,可以更好的改善胰岛素水平。健康脂肪包括橄榄油、椰子油、海产品、坚果、牛油果,也包括有机的动物油脂!

以上的关键点,还在于切勿单独进食碳水化合物,即便是低升糖的食物,也需要和蛋白质和健康脂肪类的食物一起食用。

执行一段时间后,可以根据自身反馈,继续降低碳水化合物的总量,每天降至50-100g,蛋白质保持不变,提高健康脂肪的比例。饮食方式调整之后,饱腹感会更加持续。不出现饥饿感的情况下,减少用餐次数,由一日3餐改为一日2餐,热量值保持不变或稍微下调。同时进餐时间要更严格一些,比如每天的2~3餐安排在8个小时以内完成,其余包括睡眠在内的16个小时不进食。

现代人过于专注于血糖值,而忽略胰岛素水平。即便是出现了糖尿病前期,往往也只是盯着血糖值,认为只要血糖不超标,就一切都在掌控之中。然而真实情况是,过高的胰岛素水平,已在体内叛乱了。

免责声明:本账号发表的内容仅是用于信息的分享、学习。文章内容不能直接作为任何健康干预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