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解读:为什么比别人过得好,反而会让你不快乐?
你可能遭遇过这样的情境:期末考试中,舍友都挂了科,只有你及格;公司大规模裁员,而你被留了下来;亲戚们经济状况都不理想,而你还算宽裕……面对这些情况,即使你知道他人的不幸不是你造成的、你的成就也真的是你通过自己的努力而达成的,你可能仍然会有一种抑制不住的内疚感,好像你从别人身上剥夺了原本属于他们的幸福一样。
这种心态叫做“幸存者内疚”,而怀有这种内疚感的人往往也会受到“道德创伤”。
今天我们就来和大家聊聊这个问题。
从“幸存者内疚”到“道德创伤”“幸存者内疚”也被一些研究者称为“幸存者综合症”,它最初指的是那些战场上的幸存者对死去的同伴感到内疚、觉得自己做错了事的心理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概念也在不断变得宽泛。文章开头提到的那些心态,都可以被定义为幸存者内疚。
由于内疚的核心内容是关于道德准则的,即由于“我做了不应该做的事”、“我违反了对错的准则”而产生.因此,心理学家在近年来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道德创伤”。它是这样一种创伤:由于做出了自己认为是道德逾矩的行为,一个人的道德良知受到了伤害,引发了这个人深刻的内疚和羞耻感。它不是一个病理层面的概念,而是一种对于非正常事件的反应。
哪些人更容易受到“道德创伤”的影响?1.“服务型”的人
对于有些职业的人来说,为别人服务和牺牲是他们默认的义务,比警察、救火队员、医生、心理咨询师等。当这些职业的人没能成功地帮助他人、眼睁睁看着他人承受伤害的折磨或死去时(这样的情境往往也不可避免地会在他们的工作中发生),会很容易产生内疚的感觉。
2.年轻人
有研究者认为,道德创伤的程度和人的认知发展程度有关。很多处在成年早期的年轻人,道德观念还是非黑即白的,在他们所受的教育和训练中,也有很多理想化的教条,像“永远不能背叛自己的伙伴”,“我要把所有人都安全带回家”,“我必须将附加的伤害最小化”等等。但事实上,在成年人的社会里,人难免要面对一些道德妥协的情境。当这些信念和现实产生冲突时,他们就会产生比年长的人更强烈的困惑和内疚。
幸存者内疚的5种类型1. 为自己做过的事感到内疚。
比如伤害过他人、做过对不起他人的事情、给别人带来过生理或心理上的痛苦;或者是自己曾经做过的事没有直接地伤害别人,但是违反了内心道德或伦理的准则,比如欺骗过他人、通过不正当的手段去达到目的等等。无论如何,这些行为都是真实发生过的。
2. 为自己没有做,但是曾经想要做的事情而感到内疚。
比如,在与他人的竞争中,你曾经有过一丝念头,想要通过不正当的、伤害他人利益的方式来获得胜利;在一次突如其来的灾害中,你也想过丢下自己的亲人或朋友,独自逃离。这是一种很难处理的内疚,因为你实际上没有做过这样的事,从行为上来说,你仍然站在道德的高地上,没有其他人会谴责你,你也很难将这些想法对他人启齿;但你会震惊于自己曾经有过这样的禁忌想法,并不断地自责。
3. 为“认为自己做过”的事而感到内疚。
有些时候,你可能会认为自己的行为导致了对他人的伤害,使得(原本是偶然的)灾难的发生。比如,假设你的家人在一次家电爆炸的意外中去世,你在悲痛之余,会不自觉地寻找自己和这件事的联系,认为是自己的过错导致的,因为在此之前你没有足够的关心家人,也没有及时去检查家里电器的使用情况。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人往往会不断修正自己对过去的记忆,并越来越相信自己真的犯下过错误。
4. 认为在帮助他人上,自己做得不够。
有过类似“从其他人身上爬过”体验的人都会产生这样的内疚。曾经在寄宿学校中,看见过同伴因为种种原因、一生受到重大负面影响,这样的孩子很多在长大后都有这个类型的内疚。
5. 内疚于自己获得了别人没有获得的机会,或者比其他人做得更好。
常见的情况是,在很多人去世的情况下,自己生还了;当其他人都受了重伤的时候,自己没有受伤;在金融危机后,资产没有受到影响;在大规模的裁员中,自己留在了公司;在高考过后,同学或者兄弟姐妹中只有自己考上了好的大学。在同样的情境面前,他人成为了“牺牲品”,而自己成为了“获益者”,会使很多人都感到困惑和内疚,甚至宁愿自己也和其他人一样遭遇了不幸。
在文章的结尾,我们想要告诉那些为幸存者内疚所困的人,你们永远不用为了自己过得好而感到对不起别人,因为爱护自己是这个世界上最最天经地义的事。有时,虽然深感遗憾,我们也只能先保护好自己。每个人都先保护好自己,才是最有效率的降低可能伤害的方式。
你经历过“幸存者内疚”吗?是什么事让你感到内疚呢?在评论区留言给我们吧!
收藏文章?不如顺便关注我们——头条号KnowYourself,最犀利的人性与心理分析,人际交往与恋爱技巧,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