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住“五少四足二戒”,巧治糖尿病伴痛风
糖尿病与痛风息息相关。研究表明,在高尿酸血症患者中,31%~55%合并糖代谢异常,而在糖尿病患者中,尿酸升高的占45%~75%。高尿酸血症是2型糖尿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血尿酸水平每上升1毫克/分升,糖尿病发病风险提高17%。
高胰岛素血症与高尿酸血症互为因果
糖尿病和痛风都属于常见的代谢性疾病。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缺乏和(或)胰岛素抵抗,摄入的葡萄糖不能够被正常代谢,从而导致血糖升高或是产生尿糖的代谢性疾病。痛风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使得血液中尿酸水平升高而引起反复关节炎发作。两者之间有密切的相互作用。
血尿酸升高可通过氧化应激途径直接或间接使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下降;也可以通过氧化应激、炎症反应、调节脂肪细胞因子、抑制葡萄糖转运蛋白等途径导致胰岛素抵抗,产生高胰岛素血症。以上两种途径均是糖代谢异常的表现,会促进糖尿病的发生发展。
需要注意的是,高胰岛素血症与高尿酸血症互为因果。在高胰岛素水平下,尿酸合成增加、重吸收增加以及排泄减少,导致高尿酸血症。此外,胰岛素抵抗也可通过肝脏脂肪合成增加引起嘌呤代谢紊乱。
防控糖尿病和痛风合理饮食至关重要
糖尿病和痛风的发病与治疗,跟饮食有密切的关系,合理饮食在糖尿病合并痛风患者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可以遵循“五少四足二戒”的原则。
五少即少摄入量、少嘌呤、少胆固醇、少糖、少盐
少摄入量:应适当控制饮食,控制热量的摄入,吃七八分饱为宜。
少嘌呤:嘌呤摄入过高时尿酸合成也会增加,容易引起痛风的急性发作,因而低嘌呤饮食在痛风患者中尤为重要。
少胆固醇:高胆固醇会影响糖与尿酸的代谢,增加糖尿病和痛风的发病率。应适当减少胆固醇摄入,保持适宜体重。
少糖:糖尿病患者减少糖的摄入有利于控制血糖,也有利于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少盐:高盐摄入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糖尿病合并痛风患者应注意清淡饮食。
四足即饮水充足、维生素足量、微量元素足量和纤维素足量
饮水充足:痛风患者饮水2000毫升以上有利于增加尿酸的排泄,降低血尿酸浓度,减少痛风发作。
维生素足量:糖尿病患者由于主食和水果摄入受限,易出现维生素缺乏,补充足量维生素B和维生素C能减少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发生。
微量元素足量:钙、锌、铁等微量元素的缺乏与糖尿病和痛风及其并发症的发生有关,应适量补充这些微量元素。
纤维素足量:增加纤维素的摄入有利于减少肠道对糖类的吸收,增强对血糖的有效控制。
二戒即戒烟戒酒
香烟中的尼古丁会显著影响糖代谢,不利于血糖控制;酒精特别是啤酒会增加痛风急性发作的几率,应避免摄入。
糖尿病合并痛风的治疗是个长期过程,应坚持合理用药、健康饮食、适量运动、规律作息,主动参与治疗,促进疾病康复。
相关知识
疫情下,血糖控制不可懈怠
糖尿病患者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易感人群。一方面,长期的高血糖会抑制中性粒细胞的迁移和吞噬作用,细菌定植率增高,使免疫功能下降,容易发生感染。另一方面,感染可以加重高血糖,甚至诱发糖尿病急性并发症,两者之间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因此,对糖尿病患者而言,在积极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同时,也应积极控制血糖。
科学地管理和控制血糖首先要注意饮食,控制总能量的摄入。糖尿病患者平均每日每公斤体重需摄入25~30千卡的热量,肥胖患者应适当减少摄入的热量。还应注重营养均衡,比例适当:碳水化合物占总热量的50%~60%,以低升糖指数的主食为主,避免一次性大量淀粉的摄入;脂肪占25%~30%,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蛋白质占15%~20%,优质蛋白是首选,如鱼类、禽类,但合并肾功能减退者应适当减少蛋白质的摄入。多选用煮炖等烹饪方式,少油炸。还要调整进餐顺序,先吃青菜后吃肉类,最后才吃主食。
即使在疫情期间,糖尿病患者也要运动,建议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的运动,运动后心率为“170-年龄”的强度是合适的。对于血糖控制良好的患者,可以选择做广播操、原地小步跑或快步原地走、打太极拳等运动方式,尽量不要空腹运动。血糖波动比较大的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待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内后再选择合适的运动。
定期监测血糖,每周至少2~4次指尖血糖监测,包括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使用胰岛素者应增加血糖监测次数。发现血糖过高时,应及时查因并到医院治疗,调整用药方案。
坚持定时、定量、规律用药是重中之重;如果漏服药物,应该根据医生的建议及时补救。此外,无论是口服药还是胰岛素注射,都应根据血糖的变化及时调整剂量,避免出现血糖过高或低血糖。药物用完后,应在做好防护的前提下去开药,保证降糖药的正常使用,切忌擅自停药。在网上购药时,要选择正规的网站。
最后,还应保持良好的心态,及时疏导不利的情绪。
总之,在这个特殊时期,血糖的管理更不应懈怠,要努力做到科学饮食、合理运动、按时用药、监测血糖、心情愉悦,这样才能更好地控制血糖。
科学“控糖”需避开四误区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由少见病逐渐演变成常见病。但人们对于糖尿病的认识还存在很多误区,如不及时纠正,极易对健康造成更大的危害。
误区一:吃糖多会引起糖尿病
实际上,糖尿病与吃糖多少没有明确的关系,吃糖多不一定会得糖尿病。胰岛功能不受损,摄入的糖分能够被人体正常代谢和利用,血糖仍能在正常范围内。当然,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糖分摄入过多引起的肥胖问题,毕竟,肥胖是糖尿病的危险因素。
误区二:血糖高没有症状就不用治疗
血糖持续超标,无论有无症状都会危害机体的组织器官,促进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因而,不能认为没有症状就没有任何问题。一旦被确诊为糖尿病,应该进行科学、合理、正规的治疗,着重预防并发症。
误区三:无糖食品可以多吃
无糖食品没有添加葡萄糖和蔗糖,仍含有碳水化合物,这会在体内分解为葡萄糖。糖尿病患者吃多了,会导致血糖升高。依然应该控制摄入量,千万不要被“无糖”的字眼迷惑了。
误区四:胰岛素具有成瘾性
胰岛素是机体自身分泌的一种降血糖激素,不存在成瘾性,合理应用胰岛素能够弥补体内分泌的不足。是否需要使用胰岛素取决于患者的病情,不可盲目使用。
不信谣、不传谣、不造谣,科学、客观地认识糖尿病,这才是正确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