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要「控糖」?一个糖尿病患者的自白…

文 / 食栗派
2020-11-25 10:00

时隔四年

被高血糖支配的恐惧依然笼罩着我

我不知道哪一天

又被诊断为糖尿病

我不知道哪一天

我会和身边患糖尿病的人一样

面临失明、截肢等并发症的后果

如果一切可以重来

我一定会管住自己的嘴

我才34岁啊

——火龙果自白

「糖」,说的不少了。但令我们有些悲伤的是,糖尿病这件事一直不能很好地引起读者的重视。#文章的阅读率告诉我们的#

在乎容颜、在乎身材、在乎高盐、在乎高脂,可为什么,大家对要命的高血糖却没有表现出一点「在乎」?!

是觉得还年轻,糖尿病离自己很远?

还是觉得平时吃得还算健康,奶茶都只要三分糖,根本不会高血糖?

无放纵,不年轻?年轻不放纵!

我用我的亲身经历告诉你们:

错!通通都错!

四年前,30周岁还不到一点的我被诊断为糖尿病。时至今日,我的血糖虽然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但我依然无法忘记这把悬在我头顶的达摩克里斯之剑。

噩梦开始于2016年5月,孕早期痛苦万分的孕吐阶段结束,终于恢复胃口。

正当我打算好好犒劳自己大吃一顿时,糖耐的结果出来了:血糖超标!

#WTF!#我从来没想过,有一天我居然会和糖尿病挂上钩。我反思了下我和糖尿病之间的关系:

  • 没有糖尿病家族病史
  • BMI在19~20之间
  • 爱喝奶茶,一般喝三分糖
  • 家里人做菜为了提鲜,喜欢加少许糖
  • 碳水爱好者,喜欢吃各类小吃、面食,比如小馄饨、凉皮

结论:饮食不算优秀,但也算不上糟糕啊。虽然有点担心,但我还是没有很好地接受妊娠糖尿病的现实。

这里先解释下血糖的正常范围,一般主要看空腹血糖餐后两小时2个数值:

  • 空腹血糖的正常范围,普通人是 3.9~6.1 mmol/L,孕妇是 3.9~5.1 mmol/L
  • 餐后2小时血糖正常范围,普通人是<7.8mmol/L,孕妇是<8.5mmol/L

我的分别是5.49.2,超标并不多,所以一开始没有重视;一个月后再去医院检查,看到还是超标,医生严厉地说了我好一通,差点就指责我「不负责任」了。这辈子头一回被爸妈以外的人骂得这么惨。

在医生的谆谆教导下,我第一次开始正视高血糖的危害——

  • 流产:血糖过高,是导致流产的一个重要原因
  • 胎儿发育不良:孕妇血糖高,可能会导致胚胎发育异常、巨大儿、畸形儿、胎儿发育迟缓、智力低下等一系列问题
  • 胎儿低血糖:高血糖孕妇生出来的胎儿在降临人世的一刻,很容易出现低血糖。低血糖对宝宝的脑细胞成长不利,可能会造成不可逆的伤害
  • 胎儿糖尿病:高血糖的孕妇生出来的宝宝将来患糖尿病的几率更大

幸运的是,医生说只要及时控制,通过正确的饮食干预就可以降低血糖。于是,2016年6月,我开始了控糖之路。

医生对我提出了几个要求,我总结了一下,大致是以下几点:

  • 严格控制饮食

医生给我一份食谱,要点是:尽量不吃甜食;少吃精致碳水、用粗杂粮代替;水果控量,黄瓜、蕃茄可以多吃;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量,蔬菜、豆类、低糖水果等。

  • 少吃多餐

三餐按时吃,但别吃太饱,七分饱就可以;两餐之间加餐一次,可以选粗粮、坚果、牛奶或无糖酸奶,不要吃糖分高的水果;

可以随身携带一些小零食,一旦出现头晕等低血糖症状时可以迅速补充。

很多人以为糖尿病人血糖高了有危险,其实低血糖的危害也很大。如果高血糖的危害是以年计,低血糖的危害则是以分钟计的。

  • 适量运动

除了饮食上多注意,平时也要坚持运动。饭后散步就是降低血糖最好的方式。

看起来不难,但实际上不简单。不过,我觉得自己执行得不错——

从6月开始,在保证蛋白质(主要是鸡肉、鱼、虾一类的白肉)的情况下,多吃蔬菜,甚至每周专程去两趟素菜馆。

早餐和最爱的粥、小馄饨,忍痛说再见了;换成了雷打不动的三件套:白煮蛋+牛奶+玉米;

午餐在单位食堂吃,基本上是2个蔬菜+1份鱼/虾+1份主食。白米饭、面条等精致碳水也没有再碰过,主食换成了南瓜、玉米、番薯和杂粮饭。

晚餐在家吃,比较丰富,主食严格控制,蛋白质摄入会比白天多一些。

至于奶茶、咖啡,都戒了,只能看同事们喝喝过把瘾。

因为掌握不好水果的分量,干脆全戒了,平时只啃黄瓜和番茄解馋。

唯二的两次越界,结果都很糟——

一次是去同为孕妇的朋友家,在她的百般怂恿下,喝了一杯四个橙子不加水榨出的橙汁,当天餐后2小时血糖噌噌噌攀升到了9.8。我这才知道,纯果汁比水果更伤血糖。#泪的教训#

一杯4个橙子榨的橙汁,相当于一口气、快速喝下4个橙子的糖啊

一次是偷吃了水果。吃了几串枇杷和屈指可数的几颗杨梅,餐后2小时血糖赤裸裸地提醒我「贪吃」的下场。

一位「民间医学爱好者」告诉我,降血糖,吃苦瓜。

苦瓜我是吃不下的,在「高人」的指点下,我隔三差五的榨苦瓜汁喝。

你要问我苦瓜汁什么味道?算了,我实在不想回忆。

在运动方面,我怀疑没几个普通人#明星、专业健身人是不在此列#比得过我。

我们家附近有个学校,刷市民卡可以进入,操场一圈200米。我每天晚饭后走15圈,前10圈散步慢走,后5圈加快速度。

我还报名参加了一个孕妇瑜伽班。连老师都夸我,动作标准到位,柔韧性佳,是位优秀学员。

做了那么多,我的血糖得到控制了么?

7月再次检查时,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依然双双超标。那一刻,我的内心是崩溃的,医生也拉下脸来。

不等她指责,我先发制人大吐苦水,讲述这一个月以来的饮食和运动情况,我不明白为什么我的血糖值如此坚挺。

医生听完,沉默了会,第一次对我表示了肯定。“你已经尽力了,血糖还是不好,要不考虑打胰岛素吧?”

什么?我不要!

我再三保证,会更加严格地控制饮食,终于让医生打消了上胰岛素的念头。

回去之后,我取消了加餐,减少了主食的摄入,增加了蔬菜的分量。饿了,只吃黄瓜和番茄。我已经想不到什么办法,只有觉得这样是最安全的。

8月,空腹血糖降到了5.0,好歹在临界值以下了;餐后2小时8.8,还是偏高。

这一次,我控制住了情绪,认清了现实——怨天尤人并没有什么卵用,除了继续控制饮食+运动外,我什么也做不了。

也许是心情平复的作用,在之后的每日血糖自测中,我看到自己的血糖一点点下降,餐后也保持了不错的水准。

8月下旬恰逢生日,我任性了一回,吃了一个麦当劳甜筒,在西湖边走了一个多小时,但到家一测血糖,8.4,可歌可泣。

9月下旬,进入孕期最后一个月,血糖终于全面控制住了!

可是我却因为其他原因,提前住院。因为妊娠糖尿病,住院期间我一天得测7次血糖——三餐的空腹及餐后+睡前;也就是说,一天得往手指上扎7次洞。

某天早晨5点45分,护士小姐准时前来扎针。空腹血糖3.6,低血糖!

看到结果的那一刻,我不由自主地笑出了声。护士不明所以,盯着我看了三秒钟:“都低血糖了,有什么好笑的啊?”

不,你不懂这一刻我的快乐,简直是「苦尽甘来」。

可是现实并没有那么美妙。

因为胎位不正等其他原因,我被要求提前剖腹产。还记得当时医生的原话:

「妈妈血糖高的宝宝,

心肺功能会比其他孩子弱一点。

加上心肺又是最晚才发育的,

提前剖,宝宝的心肺可能会不太好。」

我头一回真切地感受到,因为自己高血糖给小孩带来了多大的伤害。如果能重来一遍,我一定从怀孕前就改变饮食结构。

但事情还没结束。

小孩从我肚子中取出后,我模模糊糊听到医护人员的声音:「XX10分,XX10分……呼吸不好,扣1分……」、「出现低血糖,赶紧喂糖水」……

如今回想起来,依然后怕。

医生说,得过妊娠糖尿病的人,即便生产后血糖恢复正常,将来患糖尿病的概率依然是普通人的几十倍。

对,是「几十倍」不是十几倍!

这四年来,我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自测血糖,面不改色心不跳地扎针验血糖早已成为我的必备技能。

然而,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

经历了妊娠糖尿病后,每当遇到身边有朋友怀孕的,我就会拿自己的案例来告诫她们,千万控制饮食,适当运动。

每一个人都像最初的我一样,没当回事儿。等到糖耐过不了时,才想到向我来取经,如何控制血糖。

在遭遇糖尿病之前,孕妇都不重视,更何况是普通人呢?

啰里啰嗦说了那么多,把自己的经历剖开给所有人看,无异于又在当初的刀疤上划了一刀。可是我为什么还是要说?

因为我真的不想有更多的人经历我所经历的一切。我希望每个女孩,不管将来是否决定成为一名母亲,都能好好正视血糖这件事。饮食控制,降低血糖,和未来糖尿病可能带来的并发症相比,根本不值得一提。

糖尿病的并发症By DrGnu

三年前,一位同事的外婆,因为糖尿病的并发症,不得不截肢

我的公公也是一位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10以上,每顿饭前都要吃下好几种药。

有一次他牙疼,疼得全身发抖,起不了身、走不了路,只能打120来用担架送去医院。

为什么牙疼会如此严重?

家人转述,医生说「是糖尿病引起的并发症之一」。

他今年刚刚60周岁,这几年视力下降得很厉害,时常模糊,眼前有竖线、飞蚊隐现。他的几个哥哥都没有这类情况;婆婆比他大几岁,视力也一切正常。医生说,视力问题也和糖尿病有关。

▲高血糖还会损伤视网膜,引起视力下降,甚至失明。图:By United States: Nation

糖尿病的阴影也时刻笼罩着我。上周因为身体原因去医院检查又测了血糖,空腹5.8。一想到如果按照孕妇血糖标准看,妥妥的超标了,心里顿时一阵恶寒。

中国已有近一亿的糖尿病患者,其中近五分之三血糖控制不理想,餐后血糖显著升高更是中国糖尿病患者的一大特点。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餐后高血糖与多种疾病相关。比如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大血管病变、心血管疾病等。

血糖控制,刻不容缓。

除了前文的控糖措施外,我还向山楂同学新学了一招,实行起来非常方便——把白米饭替换成燕麦饭

相比其他杂粮,燕麦接受度挺高,在家里实行起来没遇到太多阻力。像我们家,现在大米和燕麦的比例大概是3:1到2:1,老人小孩都说好吃。

▲掺的生的燕麦片,更容易煮;喜欢更有嚼劲的可以选择燕麦米。

怕口感粗糙的话,一开始可以少放点,习惯后逐渐增加燕麦。当然也可以换其他你喜欢的粗粮。大家都能接受的健康饮食,才能愉快地吃下去呀。

最后,推荐大家一本书《一个糖尿病患者的自白》。记得,血糖无小事

你们可能不知道,重疾保险是没有糖尿病这一项的——肿瘤、心梗这种保险是赔的,得了糖尿病,对不起,没得赔;只有糖尿病引起的并发症,比如截肢、失明,符合保险条例才能赔付。


编辑 | 山楂

设计 | 柚子

❝以上信息仅为科普,不应视为诊疗建议

不能取代医生对特定患者的个体化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