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夫,我不是糖尿病么,你怎么给我开了抗抑郁药?

文 / 大众健康
2020-11-14 10:24

糖友老王最近两个月腿疼得不行,像刀割一样,晚上尤其严重。到医院内分泌科看后,医生给他诊断为“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开的药里有盒盐酸度洛西汀肠溶片。老王打开一看,发现是治疗抑郁症的,他忍不住问给他开药的医生:“大夫,我不是糖尿病么,你怎么给我开了抗抑郁药?”

为了解答老王的疑惑,今天我就跟大家聊一聊糖尿病神经病变。

01.

这个病到底是什么“梗”

糖尿病神经病变是糖尿病的一个并发症,分为自主神经病变(内脏神经功能紊乱)和周围神经病变(例如手脚出现异常不适感)。周围神经病变中,慢性对称性多发神经病变最常见,占这类并发症的75%。这其中,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指的是,患者对疼痛刺激异常过敏或接触本不应引起痛感的物体(例如袜子、鞋和被褥)而出现的疼痛。这类病变又占到慢性对称性多发神经病变的20%。

另外有接近一半的神经病变患者不会出现明显的症状。这主要和感觉神经纤维受损的种类不同有关。神经病理性的疼痛通常是促使患者就诊的首发症状,比较典型的表现包括烧灼、刺痛或类似触电的电击感,可伴有感觉异常,通常在晚上加重。

疼痛的症状对患者日常活动产生干扰,也会降低生活质量。而当神经的大纤维受到损伤时,患者就可能出现手脚麻木。这种对刺痛变得逐渐不敏感的症状,会让患者哪怕光脚走路时,也有类似穿着厚袜子的感觉。因此,随着病情的发展,痛性神经病变也可能发展为那些感觉减退或肢端麻木的类型,这表明损伤程度增加了。

发病率方面,病程20年的1型糖尿病患者约20%存在对称性多发神经病变;而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有10%~15%的患者已经存在对称性多发神经病变,发病10年后的这一比率逐渐增加到50%左右。而大约10%~30%的糖尿病前期或代谢综合征患者中,也可能会出现对称性多发神经病变,说明血糖并不是神经病变的唯一危险因素。

1型糖尿病患者(通常只是血糖波动)可以通过良好的血糖控制显著降低周围神经病变的风险达80%左右;而2型糖尿病患者(通常合并多种代谢紊乱),仅通过控制血糖并不能非常显著地降低周围神经病变的风险。这就要求2型糖尿病患者应努力将多种代谢指标控制到综合达标。

02.

为什么要用抗抑郁药

回答这个问题前先讲一个例子。历史上有这样一些药物,设计之初的目的和最终的临床用途并不一致。比如,西地那非原本作为一种治疗心绞痛的新药而被研发出来,但当这个药进入临床药物观察时却意外发现,它可以治疗男性患者的阳痿,最终这个药成为我们熟知的“伟哥”。同样,抗抑郁药也有让人意外的“副作用”。

随着临床中抗抑郁药的应用,人们逐渐发现这类药物在抗抑郁之外还能发挥镇痛作用。

在2017年美国糖尿病学会的共识中,关于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治疗药物推荐类别有以下四类:抗癫痫药(普瑞巴林、加巴喷丁),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的抗抑郁药(度洛西汀、万拉法新),三环类抗抑郁药和阿片类。

03.

有神经症状一定是糖尿病引起的吗

有必要再次强调的是,患者神经受到损伤即会出现症状。因此,患者如果存在上述可疑感觉异常或痛觉过敏的表现,仍需要排除其他病因后,方可考虑糖尿病神经病变。病因的排查需要在内分泌科或神经科通过必要的检查(维生素B12、叶酸、甲状腺功能、血常规、代谢指标和血清蛋白免疫电泳等)完成。

一般而言,对于病程5年及以上的1型糖尿病患者和所有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每年均应根据病史和简单的临床试验,进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筛查评估。筛查可在糖尿病专科门诊定期进行。

04.

如何进行日常护理

为预防糖尿病神经病变,需要综合控制血糖、血压、血脂等代谢指标,同时建议戒烟及进行必要的体重管理。在家中,对于足部的日常护理也有相应的建议。这些建议包括:

·穿着白色棉袜并每日检查,看是否有破溃出血

·穿着适脚的鞋,减少足部受压

·关注洗脚水温,不要用脚去感受,因为可能对温度感觉不敏感

·在专科修剪脚趾甲或足部硬茧,为了减少足部溃疡风险,对干燥的足部皮肤进行保湿等。

如果痛性神经病变的患者已经在应用抗抑郁药等,也需要留意这些药物的治疗效果在不同患者身上差异很大,而且一般会随着症状加重而增加剂量。但如此一来, 这些药物的不良反应也可能会随之出现。因此,遵循医嘱谨慎增加剂量,并留意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必要时更换治疗方案,是每一位患者都需要关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