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规范注射胰岛素,牢记三点药效强
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岛素是目前最常见的治疗方式之一,在我国,1/3的糖尿病患者都在接受胰岛素治疗。正确的注射方法有助于发挥胰岛素的最佳药效,但是,许多糖尿病患者的注射方式不规范,这就导致胰岛素治疗的效果大大降低。
2011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首次组织全国糖尿病学专家制定了第一版《中国糖尿病药物注射技术指南》,书中针对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岛素的问题作出了具体指导,其中,以下三个要点是糖友们必须牢记的,以防影响胰岛素的药效。
■ 注射前:确定注射部位
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岛素,应该选择合适的部位,并且应该及时轮换注射部位。对此,《注射技术指南》给出了三点详细建议:
一、根据使用的胰岛素种类选择相应的注射部位。即“使用短效胰岛素或与中效混合的胰岛素时,优先考虑的注射部位是腹部。对于中长效胰岛素,例如睡前注射的中效胰岛素,最合适的注射部位是臀部或大腿”。
二、定期检查注射部位。即“每次注射前检查注射部位,判断并避开出现疼痛、皮肤凹陷、皮肤硬结、出血、淤斑、感染的部位。如果发现皮肤硬结,请确认出现硬结的部位及硬结大小,避开硬结进行注射”。
三、定期轮换注射部位。即“每天同一时间注射同一部位(例如:医生推荐您每天早晨注射的部位是腹部,就应该一直选择在腹部注射,不要随意更换到其他部位)。每周按左右轮换注射部位。每次注射点应与上次注射点至少相距1cm。避免在一个月内重复使用同一注射点”。
■ 注射中:是否捏皮看针头长短
第二次全球胰岛素注射技术近况调查显示:59%的患者选择大腿作为注射部位,而在大腿进行的全部注射中27%没有捏皮,54%的患者在刚刚完成注射未拔出针头时即提早松开捏皮。这些错误的注射手法都会影响胰岛素作用的效果。
《注射技术指南》明确指出:“根据针头的长短正确判断是否需要捏皮以及注射的角度,规范掌握会对注射起到积极作用。使用较短(4mm或5mm)针头时,大部分患者无需捏起皮肤,并可90°进针;使用较长(≥8mm)针头时,需要捏皮或45°角进针以降低肌肉注射风险”。
■ 注射后:立即拔针不可取
在临床操作中发现,注射完毕后立即拔出针头可能会发生漏液的现象,使胰岛素利用度降低,从而影响降糖效果。对此,《注射技术指南》明确指出:“当活塞完全推压到底后,针头在皮肤内应置留至少10秒钟再拔出。”
总而言之,掌握正确的注射方法,可以大大提高胰岛素的药效,所以,请糖尿病患者牢牢记住这些注射要点。此外,有些糖尿病患者为了节省花费,将一次性注射针头反复使用,这样万万是不可取的,请大家一定要改变这一陋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