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有种叫“应激性”,原来血糖也跟心情走
作者:陈刚大夫
科室间会诊是医院常见的事。
内分泌医生的我,也会经常参与会诊。“应激性高血糖”是很常见的一个诊断。
什么是应激性高血糖?
人体在应激状态下,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皮质醇、生长激素等分泌会增加,以供人体需求,完成自我调节。而这些激素都具有升高血糖的作用,这种由于应激反应导致的高血糖,称为应激性高血糖。
主要表现可能是:精神紧张,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呼吸短促,血压上升,氧耗量增加,肌肉紧缩等。在急诊会诊时,常常见于急性脑出血、颅脑外伤昏迷、骨折、大面积烧伤、急性冠脉综合征等等严重患者。
无论是糖尿病患者还是非糖尿病患者,都会出现应激性高血糖。
临床上常常对没有糖尿病诊断史和典型糖尿病临床症状(三多一少),有上述应激状态的患者暂时给与“应激性高血糖”的临时诊断,而不是诊断为“糖尿病”,要等待应激状态消除后,再做糖尿病筛查,以防过早地被诊断。
当然,是否治疗这种时候的高血糖,与诊断“糖尿病”还是诊断“应激性高血糖”没有关系。一般对于血糖大于10-11.1mmol/L的血糖,都要进行干预,但是要尽量避免低血糖的发生。
上面说了:“无论是糖尿病患者还是非糖尿病患者,都会出现应激性高血糖”。下面就分述这两种情况。
原来没有糖尿病的患者,在应激的时候也可能会出现“应激性高血糖”,这句话加了几个字:“也可能会”------什么意思?就是说,原来没有糖尿病的患者,在应激状态下可能会出现,也可能不会出现高血糖。如何理解呢?
我们再来复习一下“应激”的实质。
“应激”是身体在一种"身体不适应状态”下的自我调整,以应对疼痛、寒冷、创伤或者危机状态下“自觉”保护我们心脑肾等重要脏器功能的自身反应。这种调节常常是在我们意识不觉察的情况下进行,主要是通过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皮质醇、生长激素等激素的分泌增加,从而来完成上述的“自救”过程。呼吸急促、血压上升、心率增快、氧耗量增加、肌肉收缩,等等,仅仅是我们最容易看到的表象。
必须重申,这些激素都有一定升高血糖的作用。
升高血糖的激素分泌增多,就肯定引起高血糖吗?
答案:否。那要看自身葡萄糖调节的能力,只有在其失代偿状态下,血糖才会升高。也就是说,要看我们的降糖能力了。
当胰岛功能足够强大,遇到这种“应激”,遇到这种升高血糖激素分泌的时候,带来的是代偿性胰岛素分泌增加,那就是“胰岛素抵抗”或称为“高胰岛素血症”状态。但是,血糖是正常的。
所以,简单的总结上面的内容:
应激状态下,升糖因素增加,但血糖是否升高,仍取决于两个方面:升糖因素的力度与降糖储备的能力。
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何惧您弹个脑壳?
退一步讲,平时血糖良好,而在这种应激状态下出现了高血糖,常常也提示存在胰岛功能储备的相对下降(相对自身而言)了,即使应激状态解除后血糖恢复正常,他们也是糖尿病的易感人群。
能看到这篇文章的,更多的还是糖友。
应激性高血糖,肯定会出现在糖友身上的。(虽然这个“肯定”二字有些伤人)。
当您读懂上面“非糖友与应激性高血糖”的相关内容,就应该懂得了上面这句话的绝大部分。
“应激”是身体自救,但是她的结果是通过激素分泌来实现的。而这些激素都有一定的升糖作用。当您的血糖自我调节已经处于失代偿阶段,一根轻轻鹅毛也足以压垮“平衡大师”搭建已久的“平衡宝塔”。
糖尿病人的自身血糖调整已经处于失代偿期了,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在不同的应激下,血糖肯定会出现相应的波动。
同等应激状态下,自身胰岛功能好一些的,血糖波动就小,相反,对胰岛功能很差的2型或1型,血糖波动就更明显。
“应激”也有大有小。天冷的没有加衣服,会打寒战;打麻将来了一把“豪七”;看电影是一步恐惧3D片;相比车祸、骨折、脑出血、心肌梗死,那更定时小巫见大巫了,血糖的变化肯定也有很大差距。
很多糖友在讨论中会发现,新发糖友的血糖控制起来相对要容易的多,而对于十几年,胰岛素用的较多的糖友,血糖要想平稳这的很难。难道新糖友没有老糖友经验丰富?当然不是,它主要的根源就是上面所说“自身胰岛功能的缺失程度不同”。
我有一个老糖友,突然血糖变的很高了,究其原因是什么?她的老伴告诉我,是她的最要好的一位老同事刚刚过世,关键是在她原来工作岗位上的老同事就剩她一个了。天天琢磨:该轮到她了。血压也不稳了,睡眠也费尽。我开了一种药“抗焦虑抑郁”的药,五天后,老伴来告诉我:一切良好如初。我解决的就是那个应激心态。
有网络糖友,没有用任何降糖药,糖化血红蛋白6.3%,天天监测餐后1h、2h、3h血糖,甚至晚上0点也定闹钟起来测。我告诉她,您如果信任我,规范饮食和运动,不测血糖3个月看看。复查,糖化血红蛋白居然下降,5.8%-----验错了?她这样问我。
应激无处不在?
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那个“泰山崩”就不是应激!或仅是“微波荡漾”,春风拂面而已。
“风动还是幡动”,执着也是“应激”。
应激是人体自救,低血糖交感兴奋反应也是身体血糖低到一定程度时的自救过程,益处不必说。
但所有的“应激”,会分泌诸多升糖激素,从而加重胰岛素抵抗。低血糖之后的“血糖反弹”,就是这种应激的表现之一。
不推荐糖尿病人做剧烈运动?什么是剧烈运动?权做是心率达到一定数值的个人运动量的裁定。剧烈运动,如果不出现低血糖,后面很容易出现高血糖,应激使然。
糖尿病人血糖控制欠佳的情况下,不推荐运动。这是因为血糖控制欠佳,常常提示您的胰岛功能更差。不是剧烈运动的“微小应激”,带来的也可能不是血糖获益。
人,不能生活在真空,不能生活在“恒温箱里”,于是“外感六淫”、“内伤七情”,甚至“饮食劳作”都可能成为或大或小的“应激”。
今天早晨,就有两位糖友微信我,感冒发烧了,血糖不听话了。
中奖300万的“他”会抽过去,如果他有糖尿病,血糖也会抽 。如果真的中奖300万,血糖抽一把也值
啊。只是,很多人见到风吹草动就“大惊小怪”、惊恐万分,此乃心也!
很多糖友,都在积极的关注“如何降糖”的问题,比如少吃、赶快运动,增加剂量,很好的。但我更想从另外一个角度告诉大家要思考,如何不升高血糖?
吃的多就升高血糖,对!
运动有时也升高血糖,对!----其实那也是一种应激。
当我们平时血糖控制良好,饮食、运动也没有太大变化,而突然血糖出现异常(升高)的时候,排除药物用错(开错药、胰岛素冷冻等)和化验误差(试纸过期多等),最常见的因素就是:应激。
如果此时血糖不是特别的高(比如餐前6--8mmol/L以下,餐后10-13mmol/L以下),糖友更多的重点就是查找应激因素并尽快去除它。绝大部分会在应激解除后,可以恢复到原来的治疗状态。
(天平失衡的原因是什么?)
看来真的很难啊!
换个角度思考,读懂就会获益良多。
要保护您的胰岛功能,减少不必要的“应激”。-----陈刚大夫警示语。